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文莉
浅谈如何通过文本对话来提高阅读能力
⌾ 杨文莉
随着语文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的考试结构更注重阅读能力的考查,由此折射出语文的教学更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拓宽挖掘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在教学中应努力探求符合实际且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阅读习惯 ; 文本对话 ;阅读教学方法;阅读能力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通过沟通、交流、协商达成认知上共识,这一过程离不开我们对事物的理解和分析,并作出合理正确的判断。中国的教育更多体现在言传身教,良好阅读习惯和理解分析能力培养提高,阅读教学是基础教育阶段非常重要环境,学生对各科知识的学习都离不开阅读,学生正是通过阅读各种资料收集信息,理解分析,并接收知识,这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探求符合实际且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阅读能力培养,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通过必要的语文阅读手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由“要我读书”到“我要读书”的观念改变,从而挖掘学生阅读沸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阅读兴趣的高低,决定了他对事物的专注度,也决定了他思维能力发展的快慢。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自发地大量阅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第一,因人而异,逐类旁通。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兴趣爱好,教师要要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发展学生的阅读的个性潜能,允许学生在阅读选择的数量、程度和种类上有差异性。
第二,根据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推荐课外读物。学生因年龄、性别、性格、爱好、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阅读兴趣各有不同。教师推荐课外读物应注意因人而异,喜爱文学的可多推荐一些中外名著;好奇心强对理科知识兴趣浓厚的可多推荐《十万个为什么》等科普读物……这样学生既乐于接受,又培养了学生的爱好,为学生发挥个人潜能打下基础,有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
第三,结合课文教学,由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拓展。如学过了朱自清的《春》之后,要求学生阅读《背影》,让学生理解不同阶段、不同环境对人对事不同的感受,这种延伸性的阅读,不仅巩固了课内知识,而且扩大了知识面,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形成。
第四,注意容量适当,循序渐进。阅读中切记填鸭式阅读,不能当成容器无限灌输。向学生推荐读物,既要注意与学生的阅读能力相适应,适量就行,否则会适得其反。
朗读是阅读的重要形式之一。最近由董卿主持很火的节目《朗读者》,就是将无声、静止的语言变为有声、灵动的语言,选取朗读人最喜欢的片段阅读,试着通过这种方式来达到与听众情感的共鸣,激发全民爱上阅读。推究其成功的原因是将有效朗读与文字语言、思想情感紧密相连,让朗读者,听众与文本、与作者进行交流对话,激活已有的经验与情感,引发了情感共鸣,情感体验。由此,我灵机一动,先让学生观看《朗读者》,说出感受,然后刺激学生我们自己也来一个这样的活动,结果学生大力支持。于是我就一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把学生分成小组,主持我们班独具特色的《朗读者》,从主持,选文,配乐,朗读都由小组合作完成,选取自己喜欢的朗读,每次全班评分,评选最佳朗读明星队。
通过这种形式,我们班的朗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阅读面也拓宽不少,学生的自主阅读积极性也大大提高,并且促进他们更好地理解与把握文章的内容与主旨。阅读教学应注重将阅读与朗读有机融合,给学生更多自主体验的机会。同时,根据文本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朗读方法,比如分角色朗读、模仿性朗读、跟读学读、配乐朗读、感知性朗读、个性化朗读等,从而诱导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感悟文本蕴含的思想情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有自己的感情、想法与看法。语文教学时,教师需要围绕教学内容巧妙设计一些交流讨论活动,给学生自由表达与说话的机会,让他们能够畅所欲言、敢想敢说。而教师则应随时关注学生,及时给予他们帮助与提示。尤其是在学生们进行深入讨论、激烈争论时,教师更需要巧妙点拨,打开学生思维,启发他们思考,让他们有所感悟。
语文教材中采用阅读与写作、口语交际双线结构,以读促写,以写助读的思维很明晰;在阅读的过程中安排片断作文,在写作指导的同时又顾及课文,教材意图很鲜明。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用读写结合的方法来促读促写。“写”对“读”有着重要意义,无论是模仿性的写还是创造性的写,它的前提都是认真审读原文、段,弄清原文的所用的表现形式与主旨意图,之后才能加以仿写。例如,学了朱自清的《背影》,我让学生反复读父亲买橘子的片段,重点圈画那几个动词,并配以flash的动画,让学生感同身受,诱发学生内心的情感点,说出内心的感悟。然后以“那一幕”为小标题,写生活中父母给我们做的点滴,尤其强调细节动词的描写,这样学生就能写出亮点。这样的仿写,能有助于把握行文情感和结构。另外,仿写还能引发学生对作者写作心态和运思的揣摩,促进对课文和写作两方面的感悟,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再如续写,续文的自然、巧妙,则是源于对原文主题、情节、语言风格等的悉心揣摩和定位,在续写的过程中这种认识往往会在得以继续发展。因此,续写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原文的阅读理解进一步深化的过程,也是学生认识再提高的过程。因此写的进一步提高,自然促进了阅读能力的提高;而阅读能力的提高,自然而然有力地促进了写的能力的进一步加强。如在教授杨绛的《老王》时,我让学生续写杨绛听到老王的死讯后,她的心里活动怎么样?在续写前,我先让学生找出两人的简短对话,通过话外音来揣摩人物的心态,这样学生续写就有了想象的空间,也能“妙笔生花”。
总之,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项持久的工作,要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多向思维、创造性思维,从而培养阅读习惯入手,加强引导。“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勤于动嘴,勤于动手,我们的阅读水平定能获得收获。
成都高新区新华学校 6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