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畲族传统民歌的传承现状及其发展蠡测
——浙西南景宁畲族自治县个案考察

2017-04-07 03:12
山西青年 2017年8期
关键词:畲族民歌问卷

雷 靓

杭州师范大学,浙江 杭州 310000



浙江省畲族传统民歌的传承现状及其发展蠡测
——浙西南景宁畲族自治县个案考察

雷 靓*

杭州师范大学,浙江 杭州 310000

畲族是我国古老的一个少数民族,勤劳、智慧、朴实的畲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不仅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而且也创造了丰富的精神财富——民歌。畲族民歌作为畲语环境下诞生的民族歌谣,保留了民族生存过程最基本最精炼的信息,这些信息成为本土文明延续生长的最基本精神要素。其次,民歌能够全面反映人们生活的综合信息,是传承畲族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保护民歌也是促进少数民族自身发展的重要砝码。最后,畲族民歌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可以极大的丰富人们的精神文明生活。畲族民歌在2006年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足以见其在畲族文化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畲族当代大学生,我觉得自己有义务为保护民族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所以我们选取了中国最早成立的畲族自治区“景宁畲族自治县”作为调查地,通过对于畲族民歌的保存现状的调查,采集并记录现存的畲族民歌,以期对未来畲族民族的发展和传承起到促进作用。

一、调查方法与调查过程

(一)问卷设计和前期的资料查阅

2016年7月上旬,我们小组成员在查找了大量研究景宁畲族自治区的畲族民歌资料后设计了初步的调查问卷。设计好后,发给指导老师审阅,老师审阅完毕后,我们根据指导老师的意见,仔细地修改了一遍。2016年7月25日,我们小组抵达景宁畲族自治县,第一天我们随机发放了10份问卷,收回之后我们根据问卷调查过程中实际出现的状况和当地区民给的意见对问卷进行了仔细的修改,然后形成了最终的问卷。

(二)调查样本范围的确定

我们根据自身课题需要,调节了男女比例,以求达到样本最优、数据最准确的效果。

(三)实地调查和发放与回收问卷

2016年7月25日至2016年8月3日,我们小组奔赴景宁畲族自治县,进行了实地问卷发放和回收。期间我们拜访了畲族民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人蓝陈启老人,了解了畲族民歌的有关知识。

(四)对收回的问卷进行数据据统计和分析

我们利用SPSS软件和excel软件对每一道问卷题目的答题情况进行了统计。根据统计出来的调查数据,我们从中分析出畲族民歌的保护现状。

二、问卷数据统计及分析

(一)问卷总数及回收率、有效率的统计

1.在景宁畲族自治县问卷中,共发出问卷350份,回收问卷300份,有效问卷300份,调查问卷的发放、回收、有效情况统计如下:

调查地发出数回收数回收率(%)有效数有效率(%)景宁畲族自治县3503008530085合计3503008530085

(二)对景宁畲族自治县调查问卷各个题目的频数统计的分析

第1题:参与这个调查问卷的当地居民畲族人的比例构成

从统计数据来看,参与问卷调查的当地畲族人口为117人,仅占调查总人口的39%,非畲族人则有61%。这一数据显示,景宁畲族自治县当地居民畲族人并非占多数,而是汉畲混居的状态,甚至在某些地区,汉族人占了较大比例。

第2题:参与这个调查问卷的男女比例

在这次问卷调查中,调查小组特意筛选取出150位男性与150位女性进行调查。男女各50%的比例使此次问卷能涉及到平均的调查者性别,从而使此次问卷的涉及面更加公平,调查结果更准确。

第3题:被调查人员的年龄构成

此次问卷调查一共设置了三个年龄段,分别为10-25周岁、26-40周岁、41周岁及以上。每个年龄段参与调查的人员各为100人。此次问卷调查涉及人员的年龄基本各个年龄段都有分布,确保了我们调查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第4题:被调查人员的学历情况

从数据中看,参与调查的小学学历人员占比18.21%,初中学历占比22.14%,高中学历占比33.21%,大学或以上学历占比26.43%。可以看出受调查者中高中学历人员是占相对较大的比例,但各个受教育情况的比例还是比较平均的,各个学历层次的人都参与民歌调查,使此次调查结果更加全面,反映出各个受教育阶层对畲族民歌的认识看法与接受态度。同时也反映出景宁畲族自治县人民基本受教育水平良好,具备接受与学习畲族民歌的能力。

第5题:参与调查人员是否听过畲族民歌

调查数据显示,曾完整听过畲族民歌的人仅占调查总人数的23%,超过半数的人只是听过一些民歌片段,占到总调查人数的57.33%,甚至还有19.67%的人完全不了解畲族民歌。从这个数据看出,当地居民对于畲族民歌还是有所了解的,但是了解地并不全面。大部分人只是听过一些民歌片段而并非完整的歌曲,那么就造成了他们对民歌的片面的了解。而对畲族民歌的片面了解也使他们对于学习传承畲族民歌的兴趣大大减弱。

第6题:参与调查人员是否唱畲族民歌

从数据中看,接受调查的景宁当地居民能完整唱畲族民歌的仅为12%,能唱几句的占25.67%,而超过半数的人不会唱畲族民歌,占到了调查比例的62.33%。该调查数据显示畲族民歌的传承现状还是比较堪忧的,大部分人对于畲族民歌处于比较被动的状态,一句也不会唱。一方面原因可能来源于民歌学习难度较大,一方面也可能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这种较传统的民歌的兴趣较弱。人们对演唱民歌的不熟悉程度反映出对于畲族民歌的传承情况有待加强。

第7题:当地居民对于了解畲族民歌的途径(多选题)

从调查数据看,接受调查的景宁当地居民对于了解畲族民歌的途径较多,有15.67%的人通过电视了解民歌,显示当地电视台对畲族民歌还是有一定重视的;有13.33%的人通过网络了解民歌,显示出当今网络发达,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学习民歌;21.67%的人通过学校了解,这一选项大多来源于正在学校学习的青少年们,也反映出当地政府对民歌有一定重视,在学校宣传甚至开展民歌课程;有35.36%的人则通过老一辈的传唱了解,这是比例相对较大的一个了解途径,也反映出如今民歌的传承与推广的主力仍在于老一辈的传唱与影响;有22%的人通过艺术晚会的节目了解民歌,反映出当地的一些艺术晚会类娱乐节目仍把民歌置于一个必不可少的地位,畲族民歌是当地的一大特色;但是同时,仍然有22%的人没有接触过畲族民歌,显示民歌的宣传与影响仍然不到位,在推广与宣传畲族民歌的过程中,还有一些群体是没有顾及到的。该调查问题也显示了当地居民对于畲族民歌的了解途径是多样化并非常丰富的,人们可以通过许多渠道去了解民歌。

第8题:对于畲族民歌内容的了解程度

从调查数据看,当地人民对于畲族民歌内容的了解仅有15.33%是了解比较多的,60.33%的人对其内容略知一二,占了绝大多数,而还有24.33%的人对民歌内容是完全不了解的。该数据显示出虽然一些人会唱民歌,但对其内容的了解很是不全面。一方面来自于畲族语言较难懂,如今会讲正宗畲族语言的人已逐渐减少,另一方面还是人们对于畲族民歌的兴趣并不是很大。

第9题:当地居民对于畲族民歌这种民间艺术,认为它的发展趋势如何?

调查数据显示,认为畲族民歌发展前景良好的比例占到了52.33%,认为民歌将原地踏步的比例占到16.67%,还有31%的人认为畲族民歌将逐渐消亡。从该数据看,当地人对于畲族民歌大部分持乐观态度的,认为它会随着时代的发展日趋成熟,成为一股强劲的势头屹立于音乐殿堂之中。而较少一部分认为民歌会逐渐消亡,认为它与时代的发展不相匹配,最终会被别的音乐取代,也许还因为这部分人认为政府对于民歌的保护措施还不够完善。各种观点相互夹杂,也显示出当地居民是对畲族民歌有一定关心的。

第10题:您认为民歌发展不足的因素有哪些?(多选题)

数据调查显示,当地居民认为民歌发展不足的因素为部门不够重视的占到34%,说明当地部门对民歌的保护政策并不全面,并没有让所有人看到对于民歌的保护与重视;有18.67%的人认为民歌没有商业价值导致了人们不去重视民歌,使其发展受到阻碍;有14.67%的人则认为民歌缺乏吸引力导致了其发展不足,民歌的曲调、内容难懂,很难吸引年轻人的注意,导致民歌发展受到阻碍;更有大多数人认为是受流行音乐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导致民歌发展不足,选择这一选项的人占到了52%,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音乐也逐渐日新月异,在这种大环境中要来学习畲族民歌这种较为传统、较为难懂的音乐,对年轻人甚至一些中年人来说都是比较困难的。在各种因素的冲击之下,畲族民歌的发展也随之受到影响,导致发展的不足。

第11题:景宁当地居民对政府宣传政策的了解度

从数据上看,知道政府发布文件宣传的人有109名,占了总人数的百分之36.33,了解政府有出版相关书籍、CD的人则只有78名,占了总人数的百分之26,而政府带头开展的与民歌有关的活动最为人们所熟知,了解的人有190名,占了总人数的百分之63.33。从上述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政府对于民歌的宣传政策是具有一定的多样性的,但是由于景宁当地人民接受程度不同,与民歌有关的活动显然更加能够引起大多数人们的兴趣,也更加容易传播和记忆。

第12题:景宁当地学校对于民歌的保护措施

从数据来看,在本次调查的人群中选择A,学校举办了有关于民歌的讲座占19%,选择B,学校举办畲族民歌歌唱比赛的人占57%,选择C,学校开设了民歌相关的课程的人占54.33%,选择D,学校什么保护措施都没有的占17%。学校是文化传播和传承的重要场所,本次调查选择景宁学校对于民歌的保护措施是旨在考察在较大的文化传播场所对于畲族民歌的重视度。上述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学校在保护和传承畲族民歌方面还是做出一定的努力的,但是由于学校的受众群是处于义务教育年龄的学生们,对于较高年纪的人群并没有太大的影响,所以在本次数据中很大一部分成年人对于学校的措施并不了解。

第13题:当地居民对于学习畲族民歌必要性的认识

在这个数据上可以明显看出,大部分当地居民认为学习畲族民歌还是很有必要的,占到了总人数的百分之84.33,有百分之15.67的居民认为没有必要学习畲族民歌。说明大部分居民对于畲族民歌的重要性还是具有一定的认识的。

第14题:如果将畲族民歌融入到流行乐中,当地居民是否喜欢

从统计数据来看,选择会的人最多,占了总人数的百分之68,选择看情况的人次之,占了总人数的百分之19.67,选择不会的人最少,占了总人数的百分之12.33。从这一数据看,居民对于传统民歌与现代流行音乐的融合还是比较乐意看到的。这对于我们以后为民歌的后续发展提出建议做了数据支持。

第15题:当地居民对于政府组织的民歌活动的参与度

统计数据显示,愿意参加政府组织的有关于民歌活动的人占到了总人数的百分之77.33,而不愿意的人则占到了百分之22.67。从这个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当地居民对于民歌活动参与度还是较高的。

三、景宁畲族自治县对于民歌的保护措施调查

(一)政府措施

“三月三”是畲族传统的节日,1994年由柳城镇与丽水地区的老竹、丽新、板桥等畲族乡镇发起“柳新桥竹”三月三畲族歌会,自1994年(农历三月三)起至今已轮流举办16届。“三月三”畲族歌会的举办,进一步继承、弘扬和发展了畲族民族文化,增进了金华、丽水两地四乡镇畲族歌手互相学习的机会,起到了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作用。

自2011年起,景宁县启动了畲族民歌保护区项目的规划工作,对畲族民歌的历史渊源、杰出价值、濒危状况等进行科学论证。并制定畲族民歌原生态保护区,出台相关保护措施。建立中长期保护计划,争取用2-3年时间,建成在全国颇具影响的畲族民歌保护传承中心。

在开展畲族民歌展示宣传方面,通过举办“唱响畲乡”畲族民歌原创歌曲大赛,挖掘一批原生态畲族民歌;结合文化遗产日,通过宣传咨询、发送资料、举办展览、专题展演、座谈等形式,呼吁民众积极参与畲族民歌传承保护活动。如2014年4月3日,中国畲族民歌节暨“畲家飘歌”大型盘歌会在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鹤溪街道包凤畲村举行。来自浙江和福建的数十支畲族民歌队、数百名文化传承人欢聚一堂,对唱山歌,一展风采。

同时,命名一批畲族民歌传承人,扶持畲族民歌传承人进行传习活动。建设一批畲族民歌传承基地,在重点畲族村设立传习点,建设畲族民歌生态博物馆,努力打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并根据非遗普查成果,建立了畲族民歌资料档案和数据库,编纂出版了“畲族民歌”集。采取声像同步采录畲族民歌老艺人、传承人的畲族民歌,力保畲族民歌传承文脉。

2014年12月,景宁县民族小学和县非遗中心联合研发的畲歌校本教材——《畲族山歌唱起来》下发给了在校学生,标志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畲族民歌正式成为县民族小学的必修课。

《畲族山歌唱起来》分为“畲山童谣”“农耕畲韵”“畲乡风情”“校园畲歌”“山哈传说”“五彩杂歌”等六个单元,涵盖了畲族的人文历史、风俗习惯、劳动生产等内容,曲调优美,图文并茂,易学易唱,细节处彰显了畲族文化的独特风韵。

景宁县文化部门立足畲乡现有的生态优势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致力于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挖掘抢救和整理保护,有效促进畲族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以省非遗产传承教学基地、省先进集体——县民族小学为载体,大力传承和推广畲族优秀文化,积极开展畲歌进校园活动,让畲族民歌在民族小学生根发芽,唱响畲乡,唱响全国。

景宁县委、县政府又提出了“山水文化”的举措,即在山水间演唱传统畲歌或新畲歌。一是在山水间构造活动舞台,用歌舞形式展现地域风采;二是在古建筑或仿古建筑的戏台上表演地方“传统”音乐。

景宁文化局夏雪松局长表示:我们搞载体化的品牌传承,即在载体和品牌中传承,一个是“三月三”,一个是“民歌集”。传承方式多样化,有民间传承、专业化传承、精品化传承、学校传承、科技传承等。可以依靠的力量是畲民、专家和政府。畲民是基本力量,希望全体民众参加传承;专家是引领者,提出意见、定论,提供导向;政府是推动者,承担搭建平台、创设载体,扶持地方和专家的工作。政府可能推动过度,例如将传统音乐跟旅游结合,其中的婚嫁表演,没有畲族味道,是伪民傛。也可能不作为,所有传承活动都不在场。专家的意见有时候跟地方做法不一致。例如地方做新畲歌,专家往往批评。幸好专家都很宽容,所以地方工作得以持续发展。他提出了民歌保护过程中的一个问题——非遗保护中当事人、专家和政府不在一个价值立场上。各方都陷于“二中择一”或“多中择一”的逻辑。

(二)学界研讨

畲族音乐研究自20世纪50年代被“开采”以来,虽然经历过文化大革命十年冷落,但1976年以后很快复苏,且随着民族音乐学在我国蓬勃兴起,其不可替代的地位被钟情于它的学者们重新提起并付之成果。

1976年至1997年,畲族民歌由介绍性的概说很快转入专题性研究,并引入民族音乐学的方法,在各省畲歌面貌、畲族“双音”、畲族民歌的衬词、词格、音乐类别、本体形态研究、畲族与其他民族音乐的关系等进一步涉入,取得了重要的突破性进展。

樊祖荫在其论文《浙江民歌的音乐特点》中,将浙江民歌分为丽水调、云和调、文成调、龙泉调、瑞安调等五种,并就其体裁特征、调式和旋法特点、词曲结构、演唱方法分别进行了论述。张新伟《浙江畲族民歌》从“具有特征的旋律音调”、“统一性和对比性的上下句关系”、“抒咏性并带规范性的句尾衬腔”、“带衬字的特意重音”、“无节拍的平均型节奏类型”、“词拍节奏的表现作用”、“具有规整节拍的道教音乐”等七个方面论述了浙江畲族山歌的艺术特色。马骧在《浙江民歌概述》中,通过“畲族民歌”对畲族的历史文化进行了颇为全面的概说,并分“叙事歌、杂歌、仪式歌”三大类对其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2014年4月26日,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就召开了一场畲族音乐文化研讨会。丽水学院吕立汉教授介绍了他们在传承畲族传统音乐方面做的具体工作。除了设立本科人才培养的民族专业基地、搜集整理《丽水地区畲族古籍资料目录》之外,还着手做采集全国畲族民歌民谣并进行分类的工作,计划完成60万字的文献并出版。这套著作除了文字、记谱之外,还有CD或声像制品。但实际上,不了解畲歌的人无法通过阅读和视唱来还原记录中的畲族民歌民谣,也无法把握这些民歌民谣的活动环境和行为方式,更无法把握这些民歌民谣即兴歌唱吟唱的特点。框架即兴是很多民歌民谣的特点,活态音乐有很多微妙的细节,一次性记谱和录音录像是无法呈现这些特点和细节的。活态音乐的现场是无可替代的,无法用书籍配光盘的方式完整呈现。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都需要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

四、对于其发展前景给予的建议

(一)建立传承人保护机制

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制度,畲族民歌要做好传承保护工作,首先就要先保护人。当地政府可以在了解畲族民歌的相关情况后,命名具有代表性的传承人,对被命名的传承人的生活给予资助,对技艺传承和发展中需要的花费给予帮助。同时要有意识地收集现存的畲族民歌,通过走访当地会唱民歌的老人,尽可能收录更多的畲族民歌,同时挖掘畲族民歌背后的故事,汇集成册,争取出版,同时建立畲族名音乐档案资料数据库,进一步宣传和弘扬畲族文化遗产。

(二)利用国际音标进行传播

利用国际音标对现有的畲族民歌进行标音,有助于畲族民歌的记录与传播,帮助人们更好的了解畲族民歌。畲族具有民族语言,但是并没有民族语言,如何将畲族民歌的内容与唱法转变为大众能够轻松理解的内容是民歌传承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国际音标注音可以使畲族民歌在大众中更好的传播。

(三)建立学校中系统性学习民歌的体制

在畲族聚集区的当地中小学,专门开设“畲族民歌学习”这一门文化传承课,邀请对畲族民歌了解丰富的老人在学校内开展关于“畲族民歌”专题讲座,根据当地特色,在教科书中增加有关畲族民歌的内容,通过系统性的学习,使得畲族民歌在其发源地不断根。

(四)推广与民歌有关的文化活动

通过举办一系列畲族民歌特色文化活动,比如畲族传统的三月三歌会,以及不定期的召开畲族歌曲创作大赛、畲族歌谣清唱表演剧,包括每年举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山歌表演比赛,同时通过电视媒体、网络媒体、报纸等手段对一系列活动进行宣传,增加大众对畲族民歌的关注。

(五)将畲族民歌与现代流行音乐相结合

畲族民歌要想传承,就必须要寻找传统畲族民歌在现代社会生存的土壤,通过组织一些专业的音乐创作人士到畲族各个村落开展调研,了解畲民对畲族民歌创作的看法和意见,力求畲族创新与基层接轨,同时在保留畲族民歌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加入现代音乐的表现模式使得畲族民歌重新焕发活力。

[1]浙江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浙江畲族百年实录[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2]丽水学院畲族文化研究所.畲族文化研究论丛[M].丽水: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3.

[3]蓝雪菲.畲族音乐文化[M].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

[4]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浙江卷)[M].中国ISBN中心出版,1993.

[5]宋瑾.“我和畲族音乐”及相关问题探讨[J].浙江艺术学院职业学报,12(3).

[6]宝芳.浅谈浙西南畲族民歌的保护与创新[J].北方音乐,2015(14).

[7]蓝雪菲.畲族传统社会中的歌言与其生态链运作[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0(4).

雷靓(1995-),女,畲族,浙江温州人,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G

A

1006-0049-(2017)08-0001-05

猜你喜欢
畲族民歌问卷
非遗活态传承下畲族银饰创新设计及营销策略探索——以畲族银饰品牌“珍华堂”为例
唱支山歌给党听——记畲族三月三节
永安“三月三”
畲族民歌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问卷网
穿花衣 唱民歌
问卷大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