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从贵
数形结合是数学教学的重要思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图像表征促进学生的理解,是数形结合教学的基础。通过图像表征,能够实现动作表征、图像表征、符号表征三者的相互转化,实现文字与图像的互译,最终促进学生数学理解能力的发展,提升其数学能力。探究了图像表征的意义,并且提出了有效的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图像表征理解教学图像表征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的重要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在短期内很难养成良好的理解能力,这与小学阶段学生对汉字的掌握程度有关,与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也有一定关联。要想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尽量将教学内容以一种直观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一、图像表征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一)将教材内容具体化
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字词掌握程度的有限,对于许多汉字或词语不认识或者不能清楚的理解其中的含义,因此,数学教材或者练习题中大量的文字内容反而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第一道障碍。加之小学阶段,学生缺乏足够的理性思考能力,做出判断更多的凭借的是直观的判断,这是学生成长的生理阶段,只能顺应。采用图像表征的方式,能够将抽线的内容转化为具体直观的图像,便于学生理解。
(二)为学生勾画思考的时间
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进行文字与图像的转化过程中,实际上已经对题目有了自己的判断。数学是一门需要数学思维与逻辑的学科,通过这种转换,能够给予学生静心思考的机会与时间,正是这个过程,能够逐渐培养起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意识,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推动过程。
(三)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
从小学阶段开始,数学课程都是由代数与几何两部分组成的,可以说数字与图形组成了数学学习的全部,数形结合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思路,对于许多问题的解决都是互通的,数形结合的思想,能够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意识,在日后的学习中做出推动作用,尤其是推动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中。
(四)强化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认识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的且内容枯燥的学科,尤其是对刚刚接受教育的小学生而言,很多概念都是没有办法掌握的。因此,如果合理利用图像的表征,就能促进小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例如,一些可以与形象图形联系起来的数学概念,数学老师可以借助适当的图形,将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表现出来,并且引导学生的思维由动作思维向形象思维再向逻辑和符号的思维转换,加强学生对于数学的感性认识,也就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数学的概念。
(五)引导学生通过图像表征获得解题思路
小学生的逻辑思维不强,对于很多问题也不能像成人一样一步一步进行推算,小学生的思维基于动作和形象方面比较多,因此,数学老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在指导小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解答的过程中,引入图像的概念,通过图像将题目中的题意立体化呈现出来,学生能够更直观的理解题目,也能够根据图像很好的发掘数量关系,并且利用集合图、示意图和线段图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因此,数学老师应当利用图像这一特点,帮助小学生获得解题思路。
二、图像表征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借助于图像表征理解教材内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随着年级的增长,教材中文字的部分越发增多,尤其是其中的概念性内容愈发增多。在传统教学中,面对大量的数学概念,教师都会要求学生进行背诵,但实际上,这种情况下,即使学生能够记住概念也不能有效地运用概念解决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于图像表征将教材中的文字进行转换,变为直观可见的示意图等内容,借鉴语文教学中的“看图作文”教学方法,从以下幾个方面引导学生对图像的理解:看图的顺序,图形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图形表达的重点等,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找出图形中隐藏的信息,总而言之,数学老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读图的发散性、选择性和有序性。尤其是单元的主题图和数学教材中的插图,老师要从集束性和发散性两个方面加强学生的读图能力,鼓励学生从图形中去探索、寻找和思考,最终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二)将图像表征运用于题目的解析中
在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的运用,也就是题目的解答,既是检验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能力的直接形式,也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将图像表征教学法运用于数学题目的解决中,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题目的理解能力,帮助学生逐渐理解数学知识;其次是通过这样的形式,将解题中出现的情景等进行简单的演示,使学生在其中边演示边思考。
(三)将图像表征运用于计算中
在小学阶段,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基础能力,同样也可以运用图像表征法进行解决。最为突出的就是我们小学阶段初次接触的计算公式。例如,在小学阶段,有等式竖式之分,其中的竖式就可以看作为一种简单的图式,如同语文字词的拼音,辅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除了这样的直接计算外,还有数字排列组合等知识,也是可以运用图像表征的方式进行解决的,因此,运用图像表征进入到计算教学中,也同样能够增强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除此之外,数学老师还可以应用“画图”这种方法,引导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向抽象进行转变。新课程改革后,新的数学教材在材料的形式上呈现多样化,如图文结合、情景对话、图画和表格等,因此,数学老师可以摒弃传统的教育理念,通过让学生“画图”引导学生对数学信息进行观察和收集,将获得的信息表达出来,再利用文字的语言进行描述。除了引导学生的思维从具体向抽象进行转变,老师还可以利用“画图”,引导学生的思维由粗略转变为精致。小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对于数学的理解过程是按照操作顺序来的,因此,学生对于数学题目的解题顺序也就包含了学生的思维进程。小学生的逻辑性不强,因此解题思路的思维进程常常表现出混乱的现象,并且这些思考都是浅显且无序的。针对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数学老师应该让学生利用“画图”这一方法,通过图形的表象特征,整理自己的思维,对混乱无序的思维进行完善和改进。
(四)形成图像表征的体系特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想娴熟运用图像表征法进行数学教学,需要现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图像意识。图像意识的形成,是一个完整的训练体系,学生在最初可能并不适应,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习惯,才能最终形成这种能力——图形读取、动脑想图、动笔画图、表达与解决问题。只有形成这种读图能力,教师需要有目的地进行教学。例如在教学过程中主动运用图形进行问题解决,示范给学生。增强图形的趣味性,因为图形本身存在直观等优势,教师在教学中稍微进行组织,提高教学的趣味性,例如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博取学生关注等,能够以轻松的方式将图像表征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建立起图形意识,提高对图像的兴趣。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表达空间,在读图之后,不仅是要讲给学生听,更要学生自主的分析与讲解,让学生说出对图的看法。要清楚的是,图像表征实际上是思维培养的过程。
三、结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应用图像表征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看到图形本身的美感,通过图形的发现与运用,在一定程度上润色与丰富数学的教学,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阶段充分利用图像、挖掘图像,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也能为其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永.图形表征与综合贯通[J].小学青年教师,2004,(5):65-66.
[2]韩洪刚.小学数学教材“主题图”使用现状及探寻[J].中小学教学,2008,(04):63-64.
[3]葛素儿.帮助初入学学生学会思维的三个视角[J].江西教育,2008,(0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