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楠
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自然教育的探析
⌾张楠
近年来,由于我国城市化的飞速推进,自然缺失症在我国青少年中愈演愈烈,自然教育再次被人们热议。长期与自然隔绝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人们逐渐意识到自然教育对青少年的重要性。学校教育是青少年教育的基础,为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自然教育既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
自然教育 ;自然缺失症 ;屏视 ; 高中生物教学
自然教育思想一直以来在教育界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传统的自然教育理论由十八世纪法国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卢梭在其名作《爱弥儿》中创立。其理论的中心内容包括师法自然,遵循自然地教育原则;顺应人的自然天性,以培养自然人为教育目标;以实践为基础,在自然中进行教育的教育方法。[1]这一教育思想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重要的启蒙思想之一,推动了当时社会的发展和进步。[2]
近年来,随着美国EIC教育模式(Using the Environment as an Integrating Context 即“以环境为学习的情境”)在全球的盛行,自然教育思想再次被热议。最近,自然教育被定义为充分利用人体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听觉等,通过自然观察的方法去了解、认识周边的自然环境,认识到大自然中各种生物与人之间的完美连接,在自然中人得到全面的发展,进而产生对自然的保护之情。[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享受着城市化便捷生活的一代人,已经不知不觉的与自然隔绝。伴随着儿童与自然的疏离,儿童的体质越来越差,各种身心疾病也困扰着越来越多的儿童。[4]正如美国记者兼儿童权益倡导者理查德·洛夫在《林间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一书中提到的那样,当今儿童群体正显现出一些令人担忧的发展趋势,如肥胖率增加、注意力紊乱和抑郁等问题,这与缺少和自然的接触有很大关系。[5]
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关键期,急剧压缩的自然空间,使得现在的学生们越来越“宅”。由于缺乏运动,长时间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使学生们身心都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青少年心理亚健康却一直处于被忽视的状态。调查研究表明,中学生日屏视时间普遍超过2小时,且屏视时间较长、心理亚健康状态和自伤行为存在关联。15岁可能是青少年自伤行为高发的危险期。极端情况下甚至可能引发青少年抑郁和自杀。[6]自然教育迫切需要在青少年教育中推广和普及,帮助他们走进大自然,发现自我,获得身心健康和自由。
不同地域的具体情况不同,青少年自然缺失症首先在大城市中被暴露出来。为了消除孩子们与自然间的隔阂,有识之士们作出了形式多样的努力。深圳2014年以来授牌新建了十几所“自然学校”。“自然学校”引导孩子们亲近自然,培养孩子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并从自然之中获取创造的灵感。[7]杭州将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打造为全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的示范基地,通过与学校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们入园接受自然教育,这大大增加了青少年接受自然教育的机会。[8]更多的地方则是通过对原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增加自然教育科普宣传牌,打造开放的自然教育环境,使人们自发的走入自然,培养情操。
现代社会中自然缺乏症不是个案而是在青少年中广泛存在,学校教育是青少年教育的基础,将自然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中势在必行。生物课堂更是应站在这次教育改革的最前线,成为自然教育的基地,帮助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高中生物教学渗透自然教育是义务教育中自然教育的延伸,义务教育阶段生物知识比较直观,大多是要求学生们笼统的了解植物、动物、人体和我们生活的环境,适宜展开室外教学,在自然的环境中学习,从而达到自然教育的目的。而高中阶段对生物知识的学习更加深入,生物体内部细胞和分子级别的结构和功能很难再直观的感受到。在高中课堂上开展自然教育更多的是帮助学生在自然中了解和掌握生物学中某些重要的思想,如结构决定功能和局部和整体相统一的思想。将学生带到自然中观察不同植物的种子会发现蒲公英的种子具有伞状种毛可以随风传播到更远的地方,苍耳种子的果皮特化出卷曲的小钩刺可以附着在动物身上传播到远方。两种种子具有不同的结构分别适应了风力传播和动物传播,然而这些都是为了将种子传播到远方而演变出的特殊结构,可谓殊途同归。当学生们在自然中观察到这些大自然的独具匠心,经过适当的影响,就不难理解“结构决定功能、局部和整体相统一”这一生物学思想,甚至可以灵活运用。在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中会讲到动植物细胞由于结构不同形成纺锤体的方式不同,动物细胞具有中心粒,中心粒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而植物细胞没有中心粒,是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在这里同样表现出结构决定功能、局部和整体相适应的生物学思想,通过先前的自然教育不难形成思想上的共鸣。由此可见,高中生物课堂渗透自然教育是对义务教育阶段自然教育的深化,不再停留在对自然万物的表面认知而是对在自然界中蕴含的智慧和思想的探索,所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自然教育不仅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
[1] 陈青姣,郑一筠. 论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及对“新课改”的启示,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2] 喻立森. 卢梭关于自然教育的理论及其影响,黄石师院学报,1983
[3] 边儒进. 自然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速读(上旬),2016
[4] 温雅琼. 去自然化的童年,年轻人·阳光生活,2011年第12期
[5] 李群. 林间最后的小孩,莫愁,2011年第10期
[6] 付继玲,万宇辉,孙莹,陶舒曼,祖萍,安静,王熙,陶芳标. 中学生屏视时间、心理亚健康与自伤行为,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3年第27卷第6期
[7] 陈健. 自然学校呼唤“自然教育”教育·综合视线,2016年第10期
[8] 叶海龙. 以湿地生态为“舟”起航绿色自然教育,世界环境,2013年第5期
陕西省西安市八一民族中学 71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