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查+丁庆博
摘要:《晋书·土羲之传》,上书:“在敲山(今浙江绍兴市境内)见一姥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后来扇面书画开始起航,扇面花鸟又是其中的精品,扇面花鸟画的形制、题材、辉煌和价值都是美。
关键词:扇面;花鸟;两宋;价值
国人喜扇,夏暑难耐之时,挥扇纳凉,岂不快哉,更何况,还有些“扇面虽破,扇骨犹在”文人情怀在里面。扇子不仅可以引风避暑,扇面上的诗画还会给人无尽的遐思,扇画的历史千年之久,一草一木,一水一石,开则景色尽收眼底,闭则幽梦缓缓逝去,欲言扇面花鸟画则先从扇面始。
一、扇面花鸟之扇面
中国传统绘画有一种独特的绘画形制——扇面。唐人罗隐有诗《扇上画牡丹》,云“为爱红芳满砌阶,教人扇上画将来。叶随彩笔参差长,花逐轻风次第开。闲挂几曾停蛱蝶,频摇不怕落莓苔。根生无地如仙桂,疑是姮娥月里栽。”扇面这一形制的优势,在花鸟画中最先体现出来。对于花鸟这一绘画题材来说,花草枝干本就可以裁剪截取,鸟类身体大都小巧,而且花鸟比人物画和山水画更适合以小观大,这也与佛学思想“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产生契合。由此,扇面成为小品画中的重要形式,扇面绘画形制灵活小巧,使花鸟画的创作更加清新活泼,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扇面花鸟画的创作中,小巧的形制让画家不得不将视角由远变近,由整体的描绘转向局部的发掘,化高大繁琐于小巧精致。为了在构图上能够突出主体,却又不忘中国传统的顾盼呼应和虚实对比,“折技”为最妙之法。与长卷立轴等大幅作品相比,折枝扇面花鸟拥有“以小观大”的特性,画家在创作时便将所有的精力放在这一花一鸟的描绘中,观者更是需要近观细察,方能品味这微观艺术的奇妙。
二、扇面花鸟之花鸟
自然就是美,日月星辰、山水花鸟,自然本来的面貌便呈现出蓬勃茂盛的生态活力,枝头花开、空中鸟飞、清水鱼游,它们本真中透露着神秘和谐共处生生不息,扇面花鸟画中表现的悠然诗意正是来源于原始本真的自然美。
扇面花鸟画往往以简单的折枝经营构图,以少胜多,别出心裁,小巧别致,以微见宏,正所谓李方膺《梅花》一诗写到:“写梅未必合时宜,莫怪花前落墨迟。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折枝”是中国传统花鸟画的重要表现形式,意为画花卉不画整株,只以树上折下来的部分花枝入画。在中国传统绘画史上,折枝花鸟的绘画形式出现于晚唐之际,五代此法更为普遍,到了宋代,已成为花鸟画最常见的经典图式。宋初徐熙《豆花蜻蜓图》,该作品形制为长圆扇形,绘有一株豆花从画面左下角向右上伸出,枝叶微微下垂,简笔绘出,野趣天成。豆花上驻立蜻蜓的描绘却细致入微,不仅形态逼真,连翅膀透明的质感和纹络都表现的分外清晰。整幅作品工写结合、疏密得体、色彩丰富、结构自然;以折枝构图和工细的写实画风取胜。
中国传统绘画向来注重寓意,讲究寄情于画。荷花以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质受到历代文人的赞颂和偏好,宋人作品《出水芙蓉图》尤为出色。画面选取一花两叶三枝,花娇叶碧梗直,以俯视的角度描绘了荷花的典雅外貌和出污不染的特质,此画以细致的笔法、柔美的设色表现了正处花苞初发时刻的荷花,粉色的莲花,碧绿的荷叶,不见墨笔勾勒之痕,画面铺满清妍艳丽之气,观之有令人置身荷塘芳香扑鼻之感。传为南宋画师吴炳所作,虽出处未能深究,但依旧是南宋院画的精品。图中红花绿叶几乎占满整个画面,这种丰满的构图在扇面花鸟画中并不少见,如人物肖像作品的精致生动一样,《出水芙蓉图》端庄大气的设色布局将荷花的娇嫩柔美表现得栩栩如生异常完美,使我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荷花清纯高洁、出淤泥不染的品质。其中花瓣的描绘更是令人叫绝,类似后世的“没骨”技法,不见墨笔勾勒之迹,却又层层渲染出花瓣质感,每片花瓣的形状、角度、色泽和光感都无懈可击,微妙之处,叹为神工,画家的写实功力可见一斑。
三、扇面花鸟之两宋
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①(潘天寿也说“吾国画法,至宋而始全。”②郑振铎更是有言“论述中国绘画史的,必当以宋代这个光荣的时代为中心。”③南北两宋共存世三百一十九年,是中国绘画史不可磨灭的精彩时代,也是扇面花鸟画发展辉煌的时代。
宋代扇面花鸟画大行其道,原因有三。首先,北宋一统江山,作为精神产品的绘画需求量增长,人们对生活日用品的讲究开始流行,扇子不仅要有名贵的扇骨、飘逸的扇坠,还有有精美的绘画才能受到时人追捧,扇面书画开始盛行;其次,帝王的统治决定了艺术的流向,宋代帝王爱画并擅画者,以赵佶为首。《书继》中载:“郑和间,徽宗每有扇画,则六宫诸邸竟皆临仿一样,或至数百本。”第三,宋代的农耕、商业和手工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丝织业的发展使扇面装饰得到了了材料上的保证,扇面上或绘山水、或写人物,或描花鸟、或题诗书,引风纳凉的扇子,不仅是实用品,更成为人们展示才华、提高身份、寄寓情感的载体。
北宋前期扇面花鸟主要继承五代画法,以徐熙、黄筌二体为主,黄体雍容华贵的画面风格更胜一筹,北宋后期徽宗赵佶倡导花鸟画向写实发展并至南宋不衰。宋代的扇面花鸟画的创作达到巅峰水平,在以形写神、笔墨表现和意境塑造等方面都趋于完美,表现形式上工写结合、墨彩兼施,既有神韵意境的追求,也有传移模写的写生,内容上花鸟与山水树石相配,面貌新颖多彩,宋代扇面花鸟画所体现的广阔的题材面、多样性的技巧及审美意境的深度,都代表了中国扇面花鸟的高峰。
四、扇面花鸟之价值
北宋之前,绘画只作为扇面的一种装饰方法存在,題材、画法都是为了扇面装饰而服务。宋代开始,在装饰扇子之余,画家便借用扇面这一特殊的艺术样式进行创作,着眼点开始放置于艺术创作本身,这使得扇面绘画逐渐从扇子工艺中脱离出来,成为一种独特的绘画样式。寻常绘画作品多是装裱之后悬于厅堂,唯独扇画可以随身携带,这一点最是可贵,因为它满足了文人大夫对的审美需要,使其可以随时随地浏览欣赏字画作品。
扇面花鸟画特有的表现形式和构图章法打破了现实对人们思想的禁锢,使画家可以自由的创造作品。它具有独特的思维传统和语言体系,一方面要求形神兼备、景情相融,另一方面还要求以哲学的眼光及笔墨表现诗意悠远的意境。所以中国宋代花鸟画既是写实的作品,也是空灵的精神表现,用勃莱克的诗句:“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来称赞宋人花鸟恰如其分。桃花数点便是万里春色,水鸟二三昭示无限生机。宋代文人画家用悠然自得的态度在一花一鸟中发现并表现着自然,他们的心灵是超脱的,又是入世的;他们的作品是空灵的,又是写实的。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扇面花鸟画可谓是其中的一朵奇葩,不仅是一件古色古香雅俗共赏艺术品,还可以展示画家才华、寄寓作者情感,一扇只有咫尺之境,却可以展现万物之妙。中国绘画史上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扇面花鸟画,那匠心独具的精思巧构、那笔随意转的闲花野草、那栩栩如生的游鱼飞鸟,可谓咫尺之间,魅力无限。
【注释】
①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M].北京:三联书店,2001.
②潘天寿.中国绘画史[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2.
③郑振铎.宋人画册·序言[M].北京: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1957.
【参考文献】
[1]沈从文.中国扇面史话[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2]郭传火,陈帮干.扇面收藏与鉴赏[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7.
[3]王其全.中国画扇面大观——山水楼屋[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