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017-04-07 10:48商应明陈广亮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7年2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创设小学生

商应明++陈广亮

数学是小学教育体系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小学阶段,教师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通过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培养其数学思维能力。小学生因为年龄较小,注意力不集中,自制能力差。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的授课,其内容过于单一,枯燥。教学效率就会降低。但是情境式教学,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就情境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应用方法进行浅析。

情景式教学小学数学问题应用数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很具这一特质,把小学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从而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进而使其对数学学习感兴趣。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情境式教学成为了最佳选择,但是情境式教学在小学数学的实际运用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使情境式教学成果大打折扣。

一、情境式教学法小学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创设的情境过于复杂,不利于数学内容的学习

情境创设的目的在于,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加法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加强教师的教学效果。对于教学情境的创设,大多数教师都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但是,如果教学情境过于繁琐,使学生着迷于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反而对知识的学习并不感兴趣。那么教学情境的创设就会显得“喧宾夺主”。这样,就会与教师所预期的教学效果截然相反,影响了学生们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时,教师拿着一个三角彩旗,问学生:“你们知道这是什们吗?”学生回答:“彩旗”。教师又问:“大家知道彩旗的用途吗?”学生们对此进行了议论。虽然学生们的注意力被吸引了,课堂气氛也积极,但是,在短时间内,无法回归正题。

2.创设的情境没有结合实际

教师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有这样,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反之,则反响平平。在教师实际授课过程中,有的教师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选取的教学情境没有结合学生实际认知能力。这就导致,学生难以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景找到关注点,其情境吸引不了学生们的注意力,是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得不到充分的认知与掌握。学生对于知识的兴趣也得不到提高。例如,在教授《数学比例的意义与性质》过程中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填空:10︰()=()︰2,学生a说:填4与5或5与4,学生b说:可以填8与2.5或2.5与8,学生3说:这太简单了,只要两个数的积是20就行了。于是,学生们都发出了令教师略显“尴尬”的笑声。这就是对学生的认知能力预估过低的后果。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教学的方法

1.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与社会生活实际密不可分,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结合,有助于帮助学生加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通过对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在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要注意,情境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不脱离小学生的生活世界。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创设情境,以减少学生对于数学的神秘感,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例如,在学习《分类》这一部分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准备一些自己喜欢的各类物品,玩具,食物,书籍皆可。看到同学们带来的各式各样的物品,教师向学生发问:“大家带来的物品种类丰富,我们怎么对它们进行分类呢?”同学们各抒己见。有的说将它们堆成小山,也有的说根据用途。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入正题,让学生对物品进行分类,并阐述自己如此分类的利理由。通过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培养其处理问题的能力。

2.创设操作情境

小学生由于年龄过小,自我制约能力差,活泼好动,但这也间接意味着孩子拥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多表现为:撕毁教科书去折叠小动物,在教材课本上乱写乱画。其实这些表现,经过教师的利用,可以成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数学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即要改变过去教学模式中以讲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实践中学习。根据新课标提出的这个理念,结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创设操作情境,使小学生在在实践中掌握数学知识,有很大的可行之处。另外,创设操作情境,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手脑协调能力,其更是锻炼学生数学学习思维的关键阶段。正如皮亚杰说的那样:儿童的思维从动作开始,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有鉴于此,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阶段,就开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以此为媒介,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例如,在学习《分数的大小》这一部分时,首先,在课前,要求学生们准备纸张与裁纸刀,让学生将纸张裁成大小相等的两份,去其在的一份;将纸张裁成大小相等的三份,取其中的一份;将纸张裁成大小相等的六份,取其中的一份;其次,要求学生对此进行比较,这样通过学生们的亲身试验,在锻炼其数学思维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的同时,更加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与参与欲望,有利于学生手脑协调能力的发展,更有价值的是,学生们的学习成效获得了提高,锻炼了学生们的操作能力与创新的意识。

3.创设游戏情境

作为小学生,其正处在贪玩的年龄,教师如果要求学生去学习,可能学生们的积极度不高,没有兴趣,但是如果教师组织大家玩游戏,相信小学生们的态度会截然相反。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们的这一天性特点,进行教学游戏情境的创设,通过对一系列能够吸引学生参与,好玩的教学式游戏活动,吸引学生们参与,将游戏引入教学模式当中,真正做到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掌握。例如,为了培养学生们的数学计算能力,举办个人抢答赛,教师在课前准备一些小卡片,每张卡片上都有一道计算题,然后展示卡片由学生们进行抢答,答对加一分,打错扣一分,看看哪位同学的最终分数最高,获得最高分的同学,教师给予小红花奖励,并担任数学学习小组的一周组长,这样的小游戏集竞争性与趣味性于一身,能够有效吸引学生们的课堂注意力,激发学生们的参与热情,得到学生们的接受。小学生也存在好胜心,为了游戏的奖励,在平时就会提高对数学学习的认真程度,好在游戏中得到良好的發挥。

4.创设故事情境

小学生正处于一个爱听故事的年龄,因为故事中的任务,情节能激发小学生魅力的幻想,根据小学生这一实际特征,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创设故事环节的运用,将数学知识点,穿插到自己编织的故事环节中去。对于数学知识的讲解,如同在讲一个学生们喜欢听的故事,以此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们的上课积极性,使学生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完成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另外,最好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故事当中,其教学效果会更加的明显。例如,在学习《分数》的相关内容时,设定一个猫妈妈给猫宝宝分鱼的故事:猫妈妈有三条鱼,黑猫要吃掉六分之一,白猫要吃掉三分之一,而花猫要吃掉二分之一,接着教师发问,谁吃掉的鱼最多呢?这会激起学生们的讨论,使教师因此提高教学成效。

三、结语

经过实践表明,情景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行之有效的。只要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情况,结合小学生们的性格特点,对情境教学法进行恰当科学的使用,就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成果,在学生们对数学知识完全掌握的情况下,因其教学模式的成效性与趣味性,从而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充满兴趣。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创设小学生
创设未来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我是小学生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