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玉
摘要:经过充分调研我国部分高校“双师双能型”英语专业教师团队建设过程中已有经验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具体情况,系统研究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双师双能型”英语专业教师团队建设的策略。经过归纳整理,整合各方面资源,对比分析部分高校“双师双能型” 英语专业教师团队建设实际案例和措施取得的效果,从而总结出行之有效的切实策略,为高校 “双师双能型” 英语专业教师团队建设提供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双师双能型;英语专业;教师团队建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9.3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在2015年10月21日共同发布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文件第14条中提出转型发展的任务之一是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目前,关于“双师”研究的文献较多,而关于“双能”师资研究的文献则很少。
“双能”与“双师”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双能”应该是教师的一种素质,“双师”则是一种结构。总之,“双师”应该是具有“双能”素质拥有双证书的教师。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该建立一支“双能”素质,“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1]
一、高校“双师双能型”英语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事实证明,具有“双能”素质的“双师”型教师的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深受学生的欢迎,因为他们既懂理论又会操作,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非常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因此,“双师双能”师资队伍建设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理念的诠释方式之一,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是提高年轻教师教学科研水平的需要,也是增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能力的需要。
二、高校“双师双能型”英语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存在问题
根据教育部对应用型教师队伍的要求,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起步,虽然各地各高校的建设力度和进度参差不齐,但却面临着一些共性问题。比如说,双能型教师数量不足、队伍结构不合理。尽管高校教师队伍整体学历层次不断提高,然而部分教师因为教学任务繁重而疏于专业技能培训或企业实践锻炼,跟踪本学科专业发展前沿及研究本专业领域的实务能力不强、专业知识和技能更新缓慢、实践能力及基层工作经验缺乏,导致教学内容枯燥无味、教学方法缺乏新意和创意、缺乏实践案例支撑。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2]
三、高校“双师双能型”英语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策略
通过调研,大部分高校都遵循以下几点策略来建设“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
1. 采取与“双师双能型”英语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相适应的人才引进措施
拓宽师资引进渠道,从企业或相关行业技术部门引进实践经验和社会阅历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通过教师资格培训,这些专业技术人员就可以走上讲台,为学生讲述最鲜活的工作技巧和方法。比如,外语学院可以从翻译公司引进高级译员,从外贸公司引进外贸员作为兼职教师。而且还可以采取“一带一”的方法,将精通业务的兼职教师作为专职教师的导师,促使专职教师快速成长。例如,高级译员可以培训一些不善于使用翻译软件来协助翻译工作的老师,从而让这些老师熟练掌握翻译软件,而后将这些技能传授给学生。
2. 合理制定“双师双能型”英语专业教师的培养计划
高校应鼓励教师走出象牙塔,深入社会,利用寒暑假到专业对口的企业挂职锻炼,让他们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发展趋势和现状,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就高校英语专业教师而言,应紧跟社会需求,争取能在外事、外贸、外企、各类涉外金融机构、商务管理公司、专业翻译机构、出版、新闻、旅游、高级宾馆酒店等部门挂职锻炼,承担商务管理、商务翻译、外贸洽谈、经贸文秘、英语编辑、英语记者、驻外商务代理、涉外公关、涉外导游等工作,注重自身的职业发展技能。在挂职锻炼的过程中,教师就能了解具体实践岗位承担的工作任务及主要工作职责,以及要达到的岗位实践绩效,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实践经验。
3. 建立并完善“双师双能型”英语专业教师培养的激励机制
“双师双能型”教师在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方面均有较高水平,他们承担着比一般教师更为繁重的工作任务,因此,应完善“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的激励措施,激发教师参加进修、实践的积极性。在评优评先、职称评定、项目申报等方面向“双师双能型”教师倾斜,鼓励并奖励积极考取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比如可以鼓励高校英语专业教师普及行业与职业资格认证,了解翻译员、报检员、报关员、外贸跟单员、外销员、单证员、国贸业务员、国际货代员、商务文秘、高级管理秘书、英语导游等各种双师双能型岗位的具体职责和任务。
4. 积极搭建“双师双能型”英语专业教师培养的产学研平台
应用型本科高校可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鼓励教师结合专业教学改革承担科研项目,承担与专业相关的技术应用研究项目,特别是开发与企业结合的横向技术应用项目。比如外语教师可以承担“合同翻译”、“产品说明书翻译”、“标书翻译”等横向课题的研究,提升自身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也可以丰富课堂案例。在指导学生实习实训时,教师也可以有计划地加强自己的实践锻炼。另外,高校要加强实验实训室的建设,加大投资力度,为实践教学提供优质环境。例如,外语学院的同声传译室、交替传译室、跨境电商模拟实验室都需要投入不少的资金支持。在实践教学时,模拟一个实际工作的环境,让学生体会到如何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比如类似《笔译工作坊》这种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就很好地模拟了实际工作的环境,让师生都受益匪浅。
四、结语
要培养合格的高等院校毕业生, 就必须有过硬的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从事高等教育的教师提高专业实践能力, 從而在实践教学中做到得心应手, 为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服务, 为学生的顺利就业提供帮助。“双师型”教师不应该停留在“有证”上, 而应该是落实到“有能”上。[3]“双能型”教师是高等教育发展赋予我们使命, 是时代发展对我们的期望, 争做“双师双能型”教师应该成为高等院校教师思想和行动上的自觉, 让我们积极参与实践教学, 提高自己的实践技能和实践指导能力, 为蓬勃发展的高等教育做出应有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詹秋文, 卫胜. 应用型本科高校“双能”师资建设的思考[J].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3, 27(6):80
[2] 奚昕. 新建本科高校双能型教师培养模式研究——以滁州学院为例[J]. 滁州学院学报, 2015, 17(5):113-114
[3] 王长林. 做“双师型”教师更需做“双能型”教师[J].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10 (4):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