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娜
从2016年到2017年,有一段话许多人耳熟能详:
“大家好。欢迎收看由中国农业银行独家冠名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我是董卿。”
这档节目红遍大江南北,据说在一些地方,书店里有关诗词的书的销量比之前翻了几倍,一档节目唤醒了人们内心的“诗意”。
这个“诗意”是什么?只是背诗吗?诗中有什么?除了语言音韵之美,还有何美在其中?
上中学时,至少是为了考试,我们都曾背过:“《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相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修;内容上分《风》《雅》《颂》,《风》是民间歌谣,《雅》是正声雅乐,《颂》是王庭及宗庙祭祀用的乐歌。”
几乎每个读过些书的中国人都曾想象与体会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这寥寥33个字中的碧色苍苍,深秋霜露和魂牵梦绕。
再或许,我们许多人在中学读到“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时,也曾戏谑过少年时的朋友一声“硕鼠”,或是为其中的愤怒、无奈以及期待而打动过。
穿越千年,那些文字打动人心的力量从来没有消散,反而是在一代代人的传承中,于文字中涵盖了更广阔的时空内容,携带了更多人在其中投射的个人情感,也因之抚慰与鼓励了许多人。
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第十场的“飞花令”对决中,中学老师王子龙和16岁的高一女生武亦姝以“酒”字为主题字斗诗。
王子龙吟:“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武亦姝诵:“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比赛后,有媒体记者对王子龙说:“十六岁的人是不会想起你这样(愁苦)的诗的,你这是给成年人的诗。”
的确,即便吟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霜,去日苦多”,16岁少女清丽嗓音中也只有16岁的味道。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者所言从来非表面之景之物。中国是一个含蓄的民族,人们托物言情,也借之励志。王子龙曾对媒体说:“(当年)执意考中文系,四处奔波代课的那些年,正是朱熹的‘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刘禹锡的‘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郑板桥的‘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等名句激励他度过了人生一个个低谷。”
孔子有言:“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草木鸟兽之名。”
“可以兴”,是指诗的感发作用,它可以生发意志。“诗意”的感染下,那是内心的能量互动,人们得以接触到另一个我们不熟悉的世界,干净而美善,而被其净化,让自己的意气与德行得之与其呼应,提升精神、完善人格。“可以观”意即“观风俗之盛衰”“考见得失”,既观照他人,也在诗中观照自己的性情与修养,发现过往不得见的真实,不断修正。“可以群”和“可以怨”常被解释为“和而不流”和“怨刺上政”,一方面说人之处世,要提高修养友好相处,也有君子和而不同、群而不党之意;另一方面,《诗经》中的“怨刺”诗占了三分之一以上,化怨为诗,以诗抒怨,学习平正中和的“怨刺”的艺术,针砭时弊,以求政治清明。“興、观、群、怨”四字可谓说尽了诗之德能。
学诗学习(并不限于)“草木鸟兽”的知识,得“事父事君”之能。以文化之,乃成于大,我们从来提倡“为人生而艺术”。诗里之情之志,诗外之家之国,我们在诗中体会“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为之努力,为之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