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审计推动与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路径选择

2017-04-07 11:14金艳
财会学习 2017年7期
关键词:内部管理国家审计行政事业单位

金艳

摘要:在我国大力推进反腐整治的工作当中,进一步加强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是有效改善贪污腐败的政治局面的重要措施与手段,从当前我国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来说,对于其内部的控制还相对较弱,这就需要国家审计的介入来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外部的管理和监督。国家审计具有法定性和强制性,这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来说就显示出了独特的功能优势。本文从国家审计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联系入手,探究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必要性,继而提出国家审计推动与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路径。

关键词:国家审计;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

我国频繁出现的贪污腐败行为对我国的政府形象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所以尽快改善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整体形象,是目前我国政府工作的重点内容,对于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政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行政事业单位是我国重要的行政部门,也是与人民群众联系最为紧密的政府职能部门,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与管理,解决其存在的实际问题,是改善政府执政水平的核心环节。国家审计以其优越的职能优势,逐渐成为了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最主要的手段。

一、国家审计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联系

国家审计是一种法律规定的审计手段,按照法律对其权力的认定,要求被审计的单位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其审计工作的进行,而对于审计机关所做出的决定,被审计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无条件执行[1]。在这种法律效力的支持下,使得国家审计拥有了独立性强、强制性大、权威性高、综合性广的特征,这对于提高国家行政的公开、透明程度具有重要作用。行政事业单位是我国进行行政管理的重要机构,也是与民生各个方面联系较为密切的行政单位,其所涉及到的社会公众管理面较为广泛,这也就决定了其必须具有社会公信力度,才能使其发挥出行政管理的实际作用。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严格的监督与管理,是保证其合理行使国家权利的必要手段,而国家审计就是对其进行管理的最好途径。国家审计能够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收支情况进行监督与控制,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各部门的职权进行制约,进而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能够在公平、公正、公开的政治环境当中更好地发挥其行政作用,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条件。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自习总书记强调加强我国政府职能部门的行政作风建设以来,我国各地方频繁出现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因贪污腐败等不良的行政作风而被挑下马的案例,这就直接反映出了我国目前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还存在着不小的问题。政府领导一人独大,各部门的权责界限十分模糊,财政支出存在虚假上报的现象,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阻碍着我国行政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也是对于我国政府形象的一种负面影响。所以,加强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控制,已经成为了我国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权力制衡的要求

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上指出,强化制约行政权力的重点内容就在于加强对于政府内部权力的制约,要求完善相关的内部控制流程,做到分岗设权、分事行权等[2]。之所以提出这样的要求,主要是因为我国现在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职权管理较为混乱,各部门之间的权力有相互交叉的现象,也存在权力以大压小的现象,这就严重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整体行政水平的提高。针对于这种职权混乱的局面,就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内部控制,对各部门的职权进行进一步的确认,并形成各部门权力制衡的局面,避免一方独揽大权的不合理职权现象的产生。

(二)有利于规范财政资金的合理分配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的收支问题是引起职权滥用的重点诱导因素,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为了谋取私利,极易采取铤而走险的方式来触动政府的财政资金,或者打着行政活动的幌子进行不合的消费支出,这都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造成不良的影响。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规范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与分配,设立专门的财政监督部门,对于单位内部的财务状况进行实时的监督与管理,对于各类预算支出进行详细的核查,以保证财政预算的真实性与合理性。同时,对于预算具体数额的审批也要经过严格的审查,需要经过决策部门、监督部门的共同决策,并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规划与调整,才能够最后确定适当的预算方案。

(三)国家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手段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进程逐渐推进,政府越来越重视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与管理,重点在于对其行政管理的公开性和透明度的监督,力争实现权力在阳关下实施的要求。切实加强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与管理,有利于其单位内部形成权力制衡的内部监督模式,使各部门的行政职能够得以更好的发挥,同时,也可以通过这种行政监督的手段进行有效的财政资金控制。另外,加强内部控制可以有效地制约部门领导的决策行为,防止其因一己之私而产生损害政府利益的行为,对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整体风貌具有促进作用。从国家角度来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还有利于提升国家行政管理的整体水平,从而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便利的条件。

三、国家审计推动与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路径

(一)国家审计优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

相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来说,国家审计是国家审计部门法定的审计形式,实际上属于一种外部介入的监督管理手段,因其具有强大的原则性优势,避免了诸多仅依靠内部管理而产生的弊端行为。国家审计应从建立健全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入手,从根本上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结构和机制的规范程度,这为进行统一的监督管理奠定了基础。另外,在具体执行环节应加大监督力度,对于各部门职权的有效行使进行实时的监督与控制,保证其内部各部门的有序运行。在对决策过程进行监督时,应重点注意决策者的思想倾向,也要注重决策部门与监督部门的协作配合,提高决策的准确性。

(二)国家审计加强对业务流程的管理和控制

推动与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最重要的就是加强对于财政资金的使用状况的控制。国家审计应在财政预算的合理分配与使用上加大监督力度,对于业务流程进行严格的管理与把控,从而提高预算资金的利用率,避免其产生滥用的情况。对于被审计的单位,应在其业务进行中所涉及的各个流程的真实性、准确性、合理性等进行严格的审查与监督,利用信息公开的手段进一步拓展监督渠道,提高业务办理的公开性与公平性。同时,应依据处理办法制定相应的预防机制,为可能发生的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三)国家审计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监督制度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来说,如果任其进行自身的内部管理与监督,很有可能产生的局面就是引发各部门之间的矛盾,或者为保证内部和谐而降低内部控制的力度,这就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其内部控制的根本目的。国家审计则有效避免了这个问题的产生,一方面,国家审计可以通过信息公开的方式来提高行政管理的透明度,避免了其他私人性质的干扰因素的影响,而另一方面,由国家审计进行外部的监督管理,也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公信力,進一步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监督体系的建设。

四、结论

国家审计是国家审计机关依法行使审计监督权力的审计形式,由于其特殊的法定性和强制性使其具有较高的法制权力,能够在法律层面上保证其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组织或个人的干涉。我国之所以频繁出现贪污腐败的问题,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没有做好,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对政府各部门间权力的制衡、政府资金的合理分配与使用等方面产生重要的监督管理作用,国家审计就很好地实现了这个作用。牢牢把握住国家审计对于推动与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产生的促进作用,明确其二者之间不可分割的必然联系,对于我国的法制建设与行政监督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念.国家审计推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完善路径研究[J].财政监督,2017,04(01):67-69.

[2]边琳丽.国家审计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路径研究[J].西部财会,2016,09(10):74-76.

[3]高昕.国家审计推动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路径——基于我国公安审计探析[J].时代金融,2016,10(11):227-228.

[4]石玥.审计推动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路径[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6,05(05):33-34.

[5]唐大鹏,李鑫瑶,刘永泽,高嵩.国家审计推动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路径[J].审计研究,2015,07(02):56-61.

(作者单位:襄阳市襄州区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内部管理国家审计行政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档案规范化管理探究
浅析经济责任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功能与实现途径
对国企高管腐败行为的约束分析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物资采购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事业单位如何构建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