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凯
【摘 要】对于学生来说,数学学科是很多学生都感觉到头疼的一门学科,其实,数学学习并没有学生想象中那么困难,大多数学生只是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认为数学学习十分吃力。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一起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从而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6.061
要想做到更好对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方面的引导,教师也需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适当下一些功夫,我认为,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创新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通过对教学方法的开发与创新,提升数学课堂的课堂效率,真正实现高集中度的数学课堂。下面,我就初中数学的教学方法进行如下几点讨论:
一、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内容提起充足的兴趣,才能够做到真正的热爱数学,并且主动的去学习数学。但是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数学是十分枯燥的。这就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数学学习的乐趣所在。比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不要打击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注意这一点,但是往往教师偶然的一句话就有可能打击到学生的自信心,一旦学生对于数学学习失去了应有的自信心,他们就可能对数学学习产生一种负面的情绪,这种负面情绪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来说是十分不利的,而且一旦产生就很难恢复,所以,这种情况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必须要避免的情况。教师应当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多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帮助学生建立学习期间的成就感,认为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件让自身充满成就感的事情,只有学生从心理上愿意去学习数学,对数学有足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c更好地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上更加积极主动的去接受教师所讲授的知识,这将会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还甚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创造出适当的教学情景,其实相对于语文、英语等等文科类学科来说,数学的创造情景是相对来说比较难的,语文和英语可以在授课过程中创造出适合的语境来辅助学生进行学习,而对于数学来说,虽然大部分是与数字相关的问题,但是教师也可以将数学问题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之中,变成各种与实际生活有一定联系的实际题目,通过这种题目的解答,拉近数学与学生生活之间的关系,减少学生对于数学的疏离感,从而促进学生产生数学方面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产生想将数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的愿望。
二、创新出有趣的教学方法,更好的在课堂上引导学生
数学课程还有一个需要改进的地方就是传统的数学课程多数都以老师讲解学生听取的方式为主,这种教学方法其实对于学生来说是较为低效的,在这种情景之下,学生很容易出现走神的状况,这种情况对于课堂效率的提升来说其实是十分不利的,数学学习往往是环环相扣的,一旦学生走神,将会遗漏的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点,而是一条知识链中的某一个环节,从而导致学生对一部分的知识都不能完全理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努力使课堂教学方法丰富起来,保证学生能够时刻保持应有的注意力,从而真正的做到高效的数学课堂。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取分组教学的课堂模式,对学生进行分组,根据分组来进行学生的考核评比,通过小组间比赛的形式来对学生进行激励,可以通过课堂回答问题数量,知识理解程度来进行考核,通过这种方式在最大限度上激发学生的求胜心理,帮助学生在小组利益的目标之下进行对自我的更加严格的管理,从而提升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自我监督能力。教师还可以采取互相帮助的教学模式,利用分配的小组,在小组内展开互帮互助的学习活动,例如互相批改作业等等,通过作业的批改,学生可以对自身的知识进行不断的巩固,也可以通过发现别人的问题,提起自己对于该类问题的注意程度,防止自己在以后的學习过程中也出现类似的问题。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的创新,使得数学课堂不再是单一枯燥的授课模式,而是变的丰富有趣起来,多种教学模式并行的数学课堂可以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使得课堂效率达到最大化。
三、转变教学角色,做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引路人
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往往认为教师是有一定的距离感的。而我认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应该只做学生的老师,还要做学生的朋友以及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引路人。教师可以适当地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不再让学生对教师有畏惧的心理,教师应该主动的去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了解学生更加适合的学习方法以及学生对于数学课堂的一些建议和想法。因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多少会有些代沟,如果教师不去与学生沟通,不去了解学生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只是凭借自己对于学生想法的推测去进行教学,得到的效果往往是与自身的预想效果有一定偏差的。所以,教师应该放下教师的架子,积极地去转换教学中的角色,融入到学生中去,主动的听一听学生内心的声音,只有教师真正的做到这点,才能更好地发挥出自身的指引效果,成为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真正的良师益友。
四、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做题技巧
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往往最容易忽略的就是自身的做题技巧,很多学生在考试中不能够得到理想的分数并不是因为知识的掌握出现问题,而是因为自身的做题技巧没有达到要求而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失分,尤其是在考试中学生往往处于一种精神较为紧张的状态之中,在这种状态下学生很难临时再注意到关于考试答题规范的问题,为了避免出现此类的问题,教师可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就针对学生的做题技巧进行基础的训练,例如进行书写规范的讲解,养成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对自己的答案进行有条理的书写的良好习惯,从而避免“临时抱佛脚”式的训练,而是将规范的答题方式真正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答题习惯中去,保证学生能够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答题技巧,在考试中尽可能地发挥出自己最高的水平,得到自己应该拿到的分数。
总而言之,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实施,良好的教学方法可以辅助教师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只有利用良好的教学方法提升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学习效率,才能够真正发挥出学生本身在数学学习中的潜能,从而促使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达到自身的最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