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2015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丧亲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

2017-04-07 06:08高玲玲
护理研究 2017年11期
关键词:计量学发文检索

瞿 佳,高玲玲



2006年—2015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丧亲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

瞿 佳,高玲玲

[目的]对2006年—2015年Web of Science 数据库收录的丧亲相关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采用主题检索的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 数据库,分析近10年丧亲文献的研究类型分布、时间分布、主题分布、刊登期刊、发文机构、作者分布、引用率等。[结果]共检索到4 002篇丧亲文献,文献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心理学(1 403篇)和精神病学(705篇)等;10个发文量多的期刊中,6个来自美国,发文量最多的杂志是《Death Studies》(296篇),美国的研究机构发表的文献数量最多,我国发表相关文献90篇,丧亲研究在国内外已形成研究团队;近10年引用率最高的10篇文献分别是关于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相关性研究等方面。[结论]研究者对丧亲人群哀伤干预的重视度不断提高,哀伤理论模型的构建以及为丧亲人群提供应对策略、开展定性研究是今后值得研究的方向。

丧亲;病理性悲伤;文献计量学;时间;主题;机构;引用率;理论模型;精神障碍诊断

丧亲是人生最为痛苦的经验,经历丧亲的个体会通过哀伤过程获得内在心理的重组与平衡[1]。在此过程完成哀伤任务,个体就能从哀伤走向复原,反之则会发展为复杂哀伤,同时并发严重的生理、心理问题[2]。文献计量学是客观评价科学研究水平与结果的重要手段和依据,可降低研究者主观评估的局限性[3]。为了解丧亲领域研究动向,本研究检索2006年—2015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关于丧亲的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分析国内外关于丧亲的研究分布、主题分布、所属期刊、发文机构、引用率等,为确定今后丧亲研究的方向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世界各领域的优秀期刊,其收录的文献基本能够反映学科前沿动态,已成为世界公认的自然科学领域最重要的评价工具之一,因此本研究主要采用ISI Web of Knowledge的Web of Science引文数据库中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和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为检索对象,为保证检索的全面性,采用主题检索,检索词为 TS=bereavement* OR bereave*,发表年份为2006年—2015年,于2016年2月12日完成检索,期刊影响因子采用Web of Knowledge JCR的最新数据。

1.2 方法 从文章类型、发表文献数量、高频主题、所属学科领域、所属期刊分布、国家和机构分布、国内机构分布、与中国合作的机构分布、作者分布、引用率等方面对2006年—2015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关于哀伤的文献进行分析,统计分析采用Bibexcel与Ucient统计软件。

2 结果

2.1 检索概况 根据检索策略,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到有关丧亲文献4 006篇,经去重后纳入4 002篇。发表语言以英文为主的文献有3 860篇(占96.45%),文献类型以原始论著为主,有3 197篇(占79.89%),其他还有会议论文、综述等。

2.2 丧亲文献的时间分布 丧亲文献数量基本呈逐年递增状态,具体见图1。2015年发文最多,有531篇。

图1 2006年—2015年丧亲文献发表情况

2.3 丧亲文献的主题分析 近年来,丧亲的研究随着其应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丰富,丧亲领域的研究主题也逐渐扩展,近10年来丧亲研究的主要主题见表1。丧亲研究关注人群较广,丧亲人群身心健康以及应对策略是主要的研究主题,定性研究这一主题出现88次,说明定性研究也逐渐增多。

2.4 丧亲文献所属学科领域分布 丧亲研究分布于70个学科,其中前10个所属学科依次为:心理学1403篇,占35.06%)、精神病学(705篇,占17.62%)、生物社会学(645篇,占16.12%)、卫生保健科学及服务(603篇,占15.07%)、公众环境与职业健康(370篇,占9.25%)、全科医学(345篇,占8.62%)、护理学(309篇,占7.72%)、社会问题学(307篇,占7.67%)、肿瘤学(306篇,占7.65%)、神经科学(282篇,占7.05%)。

表1 2006年—2015年SCI与SSCI收录丧亲文献关键词分布

2.5 丧亲文献发表期刊分布 美国的《Death Studies》发表文献数最多,共296篇,占7.40%,载文量最多的前10个期刊、影响因子以及所属国家见表2。

表2 丧亲文献发表数量较多的前10个期刊

2.6 发表丧亲文献的国家与机构分布

2.6.1 丧亲文献的总体国家与机构分布 2006年—2015年发表文章最多的国家是美国(1 829篇,45.70%),发文量最多的前10个国家分布见表3,我国发表90篇文献,排名12。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哥伦比亚大学(美国,136篇,占3.40%),其次是哈佛大学(美国,129篇,占3.22%)、卡罗林斯卡研究所(瑞典,92篇,占2.30%)、乌得勒支大学(荷兰,89篇,2.22%)、匹兹堡大学(美国,85篇,2.12%)、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美国,68篇,1.70%)、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美国,62篇,1.55%)、达纳-法伯癌症研究所(美国,61篇,1.52%)、孟菲斯大学(美国,60篇,1.50%)、密歇根大学(美国,51篇,1.27%)。发表文献数较多的10个机构中,8个来自美国,其余分别来自瑞典、荷兰。

表3 丧亲文献数量较多的前10个国家

2.6.2 丧亲文献在我国机构的分布 2006年—2015年我国机构发表丧亲文献数较多的前10个机构为香港大学(30篇)、北京师范大学(11篇)、中国科学院(9篇)、香港理工大学(9篇)、香港中文大学(9篇)、河南大学(5篇)、山东大学(5篇)、北京大学(4篇)、四川大学(4篇)、华中科技大学(4篇)。

2.7 丧亲文献的作者分布 2006年—2015年共有3 402名作者发表文章,发表文章数最多的是Miyashita M (52篇,东北大学,美国),其次是Boelen PA(51篇,乌得勒支大学,荷兰)和Neimeyer RA(51篇,孟斯菲大学,美国)。依据普赖斯核心作者公式[3],发文量≥6篇的作者为该领域的核心作者,共计发文3 760篇,超过发文总量的50%,丧亲领域已形成核心作者群,高产量的作者间合作密切。2006年—2015年我国发文最多的是陈丽云(16篇,社会科学院,香港大学),依据普赖斯核心作者公式[3],发文数≥4的作者为高产作者,我国高产作者间合作较多,合作次数2次~6次,平均>3次,高产作者合作情况见图2。我国丧亲研究已分别形成了研究团队,研究团队作者来自香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山东大学。

注:各节点代表研究者

图2 我国丧亲文献发文较多的作者合作情况

2.8 引用率较高的丧亲文献 近10年被引量最高的10篇文章见表4。其中4篇为精神障碍诊断标准探讨、3篇为相关性研究、1篇为调查性研究、1篇为理论模型构建、1篇为哀伤干预研究。

表4 2006年—2015年引用率较高的10篇文献

3 讨论

本研究从文献计量学角度分析了全球丧亲研究情况,可帮助学者了解学术研究现状,把握学科研究热点,跟踪学科前沿,预测学科发展方向,为科研学术乃至选题提供参考。通过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共检索到4 002篇文献。丧亲的发表文献数从2006年256篇到2015年531篇,除了2009年与2014年发文数环比下降外,其余年份均呈增长趋势,说明全球范围对丧亲领域的重视度在不断提高。

近10年研究人群主要为癌症病人、丧亲儿童、老人及丧偶者,研究内容主要为丧亲人群身心健康,定性研究在丧亲研究中也逐步开展。精神病学和心理学是该领域的主要研究学科,护理学排名第7,可能是由于护理学研究较少涉及丧亲人群心理或应对的探讨。

2006年—2015年美国的《Death Studies》是世界范围内研究丧亲的作者最青睐的杂志,这个杂志主要关注死亡心理研究,如死亡、丧亲。10个载文量最多的期刊中,6个来自美国,美国是丧亲领域的领头军,这与美国科研实力有关。我国作者发表的丧亲文献较少,仅90篇,可能与检索的数据库收录中文期刊较少,我国心理学与精神病学起步较晚,2008年汶川大地震,丧亲人群才逐渐受到关注,我国丧亲研究尚属于初期阶段有关。国内的研究机构中,2006年—2015年香港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是发表文献数较多的机构,这两个机构是我国丧亲研究的前沿单位,我国发表文献数较多的10个机构中,7个来自内地,3个来自香港。

2006年—2015年共有3 402名作者发表的文献被收录,这些文献代表了世界上对丧亲方面的较高的研究水平。这些学者已经形成丧亲的核心研究团队,国内对丧亲领域的研究已形成研究团队,如蔺秀云(山东大学)与赵国祥(河南大学)、赵俊峰(河南大学)及方晓义(北京师范大学)等已形成核心团队。对于从事这一领域研究的科研人员来说,应该跟踪核心作者团队科研成果,以便及时了解该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

2006年—2015年被引频次最高的文章主要集中在精神障碍诊断、相关性研究、干预性研究以及理论模型构建等方面,提示这些方向是近年来的热点方向。随着对丧亲领域研究的深入了解与日益重视,更多的研究者可能会转向干预研究、理论模型构建以及质性研究。

4 小结与展望

本研究发现越来越多的学者致力于丧亲研究,并已形成核心研究团队,且关于丧亲干预模型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随着研究的深入,哀伤理论模型构建及干预、哀伤过程及应对模型构建、采用定性研究对丧亲人群进行深入研究也是今后值得考虑的研究方向。

[1] Schut H,Stroebe MS.Interventions to enhance adaptation to bereavement[J].Journal of Palliative Medicine,2005,8(Suppl1):S140-S147.

[2] 钟莠荺,陈维樑.哀伤心理咨询--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1.

[3] 丁学东.文献计量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1.

[4] Wright AA,Zhang B,Ray A,etal.Associations between end-of-life discussions,patient mental health,medical care near death,and caregiver bereavement adjustment[J].JAMA,2008,300(14):1665-1673.

[5] Lautrette A,Darmon M,Megarbane B,etal.A communication strategy and brochure for relatives of patients dying in the ICU[J].N Engl J Med,2007,356(5):469-478.

[6] Prigerson HG,Horowitz MJ,Jacobs SC,etal.Prolonged grief disorder:psychometric validation of criteria proposed for DSM-V and ICD-11[J].Plos Medicine,2009,6(8):1-12.

[7] Shear MK,Simon N,Wall M,etal.Complicated grief and related bereavement issues for DSM-5[J].Depress and Anxiety,2011,28(2):103-117.

[8] Teno JM,Gruneir A,Schwartz Z,etal.Association between advance directives and quality of end-of-life care:a national study[J].J Am Geriatr Soc,2007,55(2):189-194.

[9] Maciejewski PK,Zhang B,Block SD,etal.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the stage theory of grief[J].JAMA,2007,297(7):716-723.

[10] Cornwell B,Laumann EO,Schumm LP.The social connectedness of older adults:a national profile[J].Am Sociol Rev,2008,73(2):185-203.

[11] Wright AA,Keating NL,Balboni TA,etal.Place of death:correlations with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cancer and predictors of bereaved caregivers’mental health[J].J Clin Oncol,2010,28(29):4457-4464.

[12] Wakefield JC,Schmitz MF,First MB,etal.Extending the bereavement exclusion for major depression to other losses:evidence from the national comorbidity survey[J].Arch Gen Psychiatry,2007,64(4):433-440.

[13] Bonanno GA,Neria Y,Mancini A,etal.Is there more to complicated grief than depression and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A test of incremental validity[J].J Abnorm Psychol,2007,116(2):342-351.

(本文编辑崔晓芳)

Bibliometric analysis of bereavement study in Web of Science from 2006 to 2015

Qu Jia,Gao Lingling

(College of Nursing,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dong 510080 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Web of Science database included bereavement related literature of the 2006—2015.Methods:The Web of Science database was retrieved by subject retrieval method. The distribution of research types,distribution of topics,journals,publishing institutions and so on were analyzed.Results:A total of 4 002 mourning articles were retrieved,and the number of documents showed a trend of increasing year by year.The field of study focused on psychology (1 403) and psychiatry (705),6 from the United States of the 10 journals. The most popular magazine was “Death Studies”(296).American research institutions published the largest number of literature;Bereavement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formed a research team. Nearly 10 years the highest rate of 10 literatures with the highest cited rate were on the diagnosis of mental disorders,related research and so on.Conclusions:Researchers’emphasis on mourning for the mourning people was increasing,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heoretical model of mourning and the provision of coping strategies for the bereavement were carried out. Qualitative research was the direction of future research.

bereavement;pathology sadness;bibliometrics;time;subject;institution;reference rate;theoretical model;diagnosis of mental disorders

瞿佳,硕士研究生在读,单位:510080,中山大学护理学院;高玲玲(通讯作者)单位:510080,中山大学护理学院。

R47

A

10.3969/j.issn.1009-6493.2017.11.010

1009-6493(2017)11-1317-04

2016-05-30;

2017-03-05)

引用信息 瞿佳,高玲玲.2006年—2015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丧亲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J].护理研究,2017,31(11):1317-1320.

猜你喜欢
计量学发文检索
基于CiteSpace的医药语料库文献计量学分析
针刺治疗失眠症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化学计量学在中药质量控制研究中的应用
专利检索中“语义”的表现
基于科学计量学的公安院校科研与评价
国际标准检索
国际标准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