安徽省行政区划调整对城市化发展的影响

2017-04-10 15:10王飞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7年7期
关键词:马鞍山芜湖合肥

王飞

[提要] 为探讨2011年安徽省行政区划调整对相关城市化水平的影响,本文在建立城市化指标体系基础上,通过城市化综合指数对行政区划调整前后的城市化综合水平进行测度。结果表明:各市城市化指数在2011年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普遍存在行政区划调整的震荡期,但三个城市受其影响的强弱及自我调节能力有差异,合肥和芜湖波动较小且恢复较快,而马鞍山的波动较大且恢复期较长。

关键词:行政区划调整;城市化;合肥;芜湖;马鞍山

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2月23日

行政区划是国家权力的空间或者地域的分割和配置,包括地域范围、等级层次及行政中心的划分等。行政区划调整就是根据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需要,国家对各级行政单元进行适度的变动,主要包括行政区域范围、区域行政级别、行政区划层次和结构的变动等,通常是指行政区域范围的变动。行政区划的调整会对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甚至会改变城市发展的轨迹和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行政区划调整较为频繁,对于各方面的影响研究也较多。如陈钊以四川省为例研究了地级行政区划调整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李开宇以广州市番禺区为例研究了行政区划调整对城市空间扩展的影响;石忆邵、徐妍菲以南汇并入浦东新区为例研究了这一调整对住宅价格变动的影响;尚正永、卢晓旭、张小林、吴启焰以江苏省淮安市为例研究了行政区划调整对城市地域结构演变的影响。

2011年国务院正式批复撤销地级市巢湖市,并分别将其划分到合肥、芜湖、马鞍山的管辖范围。这一重大的行政区划调整必将会对合肥、芜湖及马鞍山三市的城市化产生重要影响。

一、研究区概况和数据来源

(一)研究区概况。合肥是安徽省的省会,全省的经济、政治、文化、信息和金融商贸中心,皖江城市带核心城市,也是国务院批准确定的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行政区划调整后,巢湖成为合肥“内湖”,通过南淝河通江达海,具有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重要区位优势。芜湖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市区坐落在长江与青弋交汇处,是全省的经济、文化、交通、政治次中心,国务院批准的沿江重点开放城市、南京都市圈成员城市,在安徽省过去实施的 “一线两点”的区域开发格局中处于十字交叉式的枢纽地位。马鞍山位于安徽东部,苏皖交汇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城市化位于安徽省前列,是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长三角城市群成员城市、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门户城市,也是全国十大钢铁基地之一,马钢所在地。

合肥、芜湖、马鞍山三市在安徽省域范围内实力雄厚,是国家级示范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核心和门户城市。三市面积占安徽省总面积的15.37%,2015年人口占安徽省的22.56%,国民生产总值占比达43.07%(2015年安徽省国民生产总值22,005.6亿元)。巢湖市分别划分到合肥、蕪湖、马鞍山三市的管辖范围之后,合肥市土地面积净增加4,379km2,增幅为38.4%;芜湖市土地面积净增加2,671km2,增幅为44.6%;其余2,372km2划归马鞍山市,增幅为36.94%。三个城市的面积都得到了较大幅度的增加,对于其最直接的好处就是拓展了发展空间。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2008~2015年安徽省统计年鉴。由于原始数据的量纲不同,无法进行比较,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本文主要是参考相关文献,运用极差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二、指标体系的建立和权重

(一)指标体系的建立。城市化是由一个复杂的体系所构成,不能用单一的指标反映其现状,必须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来表现它的发展情况。本文在遵循指标体系选取的科学性、层次性、独立性、可操作性等原则的基础上,参考相关文献,从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社会城市化、空间城市化四个方面选取15个指标来反映合肥、芜湖、马鞍山三市城市化水平的发展水平。

(二)指标权重的确定。由于城市化和水资源环境的各个指标对其作用大小不一样,因此每个指标的权重也是不一样的。本文利用层次分析法(AHP)来确定指标的权重,AHP是将评价要素按各要素之间的隶属关系分成目标层、准则层和措施层,在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确定出递阶层次结构各指标的两两判断矩阵,根据求得的判断矩阵利用求和法或者是方根法计算特征向量和最大特征值,然后对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最终结果见表2。

三、城市化综合指数的建立

城市化综合指数反映区域城市化的综合发展水平,通过各指标无量纲化后的数值与权重的求和所得,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f(x)代表城市化综合评价函数,设xi为城市化指标(x=1,2,3,…,m),?棕i为指标权重。

四、结果分析

在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最后运用公式1计算出合肥、芜湖、马鞍山三市2008~2015年的城市化综合指数,最后结果见图1。(图1)可以看出,三个城市的城市化综合指数都是呈持续上升的态势,唯独在2011年出现了较大波动,且下降较为明显。在大体相似的发展态势中,各城市也保有各自的发展特点:

(一)合肥。合肥市城市化综合水平总体保持上升趋势,2011年行政区划调整之后,城市化综合水平略有下降。2011年《国务院关于同意安徽省撤销地级巢湖市及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中指出:撤销原地级巢湖市居巢区,设立县级巢湖市,合肥市代管,原地级巢湖市管辖的庐江县划归合肥市管辖。自此,合肥市由原来的四区三县变为四区四县代并管一县级市。庐江县和巢湖市与合肥市相比,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其并入在短时间内会平分合肥市经济发展的成果,使城市化水平出现短暂的下降。但就长远来说,拓展了合肥市城市发展的空间,强化了其中心城市的职能,并可以有效带动后并入的庐江县和巢湖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合肥作为安徽省的省会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全省的领先地位,具有较强的经济恢复和带动能力,因此2011年后,合肥市的城市化水平快速恢复并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

(二)芜湖。芜湖城市化综合指数的波动较小,总体呈现上升的态势,2011年行政区划调整之后也出现了一定的波动。2011年《国务院关于同意安徽省撤销地级巢湖市及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中指出:原地级巢湖市管辖的无为县划归芜湖市管辖,和县的沈巷镇划归芜湖市鸠江区管辖。原属于巢湖市的无为县是巢湖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一个县,但与芜湖市相比还是较为落后,因此将其并入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芜湖市,还是对芜湖市的经济发展成果起到一定的分流作用,因此2011年行政区划调整后,芜湖市的城市化水平还是出现了较小幅度的下降。但其调整的也较快,2012年已经完全恢复并超过了之间的城市化综合水平,后3年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可见,行政区划的调整对其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加速器的作用,使芜湖与合肥在地域上相互连接,经济交往更加方便和密切。进一步推进合肥—芜湖双核空间整合,带动两市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三)马鞍山。由图1可以看出,马鞍山城市化综合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其波动较大,恢复期也较长。2011年《国务院关于同意安徽省撤销地级巢湖市及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中指出:原地级巢湖市管辖的含山县。和县(不含沈巷镇)划归马鞍山市管辖。和县及含山县是原巢湖市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两个县城,将其划分到马鞍山势必在短期内会降低马鞍山市经济发展成果的平均值,因此其城市化综合水平也受到了显著的影响,从2010年的0.6662下降到2011年的0.1893,恢复期较长,马鞍山与合肥和芜湖相比经济发展水平较为滞后,产业发展不平衡,第二产业的比重过大,因此其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带动作用较弱。但从图1可以看出,2011年以后马鞍山市的发展势头也較为强劲,到2014年逐步恢复并超过原来的城市化综合指数。

五、结论与讨论

在对2008~2015年合肥、芜湖、马鞍山三市城市化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的基础上,利用城市化综合指数的计算公式算出三个城市城市化综合水平在2011年行政区划调整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2011年前后城市化综合指数的变化较为明显,行政区划调整后各城市的城镇化均出现强烈波动,撤市分区划入其他城市之后,各市普遍出现一个调整振荡期。由此可见,行政区划调整作为一个自上而下的政府行为,强烈的改变了城市化的发展进程;(2)合肥、芜湖、马鞍山三市城市化综合指数的变化趋势大体相似,但各城市又有其特殊性,合肥和芜湖作为安徽省的两个经济增长极,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全省的领先地位,其对经济的调整和带动作用较强,因此能够较快地恢复到原有的城市化水平。马鞍山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产业结构较为单一,各方面的带动作用较弱,因此其恢复期较长,城市化综合指数的波动也最大。

主要参考文献:

[1]林耿,柯亚文.广东省行政区划调整对城镇化的影响[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8.24.4.

[2]李恕宏.基于行政区划调整的合肥-芜湖双核空间整合[J].地理研究,2012.31.10.

[3]陈钊.地级行政区划调整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四川省为例[J].经济地理,2006.26.3.

[4]李开宏.行政区划调整对城市空间扩张的影响研究——以广州市番禺区为例[J].经济地理,2010.30.1.

[5]石忆邵,徐妍菲.行政区划调整对住宅价格变化的影响效应分析——以南汇并入浦东新区为例[J].经济地理,2011.31.9.

猜你喜欢
马鞍山芜湖合肥
合肥的春节
合肥的春节
马鞍山郑蒲港新区
芜湖滨江天际线
芜湖枢纽GSM-R覆盖方案设计
成自泸高速马鞍山隧道机电工程维护浅析
合肥:打造『中国IC之都』
“诗城”马鞍山 魅力黄梅戏
马鞍山村巨变
芜湖:社区卫生机构公办民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