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志航
摘要:小学生在英语课堂上“插嘴”说中文是英语非母语的自然表现,更是学生张扬个性的最佳途径,也是教师展示才华的真实平台。教师要学会在等待中给学生留有时空;在倾听中升降教学目标;在赞美中关注学生成长,引导学生适时、有效、有质量地“插嘴”。
关键词:等待 倾听 赞美 适时 有效 有质量
课堂上学生随便“插嘴”是一件令许多教师都非常头痛的事情。而新课程改革提倡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民主、快乐的学习氛围。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肆无忌惮地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什么时候说就什么时候说。英语课又有其特殊性,由于英语不是母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小学生的词汇有限,因此在课堂上便可以假借名义大说中文。面对学生有意、无意、有效、无效的“插嘴”,教师又该如何将学生及时地引回到自己的教学内容上来,或是抓住学生瞬间的灵感,迸发出新的课程资源。
一、“插嘴”的定义和分类
“插嘴”原意是指加入谈话(多指不合宜地)。课堂上,孩子们不举手,不经老师同意,甚至是不站起来想说就说的言语行为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插嘴”。它主要分为有效“插嘴”和无效“插嘴”。有效“插嘴”是指与教学内容或讨论话题相关的学生言行。而无效“插嘴”是指和教学内容无关、风马牛不相及的话语。借用现在很时髦的一个电影学词汇就是“无厘头”。面对有效或无效的“插嘴”,我们都不能遏然地制止,而要学会用肯定的语言、亲切的目光善待这些“插嘴”的学生,并因势利导,做到引而不牵、放而不纵。
二、教师要允许学生“插嘴”
(一)“插嘴”是新型师生关系的体现
传统教学的“问答式”、“说听式”教学,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课堂成为教师的“一言堂”;学生不敢越雷池半步,只有先举手再发言、只有经过老师的同意才可以发言,课堂上一般不会出现“学生插嘴”的现象。然而,新课程倡导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倡导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研究者,在这种宽松、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学生插嘴”现象的产生是合情合理的、无可非议的,它不是“乱”、而是“活”,它是新课程条件下的教学景观。
(二)小学英语学科的特殊性
英语是非母语,我们不能指望学生像在语文课上一样说出华美的词藻。面小学教师生刚刚接触英语,本来就要从ABC、apple、banana、 How are you?这些简单的日常用语学起。因此,当老师提问What color is your bag?学生回答“粉红色”也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教师刚好借此机会引出pink一词。即使到了高段,学生的词汇也还是很有限且缺乏系统的语法知识,不能正确、完整地组织句子,继而用中文代替。教师也要理解宽容的对待,多表扬,少批评,并帮助学生用正确地英语回答。
(三)学生张扬个性的最佳途径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它要求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个性的差异,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张扬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的智慧与才华。学生插嘴是学生自我实现个性张扬的最佳途径,因为学生是在一种没有约束、没有负担的教学情景中产生的"插嘴",这种个性的张扬是真实的、积极的、有意义的,它是学生的直觉、顿悟和灵感而迸发出来的创新性思维。
三、引导学生如何“插嘴”
(一)适时“插嘴”
在師生对话的课堂里,孩子们可以自主“插嘴”,但自主“插嘴”不是自由“插嘴”,也不是随意“插嘴”。如果你“插嘴”,我“插嘴”,大家七嘴八舌,即便有精彩的插话,也会淹没在嘈杂声里。一个恰到好处的“插嘴” 既是个人的自主表达,又不影响大家,而且在本质上还是为了更好的对话。只有这样的“插嘴”才能成为课堂对话的亮点。但“插嘴”和“先举手后发言”不同,它是自主的、灵活的,因而“插嘴”的时机是不易把握的。作为课堂对话的主体之一的孩子,一定要把握时机,学会适时“插嘴”。在师生对话的过程中,一方面老师要提醒、帮助孩子们有意识地学习、把握“插嘴”的时机;另一方面,老师对“插嘴”的合理组织也将引导着孩子们渐渐学会适时“插嘴”。
(二)有效“插嘴”
在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里,孩子们的“插嘴”可以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他们的思维可以自由驰骋、自由发散。但“插嘴”不应是闲聊,“插嘴”时思维的发散也不能是任意的,而必须由一个“点”向四周发散,这个“点”就是师生对话的主题。离开了主题的“插嘴”是不着边际的胡乱打趣,是毫无意义的无效“插嘴”。因此,孩子们要围绕主题,学会有效“插嘴”,而我们老师也要学会适时引领孩子“插嘴”时思维和话题的走向,这样,他们的“插嘴”才会变得更加有效、优效。
(三)有质量地“插嘴”
“插嘴”是孩子们直觉、顿悟、灵感的自由喷射,有质量的“插嘴”不一定非要经过深思熟虑,但也绝不是不假思索、仓促对话。那些缺乏倾听和思考的“插嘴”往往是低质量的、不精彩的。比如说有一些孩子不等别人把话说完,也根本没有认真思考,就急着发表自己的见解,结果常常是说不周全或是漏洞百出。可以“插嘴”并不等于可以不要倾听和思考,相反,只有认真地倾听和思考才能激活过去积累的相关知识、体验,才能在猛然间闪出智慧的火花,蹦出有质量的、高质量的“插嘴”。因此,我们在允许孩子们“插嘴”的同时,仍然要引导他们学会倾听和思考,也就是要引导他们学会有质量地“插嘴”。
新课堂也不再是教师独舞的乐池,而是师生对话、交往、互动的舞台,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推进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有规律可循,又有灵活的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总之,当我们面对学生的“插嘴”时,可采用有效的策略,把无效的资源“移花接木”,转化为有效的资源,让有效的资源“锦上添花”,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2]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英语教学的发展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4]张正东.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发展[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浙江省永康市人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