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样变的彩超诊断鉴别研究

2017-04-07 08:59于晓勇
哈尔滨医药 2017年1期
关键词:样变腺肌病理学

于晓勇

(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超声诊断科,广东珠海519000)

胆囊息肉样变的彩超诊断鉴别研究

于晓勇

(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超声诊断科,广东珠海519000)

目的研究彩超诊断对胆囊肉样变的价值。方法分析1200例体检病人中,胆囊肉样变患病率及其临床资料和超声影像资料。结果1200位彩超体检者中诊断出胆囊肉样变患者81例,患病率为6.75%。其中,男46例,所占百分比为7.08%;女35例,所占百分比为6.36%。提示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20~30岁年龄组共17例(20.99%),30~50岁共42例(51.85%),>50岁共22例(27.16%),30~50岁年龄组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学分析可知,81例患者中,确诊胆固醇息肉52例,炎性息肉15例,腺肌增生9例,胆囊腺瘤4例,胆囊腺癌1例。彩超诊断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比较,诊断正确率为92.30%。结论彩超对诊断胆囊息肉样变具有重要的意义。彩超可以清晰准确的诊断出病变的部位、形态、数量等;对患者不会造成痛苦,没有任何创伤;相比于手术,彩超诊断病变更安全,同时又能帮助患者减轻经济负担,值得临床借鉴。

胆囊息肉样变;彩超;诊断

胆囊息肉样变是一种临床上的常见病,是指胆囊黏膜发生局部隆起的病变,主要病理类型有腺瘤性息肉、胆固醇性息肉、腺肌样增生、炎性息肉和早期胆囊癌[1]。现阶段,医务人员的主要任务是如何更早、更准确的从胆囊息肉样变患者中发现早期胆囊癌或其癌前病变。对我院2012年2月至2015年12月间收治的1200例体检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研究彩超诊断胆囊息肉样变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12月间,我院1200例作彩超体检的患者。男650例,女550例;年龄20~75岁,平均(46±2.7)岁。其中20~30岁者320例,30~50岁者450例,>50岁者430例。对1200例彩超体检者进行诊断可知,胆囊息肉样变者共81例。其中女35例,男46例,年龄为25~70岁,平均(46±2.5)岁。

1.2 方法:使用X6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功率为3.5兆赫兹,需要时配合10~12兆赫兹的高频探头使用。检查前,叮嘱患者禁食8~12 h。检查时,协助取仰卧位,扫描观察胆囊及周边情况,放大重点观察病变部位,并作相应的数据记录,包括胆囊形态、大小、内部回声、血流信号、动脉血流参数。改变体位,多次观察病变移动和变形特点。

1.3 评价指标:彩超的诊断正确率,不同病理学类型患者的声像图特征。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200位彩超体检者中诊断出胆囊息肉样变患者81例,患病率为6.75%。其中,男46例,所占百分比为7.08%;女35例,所占百分比为6.36%。比较男女患病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从年龄分布情况上来看,20~30岁组的检出者共17例(20.99%),30~50岁组的检出者共42例(51.85%),>50岁组的检出者共22例(27.16%)。比较各年龄段的患病率,30~50岁组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1 彩超体检者中不同性别胆囊息肉样患病情况

表2 不同年龄组胆囊肉样患病情况

81例患者经过病理学分析后,确诊胆固醇息肉52例,炎性息肉15例,腺肌增生9例,胆囊腺瘤4例,胆囊腺癌1例。将病理学检查的结果作为标准,判定本组患者彩超诊断的准确性,本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高达96.3%(78/81)。余下3例患者中,漏诊者2例,误诊者1例。本组患者的漏/误诊率仅有3.7%。

3 讨论

胆囊息肉样病变一般没有临床症状,部分胆囊腺瘤性息肉有恶变的可能,恶变率为7%~22%[3]。胆囊息肉样大部分病变是由超声诊断发现。

本研究结果表明,1200例患者中,检出为胆囊息肉样变的患者共81例(6.75%)。这一检出结果较高的原因主要和人们的饮食结构、饮食规律有直接关系。此外,也和农药较多、电离辐射充斥以及食品添加剂泛滥这3个因素间有间接性的联系。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且30~50岁组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组。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和该年龄段男性人群社交多、应酬多、胆固醇饮食、饮酒等造成胆固醇代谢失常有关。胆囊息肉病变的病因尚未确定,一般认为与慢性炎症、胆囊结石、胆固醇代谢失常有关。

本研究中,81例患者经过病理学分析后,确诊胆固醇息肉52例,炎性息肉15例,腺肌增生9例,胆囊腺瘤4例,胆囊腺癌1例。

胆固醇息肉52例,占64.20%,胆固醇代谢失常,胆固醇含量增高后沉积到胆囊黏膜上,呈现颗粒状,通常小于0.7cm,以中高回声为主。囊壁呈现局限性或弥漫性增厚的现象,通常多发于体部,基底较窄小。炎性息肉是由于受到炎症的长期刺激,使组织间质腺性上皮增生,出现中高回声,一般不超过0.7cm。腺肌增生乃良性疾病中的一种,多为胆囊腺体与肌层增生,因为胆囊黏膜增生及其壁内罗-阿窦增殖侵入肌层,造成肌层增厚,囊腔缩小。本研究比较彩超诊断和病理学检查的结果,可知彩超诊断的准确率为92.30%,漏诊2例,误诊1例,其误诊原因为:病变直径>1cm,基底较宽,回声低,病变内部有血流信号。上述症状和腺瘤的声像图具有较高的一致性。针对不同病理类型但形态较接近的病变,超声无法做出较准确的判断,故还需动态观察,同时结合其他辅助检查的结果,对其做出综合性的分析,以明确诊断。

通过本研究可以知道,彩超对诊断胆囊息肉样变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彩超可以清晰准确的诊断出病变的部位、形态、数量等。其次,彩超诊断对患者不会造成痛苦,没有任何创伤。最后,相比于手术,通过彩超诊断病变,更经济,可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帮助患者减轻经济负担的目的。

综上所述,胆囊息肉样的患病率较高,通过彩超对其进行诊断,可及早明确诊断,临床应用价值颇高。

[1]秦伟.彩超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9(3):74-75.

[2]沈岳音.B超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7):3678-3679.

[3]包利文,罗衡,李富,等.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螺旋CT增强扫描及超声诊断与病理对照的比较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1,18(4):513-514.

[4]孙福金.CT在胆囊息肉样病变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36):94-95.

[5]施培健.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J].现代医院,2009,9(9):56-57.

R454.3

B学科分类代码:32011

1001-8131(2017)01-0053-02

2016-07-14

猜你喜欢
样变腺肌病理学
温阳活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腺肌病痛经效果分析
腺肌胃炎防控治疗大家谈
八珍汤加味序贯中药包热熨治疗气血两虚型子宫腺肌病性痛经的临床观察
腺肌胃炎治疗的几点建议
CT平扫加增强扫描对子宫肌瘤的诊断效果分析
宫颈糜烂样变患者60例临床疗效观察尝试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株感染小型猪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椎体内裂隙样变对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的影响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病理学和影像学研究进展
兔膝骨关节炎模型的建立及其在Dickkopf干预下的病理学改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