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令思+王铁方+李云文
摘要:师生之间的交往是学校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师生交往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一直被人们所忽视。因此,本文从气象学中的混沌出发,分析师生间建立交往關系过程中的原因和结果。并提出了两种良好的师生交往模式,用以指导教学中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关键词:混沌 交往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56
一、混沌现象与人际交往的联系
从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来看,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从此观点看,气象学中的混沌现象和人际交往关系也不无联系。混沌现象是1963年由气象学家洛伦兹提出。是指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即使是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也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
而人际交往中的“交往”一词,从词源上考证,源于拉丁语中的“communis”,它表示的是沟通、交流之意。人际交往,在社会学中被定义为人们在生活的活动过程中或在生产过程中所建立起来的一种社会关系。以混沌的观点分析人际交往中的关系,可以发现人际关系对“初始条件”也具有极强的敏感性。人是社会动物,每个个体都有其独特的价值观。然而在人际关系中,个体对他人的态度的不同,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此时的人际关系,又反作用于每个人的生活、情绪、态度。甚至对组织的运作和个人与组织之间的关系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从而也印证了,在混沌系统中,初值的细微差别,都将会引起结果的巨大差异。
二、基于混沌的师生交往关系的历史考察
其中,对于混沌理论在交往型师生关系的历史研究上,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于混沌的中国交往型师生关系的历史考察
“教育”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从此句可以看出,在师生之间的教学交往中,更强调的是教师的讲授,即“教育之”,而学生是作为被动的接受者。在中国的师生关系中,由于受儒家文化影响较深,一直崇尚“尊师重教”。以混沌理论来看,中国的师生关系中的初始化条件就是教师的“尊”,一种师道尊严。在过程之中,由于教师、学生受“师道尊严”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在教学中,不经意的表现出来的一种教师权威,从而形成了师生交往关系的等级性。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教师一直作为一种权威的象征,这就是师生交往产生的最直观的结果,即是混沌的结果。
(二)基于混沌的西方师生交往关系的历史考察
在西方,英语单词中的“教育”“education”一词起源于拉丁文中的“educare”。前面的“e”表示“出”,后缀“ducere”则表示“引导”。二者合在一起就表示“引出”,即是说使用某种方式,唤起学生潜在的意识,并将这种意识变为现实。可以发现,在西方“教育”中,提倡的是一种平等的、引导与被引导的关系。以混沌的观点考察西方师生关系,可以发现,在师生中的平等概念是混沌的初始条件,而西方资产阶级中的进步教育思想、“学生中心论”等是混沌的结果。
(三)基于混沌的中西方交往型师生关系的比较
师生之间的关系在教育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影响着教学过程,还影响着教学效果,课程改革的方向等。用洛伦兹的混沌观来分析师生关系,可以发现,正是由于其历史文化、社会意识的细微偏差,才致使了如今中西方在师生关系上的巨大不同。这也正印证了洛伦兹提出的“蝴蝶效应”,即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如今中西方师生交往过程中关系的不同,恰巧有效地证明了这一点。
三、基于混沌的交往型师生关系的理论特征
(一)基于混沌的交往型师生关系的本质属性
基于混沌的交往型师生关系最根本特点在于,它是一种人际交往关系。其不同之处是这种关系产生于课堂中,在教师与学生共同构成的双边活动中展现出来。交往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与人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正常生活、教学。基于混沌的交往型师生关系,不仅仅对分析师生活动有帮助,对于教师和学生自身的发展也有很大的作用。
(二)建立交往型师生关系的目的
在教学交往活动中,建立师生之间良好关系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的成长和学习、探索知识以及教师自我的完善。而基于混沌的师生交往关系的目的,是研究师生之间交往的动机和结果之间的联系。归根结底是为了人的发展,其最终的目的是人,人即目的。它另一个目的是为了确立主体性。它的社会核心在于交往,交往是主体对主体,主体之间的一种活动。
四、基于混沌的交往型师生关系的模式构建
师生之间良好关系的构建,有益于课堂教学的有效展开。基于混沌的交往型师生关系的实质是通过分析师生之间交往的因果关系,促进教育教学,并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一)对话交流模式
对话教学是新课程改革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形态。在此基础之上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我”与“你”式的平等对话的关系。在师生之间建立一种良好的对话交流模式也是新的教育理念的题中应有之意。对话是个体与个体之间以一种共同可理解的方式分享理念、信仰、思想和情感的过程。对话交流的特点就是主体之间利用语言进行交流。
(二)换位思考模式
“换位”是指参与教学活动的两人相互交换位置,“换位思考”则是指站在对方的位置,并设身处地地为对方考虑。强调体验对方的经历,并最终达到为对方考虑的目的。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适当地选择教学内容,组织并引导学生体验对方角色,学会换位思考。同时,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要注意自身的言行是否得当,是否充分考虑学生的思想、意识,是否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
五、结语
本文以混沌为基础,分析师生之间在建立良好关系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并最终提出了两种类型的交往类型。同时,可以看出,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良好的关系,不仅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还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对良好的教学效果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在现代师生关系中,不再是传统的“我”与“它”的关系,而应该是一种“我”与“你”式的平等的关系。因此,在师生之间建立一种交往的关系,也符合现代教学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增田,靳玉乐.论新课程背景下的对话教学[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05)
[2]张增田.对话教学的师生观[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05)
[3]刘建华.师生交往伦——交往视野中的现代师生关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高文.基于建构主义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J].教育参考,2001,(7-8):18-22
[5]阎亚军.论教师权威与学生主体性的关系[J].上海教育科研,2004,(9).
作者简介:曾令思 工作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最高学历:硕士 职务: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