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问题的提出
我校学校现有占地面积为:5433平方米,建筑面积为:4021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为:6.27平方米、20个教学班;体育教师3名;学校体育活动场地小,体育活动项目少,急需开发体育锻炼项目资源;在跑、跳、投教学时,学生怕苦怕累,情感体验少,易产生厌倦感。广东省教育厅要求少数民族聚居市县和少数民族聚居乡镇的中小学校及举办少数民族班的厅直属中学开设具有少数民族特色体育项目校本课程;各有关中小学校要以校为主,结合学生的愿望需求,从竹竿舞、龙舟、珍珠球、射弩、陀螺、板鞋竞速、押加、武术、独竹漂、藤球等传统体育项目中,选择适合的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绿翠小学体育老师黄德娥组根据学校体育教学特色和实际需要决定围绕竹竿舞开展特色项目建设,2013年对竹竿舞的分类、分布、形式等进行考察,发现竹竿舞注重上肢锻炼而轻下肢锻炼,而竹筷舞则侧重上肢锻炼轻下肢锻炼,如果两者结合并形成校本教材,既锻炼学生全身协调又提高学生兴趣;于是引导师生开展竹竿舞、竹筷舞创编;通过大课间、課余时间开展试点活动;形成竹竿舞、竹筷舞的校本教材《翠竹舞影》。全校范围开展普及化、大型化、艺术化的竹竿舞活动,并让竹竿舞走向社区、走向街头、走向舞台。2013年创出编排特色在竹竿舞中、竹筷舞,丰富体育课堂教学和体育活动项目,竹竿舞是我创建体育特色活动项目。
1. 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我校绿翠小学,学校在2013年提出“以竹文化为载体,把学校办成一所培育健康、阳光学子的精品学校”的办学目标;学生健康体质是保障学生学习的根本,学生健康体质、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学校经过近几年的飞速发展,逐渐形成一条走内涵发展的道路。要建设成为具有特色的学校,就要实施特色化的课程。因此,要提升学生健康体质水平,根据学校翠竹特色发扬传统体育文化,将竹竿舞、竹筷舞教育列为学校的体育特色课程之一。打造体育教学特色主要鉴于这样几个原因。
1) 是由于当前计算机、网络的普通,学生使用计算机交流的较多,不愿意运动
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堪忧。
2)随着体育器材不断更新换代是传统体育项目的侵蚀,竹竿舞、竹筷舞这一传统体育项目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传统体育项目开展的环境较差。
3)由于很大部分家长或部分学校领导不是太重学生体育教学,觉得学习好语文、数学、英语或艺术就可以了,所以学校的部分体育教师是兼任获是代课老师,流动性强、体育专业水平也不高,师资也存在严重的问题。为了让学生能有良好的体质,让竹竿舞、竹筷舞体育传统项目这一国粹能继续焕发应有的光彩,我校就构建小学体育校本课程体系,全面提高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研究。
2.是实施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提出要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要大胆改革现有课程体系,创新课程内容,把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列为学校课程的基本组成部分。开发适合学生发展,符合学生兴趣爱好的校本课程既是打造特色学校的需要,
也是课程改革的需要。
3、切合学校体育教育实践,满足学生需求的体育校本课程,并使之成为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形式。以校本课程的理念构建和完善我校体育教育的课程体系,是我校体育老师深化体育教育的必由之路,也是新课程理念在我校体育老师具体实施的体现。
二、 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1.构建小学体育教育的校本课程体系,打造学校体育教育特色。按照校本
课程的相关要求,规范学校体育教学。从教材、课堂、评价体系、活动等多方面入手,形成完善的校本课程体系。
2.创建浓厚的体育锻炼氛围,传承和延续体育艺术的精髓。通过体育教育,让
学生了解和领悟体育博大精深的魅力。培养学生良好品格和意志毅力以及体育艺术的兴趣爱好,大面积提高学生体育锻炼水平。我校少数民族体育特色 “竹筷舞”、“竹竿舞”不仅具有很强的健身价值,而且还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丰富的娱乐、教育功能。教学过程中学生不能按照教师的要求有节奏进行原地击掌,听音乐、口令进行击掌或比划打竿动作跟不上节奏;听音乐并伴有跺脚和跳跃动作的协调性差,掌握不了打竿和跳竿节奏打,例如打竿练习:打竿者一般为8人,分两排蹲着或坐着,按要求打相应的节奏,其他学生站在一旁跟着节奏击掌或跳跃。例如:打2/4拍两竿闭合打两次,分开再打两次,但学生跳入竹竿中往往只顾着看脚下的竹竿忘去了手中的竹筷敲击。 竹筷舞上下肢动作练习不协调如:A)在地面上画若干相距50厘米的平行线,或者将每根竹竿相距0厘米平行摆在地上,根据口令、竹筷舞上下肢动作敲击上下肢并跟着节奏明快进行各种跳跃,如:弹踢腿跳、后踢腿跳、分腿跳、单双腿交换跳、单脚连跳等,学生通常记得上肢运动又把下肢运动忘了。B)将每根竹竿相距50厘米平行分开,在规定节奏下打原地不开合的竹竿,学生在不开合的竹竿中有节奏的进行以上各种跳跃练习,提高竿间感觉。C)教师示范并讲解跳开合竿的时机把握:在闭合的两竹竿即将分开的一刹那,脚跳进,并在其间跳相应的节拍,以下按同样的方法继续跳跃。切不可把脚跳进已分开的并即将闭合的两竿间,否则脚将被两竿“咬”住而终止。练习过程中很多学生被“咬住”打击学生自信心和练习的积极性。
3.提高师生的体育文化素养。教师是教育活动的实施者,教师的体育修养决定者实施的效果。因此,提高教师的体育素养是重中之重。体育专职教师依托学术交流、外出培训、学历进修等途径,促进其专业成长与提高。各学科教师和体育兼职教师的提高则依托校本培训,名家名师辅导,体育作品展览、三笔字竞赛等途径。校本培训内容包括百家讲坛、体育培训课程等,形成全面系统的学习网络。学生是教育的主体。通过继续完善体育必修课、课外社团、特长培训等校本课程设置,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社团活动和每年一度的体育现场赛,开展“冬季长跑送温暖”、“庆六一趣味体育节”、“体育家进校园”等课外活动,保证我校学生人人参与体育锻炼。让学生在好的体质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挖掘体育文化的教育功能,丰厚学生的民族文化根基。
主要内容:
我校少数民族体育特色 “竹筷舞”、“竹竿舞”教学作为体育教学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我校体育老师都对此进行过一定程度的分析与思考,纵观其他的研究过程与方法及成果,很大程度上都是从如何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如何提长时间保持学生竹竿舞方面的兴趣进行探讨研究。《翠竹舞影》作为校本特色教材。首先立足于推广少数民族体育特色项目的开展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学生通过竹竿舞教学培养学生对竹竿舞的喜爱,对体育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体育素养,提高体育实效性;转变老师教学观念,提高教科研水平及驾驭课堂的组织能力;有效地促进学校营造和谐校园氛围和学校可持续发展.具体目标如下:
1)加强对体育特色项目开展的管理和扶持力度。加强制度化管理,建立一系列运动管理制度,保证学校少数民族体育特色 “竹筷舞”、“竹竿舞”正常开展。每年都认真制订年度工作计划,每学期制订具体实施计划,并及时记录好各项活动的开展情况,每学期、每年度做好总结回顾和反思。
2.研究内容
我校少数民族体育特色 “竹筷舞”、“竹竿舞”从方法论角度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教和学的积极性,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使全体学生在师生融洽、合作的气氛中生动活泼的发展,并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充分体验运动的乐趣,体验客服困难后取得“发现”或“成功”的快乐的一种体育教育思想。在少数民族体育特色竹竿舞的实践中,学生成了教学活动的主体,学习的主人,从而扩展了其体制、个性、能力发展的自由空间,“主动学习、愉快发展”就成其方法的主要特征。
3、编写符合我校实际的体育校本教材
“校本教材”是指合乎学校实际的具有地方、学校特色的,省市规定的教学用书之外的小学、初高中各学科配套教学用书、选修课教材及其相关资料等。为了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根据中小学新课程素质教育理念和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目标、规律,我们编写了一套校本教材。我们从三年级开始开设“竹筷舞”、“竹竿舞”体育课,从敲竹竿到跳竹竿舞,从竹竿舞到竹筷舞,从脚的跳法到手的舞动,循序渐进安排教学内容。编写这套教材的宗旨是为我校的体育教育提供帮助,使学生的体质能力和实用体育锻炼能力共同提高。我们将竹竿舞技法和竹筷舞技法整合在一起,教师可根据教学建议实施教学。教材的编写力求体育锻炼实践练习与体育欣赏能力培养相结合,技法提高与丰富知识相结合。
教材里我们设置了如下栏目:
4、设置科学完善的教学活动。
1)必修课我校在三年级以上开设每周一节的体育必修课。体育必修课是体育教育的主要阵地,体育专职和兼职教师利用新课程理念对学生实施教学。不仅是要教会竹竿舞、竹筷舞技法,提高学生体育锻炼水平,更是从体育行为的品德、习惯等方面入手,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学习方式,全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
年级 目标与要求
三年级 打竿节奏:
每2人一组竿,在垫竿上打出各种有特色的声音,给跳竿的人一定的节奏感,学会平步跳。
1.能念出拍竹竿舞的操竿口诀 2.能念出4/4拍竹竿舞的操竿口诀
3.学会3/4拍竹竿舞的基本跳法4.學会4/4拍竹竿舞的基本跳法
重点:连续做出双脚跳的动作,且在竹竿的敲击下,不让竹竿夹住碰着脚。
难点:鼓点、竹竿的敲击声和脚步动作的协调配合。
四年级 搓绳小步、磨刀步
教学目标:
做法:使学生基本掌握绿翠竹竿舞的搓绳小步、平步、磨刀步;发展学生身体协调性、灵敏性;激发学生对绿翠竹竿舞的兴趣,培养同学间友好相处、团结协作的能力。
理论教学:
做法:让学生了解绿翠小学的翠竹文化和竹竿舞的特点、作用、品德修养,练习的时候注意安全事项。
五年级 开——合套路,单人跳、双人跳:
教学目标:
做法:学生学习绿翠竹竿舞开---合套路动作,掌握基本开合套路要领,1.单人跳2.双人跳发展学生协调,减少运动损伤。
六年级 1.在绿翠三、四年级学习两年的基础上,熟练竹竿舞的各种套路。
2.在各种套路的基础上不断加大难度,提高身体的协调性、灵敏度以及其他综合素质。
3.引导学生探索、开发、创编新的套路。
4.培养互相协助、相互配合、团结奋进的集体主义精神,为终身体育运动打下坚实基础。
2)体育社团活动
体育社团是由学校一批热爱体育的同学组成的,由专职体育教师组织活动和进行培训。社团的活动是学校体育校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每周组织一次社团活动,由体育教师进行体育临摹和创作以及各级比赛的赛前辅导。由于体育社团里的同学体育锻炼水平较好在他们的带动下,更多的同学爱上了体育,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体育兴趣。
3)体育特长培训
我校在每周星期三下午设置了“体育特色课程”,即由学校设置几十个课程,
由学生自由选择,然后到不同的地点上课。这几学期选择体育培训的学生越来越多, 一方面是由于学生的兴趣渐浓,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体育教师丰富多彩、
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吸引着他们。
四、效果与反思
我们取得了如下一些成绩:
1、构建小学体育教育的校本课程体系,深化学校初见成效的体育教育特色。
2、创建浓厚的体育锻炼氛围,传承和延续体育艺术的精髓。
3、提高师生的体育文化素养。
5体育教育促进了我校师生精神面貌的根本转变。近几年来。我校在省市级以上体育项目(轮滑、田径、跆拳道、定向越野)获奖的师生达几十人次。学生在一次次比赛中获得了成功,找到了自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在课程开发中提高了自身的能力,挖掘了课程开发的潜能。全校教师也因体育课程的实施,不断提高着汉字体育锻炼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