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夏夏
贵州省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顿夏夏
高职院校担负着培育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基层一线实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职责,开展校企合作工作是高职院校加快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不断提升高职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文章以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其校企合作现状进行了论述,进而对完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对策进行研究分析,以供参考和借鉴。
贵州省;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对策
引言: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明确要求:“要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找准企业与学校的利益共同点,注重探索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机制,建立学校和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加强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实现职业教育及企业管理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加快企业自有人才的学历教育,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促进科技、经济及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
1.紧扣市场需求 校企合作是指学校通过企业反馈与需要,有针对性培养人才,结合市场导向,注重学生实践技能,更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近年来,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紧紧围绕贵州的重点产业,着力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大数据、大健康等专业人才。
2.实行订单式培训 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即“订单式”培养,这种模式实行校企共同培养,企业即参与研究和制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又参与培养学生的实践经验。一般情况下,学校根据企业需求开展“订单班”,由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兼备的教师为“订单班”上课,这种合作模式应用灵活,学校和企业有着利益共同点,企业能够比较积极的参与到教育的各个环节。订单式培训是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高就业率的一个奥秘,2016年以来,作为校企合作单位的成都铁路局、贵州省高速公路开发公司等多家企业专门到学校举办招聘会,其中贵州省高速公路开发公司一口气招聘了80余名毕业生。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以订单的培养方式,把高校学生推荐到企业学习,建立实习基地,让他们在贵州就业。
3.立足贵安,服务贵安 在深化与省内外企业合作的同时,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瞄准贵安新区的产业发展趋势,专门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优先满足当地企业需求,引导更多毕业生参与新区的开发建设。2016年4月,上海贝格数据公司入驻大学城双创园后,该学院共有200名学生到公司顶岗实习,学校还免费为学生安排了住宿,既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也为公司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
1.提高政府方面的重视力度 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政府机构应该发挥自身的职能,优化教育结构,完善市场体系,促进高职院校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企业的发展。事实上,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不仅关乎高职院校的进步和企业的发展,对国家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由于国家的发展与教育的发展有一定的联系,教育能为国家提供人才,所以政府部门应该意识到这一点,提高自身对高职院校办学的重视,推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过程中,政府应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为人才的培养提供财政保障。另外,在法律法规方面,政府机构应该制定更加完善、健全的政策,明确规定学校、企业的责任、权利及义务,通过宏观调控,推动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实现学校、企业、国家的多赢局面。政府应该发挥自身的协调和监督作用,为高职院校和企业提供正面的指导,对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进行有效的监督。
2.健全校企合作的内部运行机制 建立机制是校企合作的关键,校企合作涉及学校与企业全面对接的问题,对接的效果直接影响合作效果。因此,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中必须积极主动,创新现行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组建校企合作项目工作小组,赋予开展校企合作项目实施与管理的权限,协调合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企业是校企合作的实施者和直接受益人,有责任和义务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在合作的过程中,企业能直接获得专业对口、直接上手、相对稳定的高素质人才,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企业应设有专门机构负责校企合作推动,提供合作院校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合作建设校内研发中心,积极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等,同时企业支持职业教育享受政府优惠政策,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
3.发挥学校的主体作用 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积极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有效发挥学校与企业的优势,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彰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贴近企业化管理的运行模式,可以突破专业、年级的限制,形成“虚拟订单班”。高职院校应建立有效机制,努力完善技能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及“双师型”教师队伍,深化改革,实现学院、企业、学生以及教师的多赢,多措施实现职业教育社会化发展的“零”对接。
综上所述,校企双方应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努力建设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对于职业院校而言,争取企业的支持和参与,与企业建立“校中厂,厂中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校通过提高培训质量,增强学生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扩大规模办学效益,企业通过高职院校培养实用性技术人才,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实力。我国校企合作未达到深度融合的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只有脚踏实地、以共赢模式作为落脚点,才能助推校企双方共谋发展。
[1]刘佳佳,孙翠香.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以部分首批骨干高职院校为例[J].职业教育研究,2015,02:13-18.
[2]纪献兵,陈银霞.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16:223-224.
[3]韩古月,聂立武,王艳慧.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2,09:7-8+26.
湖北工业大学 43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