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艺术性

2017-04-08 19:42万智琴
南北桥 2017年6期
关键词:小学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万智琴

【摘 要】语文阅读教学是具有艺术性的。这种艺术的首要本质在于:依据学科自身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特征,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愿望和动机,这是获取高质量教学效果的决定因素。

【关键词】小学阅读 教学策略 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6.103

近年来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关注越来越多,其中对阅读教学的关注尤其多。因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始终不放心、不放手,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满堂灌”,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这种教学方法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

一、以感情引领激发阅读兴趣

这是阅读内容的情感性决定的。语言是一种工具,这是人们的共识。但是我们更应该强调语言工具的功能本质,即表情达意。以语言文字为表达形式的各类文章,特别是诗、词、歌、赋、小说、剧本等文学作品,其中无不蕴含着作者对人、事、物的强烈的思想感情和主观态度,无不以情动人,以情寓理,这是语文阅读教学在教学内容上与数理化等其他学科教学的显著区别。欲使语文阅读教学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愿望,从而产生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必须在阅读教学中突出情感因素,以情动人,教出情味。不论是教写人的还是记事的文章,拟或是教说明文或议论文,都应该引导学生领会、体验课文的语言形式所传达的作者的憎爱之情,褒贬之义,使学生在情感体验过程中理解字词句篇的含义和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二、加强阅读能力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给学生充足阅读文本的时间,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我建构,全身心地经历阅读过程。其具体做法如下:

1.让学生自己读书。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让学生去思、去想、去创,要特别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充分发展和全面发展。

2.让学生自己提问。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质疑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既可集中质疑,也可随机质疑,可先小组进行,再全班交流。要训练学生带着问题去朗读,在朗读中去解决问题。在阅读教学中,这样的朗读才更有效,也是学生由“读会”走向“会读”迈出的最成功的一步。

3.让学生自己说话。教师要将教学课堂和教学过程开放化,让学生想说就说。只有学生的说才会体现个性化,也只有将交际形式多样化,面向全体、人人参与,或同桌式、或小组式、或全班式进行充分的说,才会落实全员化。教师只有训练学生多说多练,学生的说话水平才能得到不断提高。通过如此个性张扬的说话训练,便能有效将学生的朗读转化为更具有个性化的阅读能力,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三、注意阅读教学中人文思想的渗透

语文学科是人文学科,人文学科的价值在于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等,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人文性的渗透。如在教学孟郊写的《游子吟》这一课,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后,让学生谈谈学了这首诗后的感受?并说说你们的母亲又是如何?你将来想怎样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老师布置的“给爸爸(或妈妈)洗一次脚”的家庭作业很受家长喜欢,并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当交流作业体会时,学生畅所欲言,纷纷说出各自父母亲是如何对自己无微不致的关怀,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己将来要如何去报答母亲等等。老师感到很高兴,及时地加以肯定和表扬,并对学生提出期望,希望同学长大以后能够真正懂得去孝敬父母。又如《落花生》这课是一篇人文内涵十分丰富的课文,在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讨论做人的道理,领会“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要像花生一样做有用的人”,对社会有用有贡献的人。在教学中渗透了人文内涵,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

四、注重激發学生的阅读思维

从阅读心理看,阅读是期待产生,期待实现,同时产生新的期待这样一个不断推进的心理矛盾运动过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从接受到读物的第一个信息时,他的阅读思维活动就启动了。他要对这个信息进行询问、作出猜测、产生期待。正是这种询问、猜测、期待,成为阅读活动得以自主、自由进行的内驱力。教师有热情,学生才会被感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的煽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让他们带头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同时,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倍加珍视和把握学生情感活动的脉搏,使其随着阅读过程的推进得到强化。小学生还处于儿童时期,其感情总是处于运动的状态,他们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大脑皮层的兴奋中心开始转向课文本身的语言,老师应从学生的面部表情、朗读的声调、发言的措辞,敏锐地觉察到情感的浪花正在学生心头涌动。教师要适时牵住学生的情感纽带,引导他们去感受、去体验,学生情感的波纹必然会渐渐地涌动起来。如教学《月光曲》中描写《月光曲》的内容时,通过图片、音乐引导学生进入《月光曲》的意境,从而进行感悟、欣赏,再从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走进茅屋弹奏——即兴创作的情感变化中找出贝多芬创作的灵感和激情,使学生用整个心灵去感受美妙的《月光曲》,驰而神往,激起孩子极大的兴趣,拨动他们的心弦。

综上所述,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及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体验、感悟的内容,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体验的情境,激励学生乐于阅读、积极参与对话、独立思考问题。教师要潜心指导学生阅读,引导学生对优美语言文字的体验,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让学生从心底爱上语文阅读课,真切感受到文本的“甜美”,体会到阅读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从小养成热爱阅读、会阅读的好习惯。

猜你喜欢
小学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小学生阅读技能训练之“朗读、默读、诵读”
论如何提高小学英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