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开设数学类公共选修课的思考

2017-04-08 15:15章联生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课程建设建议现状

章联生

摘要:数学类公共选修课是高等院校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大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本文论述了高校开设数学类公共选修课的必要性及现状,提出加强数学类公共选修建设、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些有益探索及建议。

关键词:数学类公共选修课;课程建设;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G421

目前我国高校课程设置一般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四大类。和其他三类课程相比,公共选修课又称为通修课,是面向全校学生而开设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校安排自主选修公共选修课。公共选修课可以在专业之外提供实施素质教育、拓宽专业口径所需的知识及能力。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贯彻实施,大学里的公共选修课也越来越丰富,涵盖文、史、哲、经管、艺术、自然科学、实用技术等诸多门类。公共选修课的出现大大增加了新课程的数量,有助于摆脱教学领域内保守思想的束缚,符合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性、积极性,也有利于学生特长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数学类公共选修课作为数学与自然科学类通识教育选修课模块里的主要部分,普遍受到各高校的重视,各高校根据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师资力量,开设了不同的数学类公共选修课。它的开设宣传了数学科学的文化内涵,弘扬了数学科学精神和思想方法,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尤其是数学素养。因此,数学类公共选修课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也成为高校本科教学计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但对数学类公共选修课的开设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有不少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甚至一些弊端也在教学实践中逐渐暴露出来。笔者对此作了深入的剖析,并就改进数学类公共选修课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探索,希望能和同行交流,共同提高数学类公共选修课的教学效果。

1. 高校开设数学类公共选修课的必要性

恩格斯曾定义,“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不仅仅是给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以及人文社会科学提供了一种精确的语言和有力的工具,而且还提供了一种思维方式,体现了一种文化精神。在刚刚闭幕的第八届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大会的开幕式上,国家副主席李源潮致辞指出,“数学对科技的发展具有根本性意义,数学的应用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动力,在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数学及数学教育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瑞典的课程标准中提到“数学课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获得解决他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的能力”。闻名的美国西点军校的教学计划中, 规定学生除了要选修一些在实战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数课程(运筹学!优化技术!可靠性方法等),还要必修多门与实战不直接挂钩的高深的数学课。我国教育界也把“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教和学各有所长”作为数学教育的目的之一。在数学知识的应用上,学生突出的问题是不会在实际问题与数学知识之间挂起一道桥梁,使得所学数学知识不能学以致用,难于适应现代化建设和创新思维对人才的需求。开设数学类公共选修课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陷,譬如,《数学实验》借助于计算机,再现了数学原理的发现、探求过程;《数学建模》涉及各个领域,通过建立模型、求解模型等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做”中体会到数学的魅力和乐趣,学会如何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数学与认识论、自然观》让学生徜徉于数的世界,漫游于形的空间。

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方面:

1.1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尤其是数学素质

目前的大多数数学必修课由于种种原因,往往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而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上还有所欠缺。”实际上,大学生毕业后走入社会,如果不从事数学领域的工作,他们学过的具体的数学定理、公式和解题方法基本用不上,甚至很快就忘记了,而他们的数学素养却让他们终生受益。一位数学教育家说,不管人们从事什么工作,深深铭刻在头脑中的数学的思想精神、数学的思维方法和看问题的着眼点等,这些使人们终生不忘。以南开大学顾沛教授为代表的团队所开设的《数学文化》这门课程就是一个很成功的探索。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开设丰富多样且富有弹性的数学类公共选修课,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其科学尤其是数学方面的素养,促进其潜能的充分发挥。

1.2促进教师的成长

在必修课、专业课占绝对优势的课程体制中,教师仅仅是既有课程的实施者,他们需要完整地不折不扣地执行教科书的意图,严格按统一的教学大纲、教科书甚至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而公共选修课的开设也为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挑战,同时,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它改变了以往教师传统的固定不变的分工,要求教师不断更新和完善教育教学理念吸收新鲜事物,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断地探索,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专业自主性和创造潜能、发挥优势和特長。高校数学课的教师,大多是数学专业毕业的硕士、博士,尽管他们数学方面的专业知识比较多,比较深。但是,对于数学类公共选修课的教学未必能胜任,因为数学类选修课往往需要各学科知识的交叉渗透、融合, 教师需具备一些新的边缘或交叉学科知识。所以,数学类公共选修课的开设可促使他们去钻研,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年青教师尤为如此。

2、数学类公共选修课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2.1 在认识上,对课程不够重视,视为“副科”

在一些高校,数学类公共选修课被当成“副科”。于是,从学校教学主管部门、任课教师,再到学生,对数学类公共选修课重视不够,这属于认识上的误区。其实,选修课、必修课并不能简单比较哪个重要,哪个不重要?有时,一门选修课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纳什的成功就是一个例证。

2.2课程的设置缺乏整体规划和客观的论证,甚至不合理,教学内容陈旧

数学类公共选修课往往是由任教数学的教师提出开课申请,经所在教研室或二级单位批准再报教务处备案这样的程序来进行。各数学教师根据自己的专长、研究方向、兴趣爱好便开出了不同的数学类公共选修课。由于缺乏系统的规划,导致所开设的数学公选课存在教学内容的重复,不少选修课仅停留在数学基本理论知识的简单介绍和延伸,课程学术价值不高,所选教学内容过于简单,缺乏思考的余地,更没有挑战性,属于一般科普介绍。有些数学公选课教学内容陈旧,十几、二十年不变,没有与时俱进,没有吸收新的教学素材和新的教学理念、思想等。另外,不少高校还存在因人设课的现象,有的教师工作量不满,就设法开一个选修课来“凑课时”。

2.3 课程的考核不规范、严格,对学生没有压力

数学类公共选修课是考查课,一般都不闭卷考试,不考试并不意味着不考核。一些数学公选课的考核过于简单,结课后写一个课程总结或读书报告就OK了,学生轻而易举就拿到学分。这样导致学生学习动机不强,投入的精力时间少,甚至学生在选修课上“身在曹营心在汉”干与课程无关的私事。

3.数学类公共选修课的探索及建议

针对上述提及的数学类公共选修课的现状及问题,笔者作了深入的分析,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并给了一些具体的建议,希望能对数学公选课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提高有所帮助。

3.1对学生的建议

学生必须端正数学类公共选修课的态度,一方面应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和兴趣爱好来选课,不能为了凑够学分,以哪个选修课容易通过就选哪个;另一方面既然选择了就要认真对待,上课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不得随意旷课,积极参与、配合老师的课堂教学,听从任课老师的安排,把数学类公共选修课当必修课对待。

3.2对老师的建议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老师授课质量的好坏往往决定着的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在公共选修课作用日益凸现的今天,数学类公共选修课授课教师的个人素质变得越来越重要,所以作为这些课程的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学习,不能因循守旧,应当不断汲取国内外新的教学素材,更新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坚持与时俱进。最为重要的是,必须要有责任心和投入。

3.3对学校的建议

首先要加强数学类选修课开课的审核和规划,从源头上把关。。坚决反对因人设课,抵制某些教师“凑课时”而开出的数学公选课。学校教学主管部门应遵循“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原则,公选课的开设要与人才培养目标一致,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为原则,防止所开设的选修课内容上的重复。对已开设的数学类公共选修课定期组织同行专家进行质量评估,评选出有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的课程,并从经费上给予支持这些课程的建设,而对一些教学内容陈旧,对学生培养没有什么作用或作用不大的数学类公共选修课进行整改甚至撤销。

总之,数学类公共选修课课程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涉及到师资队伍、教学设施条件、课程内容、教学资源及管理监督等的方方面面。只有提高認识,投入精力像抓必修课一样抓公共选修课的课程建设,把数学类公共选修课规范化、制度化,不断完善它,才能提高教学效果,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 韩建明,陈万光,张耀武.高等教育中公共选修课实践探讨[J].科技信息,2010(19):534-535.

[2] 李素萍. 高校公共选修课教学之思考[J].科技文汇,2010(3):19-20.

[3] 周明儒,苗正科.分层次多形式开设大学数学文化类课程[J].数学教育学报,2009,18(4):78-80.

[4] 顾沛. 数学文化课程和素质教育的一次大检阅[J]. 大学数学,2008,24(5):1—2.

猜你喜欢
课程建设建议现状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三代人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