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旅游视野下民族村寨旅游扶贫对策研究——以四川宝兴县硗碛藏族乡嘎日村为例

2017-04-07 22:21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藏族社区旅游

杨 杰

(四川旅游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0)

社区旅游视野下民族村寨旅游扶贫对策研究——以四川宝兴县硗碛藏族乡嘎日村为例

杨 杰

(四川旅游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0)

文章基于对宝兴县嘎日村旅游扶贫开发工作的长期田野调查,在社区旅游视野下,分析总结了嘎日村旅游扶贫开发中的成败得失,并在此基础上为民族村寨旅游扶贫工作有序展开提供了较为详细的对策。

社区旅游;嘎日村;扶贫;对策研究

旅游扶贫是指以贫困地区特有的旅游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在政府和社会力量的扶持下,通过发展旅游业,使贫困地区的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发展道路,实现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1]旅游扶贫一般是以自然村为单位,开发目的是共同富裕,更适合采用以当地居民为主要开发力量的社区旅游开发模式。民族村寨就是一个小型的社区。所谓社区,是指一定数量居民组成的、具有内在互动关系与文化维系力的地域性的生活共同体;地域、人口、组织结构和文化是社区构成的基本要素。[2]64社区旅游是一种新的旅游开发理念,与传统旅游、生态旅游相比,社区旅游开发的对象从景观、环境,拓展到社区及其居民,这是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思想的体现。[3]

1 嘎日村基本情况

宝兴硗碛藏族乡是宝兴县唯一的民族乡,全乡平均海拔2 000m以上,辖区面积888.89km2,辖咎落、勒乐、夹拉、嘎日、泽根共5个村,17个村民小组。全乡1 100余户村民,共5 300余人。境内居住着藏、汉两个民族,其中藏族占总人口的95%左右。由于地理地势的原因,硗碛藏族乡下辖的5个村中,嘎日村是唯一的贫困村。嘎日村位于硗碛藏族乡北部,一个典型的半农半牧区。 全村耕地面积 2 750.6亩,林地面积 200km2,平均海拔 2 300m。2011年人均收入 6 424元,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以畜牧业、农业为主。农作物主要以玉米、大白豆、马铃薯为主,畜牧业主要是牦牛。辖区内有企业 1 家,该企业为尚未投入运行的私营电站。

嘎日村大多数农户在高山有牦牛场,山腰有黄牛场,河谷有羊场。大多数农户的收入以畜牧、种植为主要来源。嘎日村属于地广人稀的一个村,土地、林场、水资源、草甸资源丰富。

2 嘎日村旅游资源优势分析

2.1地理旅游资源优势分析

嘎日村占地面积大,森林覆盖率高,地貌变化大,水资源丰富,地广人稀,非常适合旅游开发。嘎日村境内已经开发的达瓦更扎360°观景平台已经为游客热捧,在达瓦更扎的带动下,嘎日沟、雅西拉姆神山在后期开发徒步、森林穿越、溯溪、攀岩是完全可行的,是对达瓦更扎景区旅游产品的有效补充和完善,能够延长游客在嘎日村的参观和游览时间,有利于将一日游游客转变为过夜游和度假旅游,能有力地提高旅游收入。

嘎日村的3个村民小组面朝硗碛湖,背靠达瓦更扎和亚西拉姆神山,海拔高度在2 300m左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负氧离子丰富,并且全村森林覆盖率高,植被保护良好,有大量的小型野生动物和昆虫,是非常好的疗养度假开发地。嘎日村现有大量的野生萤火虫,在夏秋两季均可长期观赏,森林中在秋季还有大量野生蘑菇可以采摘。这些都是很好的森林旅游资源开发元素,也是很好的养生、颐养旅游开发资源,可以针对成都市场进行养老旅游产业开发。

2.2人文旅游资源优势分析

嘎日村作为一个最小单位的社区,与硗碛藏族乡其他4个村由于长期的联姻,都有亲戚关系,进同一座庙,唱同一首歌,地方节庆如上九节、抬菩萨节也是全员参加,在村一级社区有一定的边界,但是在乡一级以上社区范围,边界则不明显,对外都统称自己是硗碛的。硗碛藏族乡作为宝兴县唯一一个藏族乡,是雅安至阿坝州的必经之地。作为藏彝走廊上的一颗明珠,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所在地,一直受到国内学者的关注。

3 社区参与旅游开发模式下的嘎日村旅游扶贫

3.1政府主导,全民参与,景区与社区一体化

旅游兴村是嘎日村干部和群众已经认同的发展方针,大家也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但是如果只搞观光旅游发展,难免会和其他地区的民族村寨发展结果一样,客人走马观花,一晃而过。嘎日村有良好的气候条件,海拔高度适中,并且面朝硗碛湖,湖光山色风景宜人,在春夏两季,完全可以给游客带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感觉,还可秋天观红叶彩林,冬天看冰雪杀年猪,春节还可参加上九节与抬菩萨节。嘎日村除了有已经建成的达瓦更扎360°观景平台,还有嘎日沟、白塔、干海子水海子等待开发景点。根据全域旅游发展的方针,嘎日村应该以村为单位进行旅游规划,可以利用现有资源建设嘉绒藏族特色旅游村寨,特色定位可以是嘉绒藏文化,以丹巴县甲居藏寨、理县桃坪羌寨为榜样,把全村都建成景区,每家每户都是景点,都是接待户,全员参与,共同致富。通过规划先行,避免无序发展,使全村旅游发展按照预定计划进行。

3.2以社区为主体,进行特色文化旅游开发

特色文化旅游开发模式就是以区域独特的民族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为依托,开发独特的文化旅游产品,形成旅游目的地,以此发展旅游产业,进而带动当地居民增收。[1]嘎日村嘉绒藏族文化特色鲜明,村民都能歌善舞,上九节、抬菩萨节、硗碛锅庄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2007年,原生态多声部合唱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硗碛锅庄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宝兴被四川省评为“原生态多声部民歌之乡”。硗碛乡曾代表雅安市到北京、上海、台湾等地参加各种演出。[4]

2014年,嘎日村村民西曼担任主唱的阿吉太组合登上中央电视台春晚舞台,并在2015年《星光大道》年度总决赛获得亚军。随后阿吉太组合为故乡达瓦更扎景区编排了歌曲《达瓦更扎》。阿吉太组合的成功,为硗碛藏族乡的年轻人树立了榜样,很多年轻人到成都、北京、九寨沟等地从事演艺事业。依托非遗资源,嘎日村可以建立硗碛锅庄、原生态多声部合唱非遗传习所,由村里老人组织运行和管理,免费传授技能,让外来游客学习和了解硗碛传统文化。同时引入一批绘画、摄影、雕刻的艺术家,在嘎日村打造文创旅游,这将形成以自然旅游资源吸引游客,以文创旅游留住游客的良好业态环境。文创产业、文创旅游必将吸引大量的普通游客和文艺青年,游客也会从一日游变为过夜游,这将有力地增加游客在嘎日村的停留时间。

3.3企业经营,鼓励兴办企业和合作社

鼓励兴办村级特色旅游商品生产企业。争取“一村一标”“一企一标”,以村办企业进行特色农产品如香猪腿、牦牛肉干、纯粮食酒及特色中药材生产,以旅游商品形式进行销售,增加村民和村集体收入,让贫困户分享发展红利。

鼓励合作社流转贫困户的林地和耕地,把土地山林等实物土地资产转变为金融资产。流转的土地、林地用来发展经济果木,种植纸皮核桃、车厘子、桃、脆红李等高价值经济果木,发展特色农业,为游客提供采摘服务。贫困户从原来的农业劳动收入转变为土地流转收入外加务工劳动收入,从一份收入转变为两份收入,可以明显增收。

3.4社区旅游发展中引入第三方力量

招商引资,积极引入外来资金建设宾馆、青年旅社,推广低碳民宿,充分利用太阳能、生物能。宝兴县当前的旅游接待产业比较落后,设施设备不完善,功能不全面,在走出去学习的同时也应该引进来一批比较有特色的旅游投资企业,打造一批理念先进、管理完善、能起到带头作用的宾馆与客栈。鼓励本地与外地的创业者来嘎日村建立各种主题酒吧、主题客栈、主题民宿,解决游客夜间生活与娱乐的问题,同时加强与外界的公益组织合作,由公益组织来对贫困户进行帮扶,这可以借鉴泸定县牛背山脚下的蒲麦地青年旅社。

鼓励发展老年颐养旅游。硗碛本地有尊老敬老的传统,年长的老人,男性被称为阿乌,女性被称为阿比。硗碛锅庄房中地位最高的位置被称为卡布,一般只有老人能坐,在这个最有权威的位置上,“卡布”与德高望重的“阿乌”结合,产生了硗碛社会中一个重要的社会角色——卡布阿乌[5]。硗碛老百姓在婚礼、月母子酒、建房、丧葬、分家、遗产分配等重大事情需要商量时,都会请卡布阿乌主持。硗碛的敬老传统加上适宜的海拔高度,充分的负氧离子和大面积的水域,使得空气湿润、温度体感舒适,这些都是开发养老旅游的优良条件。

3.5用法制规范来保驾护航

近年来,嘎日村在旅游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好的苗头,如:为了建新房,盗伐林木;为了满足游客的口腹之欲,盗猎野生动物等。一些村民还无规划、无计划地私搭乱建,违规多占宅基地;违规用铁丝网将集体用地圈占。为了保障嘎日村的全域化、社区化景区建设,应该先制订全村的旅游发展规划,通过村集体来维护全村的正常发展。

4 结语

嘎日村在扶贫的过程中,发展旅游是被提及得最多的词汇,但是如何发展旅游,如何让贫困户通过参与旅游发展,搭上脱贫致富的快车,早日实现精准脱贫是需要思考的。在旅游人类学的视野下,社区旅游发展模式,把当地居民当成发展旅游的重要力量,以人为本,这正是当前嘎日村的旅游开发中遵循的原则。激发群众热情,不再等靠要,主动发展,用社区旅游的发展模式来进行旅游扶贫,这将为四川民族地区的贫困村寨提供一条新的扶贫思路。

[1]李柏槐.四川旅游扶贫开发模式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 2007, 21(6):86-89.

[2]孙九霞.旅游人类学的社区旅游与社区参与[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3]唐顺铁.旅游目的地的社区化及社区旅游研究[J].地理研究,1998, 17(2):145-149.

[4]列来拉杜.用传统文化做文章[J].民族画报(汉文版), 2014(11):34-37.

[5]李锦.卡布阿乌:嘉绒藏族老人超越家屋的权威[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 2011, 32(3):70-75.

TacticsonPovertyAlleviationofEthnicMinorityVillagesthroughTourismfromthePerspectiveofCommunityTourism——ACaseStudyofGariTibetanVillageinBaoxingCounty

YANG Jie

(Sichuan Tourism University, Chengdu 610100, Sichuan, China)

Based on a long-term field study of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work in Gari Village of Baoxing County, this paper takes a community tourism perspective to analyze the successes and losses during the process, and suggests detailed tactics for poverty relief campaign in ethnic minority villages.

community tourism; Gari Village; poverty alleviation; strategy research

杨杰(1977—),男,四川新津人,四川旅游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旅游人类学研究。

F590

:A

:2095-7211(2017)05-0056-03

猜你喜欢
藏族社区旅游
占豫虹
The Light Inside
社区大作战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藏族度量衡起源探讨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如何积极应对社区老年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