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国彬
摘要:很多中职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现在的90后中职生,踏入校园后就会染上很多的坏毛病,这种现象非常普遍,已经形成一种群体性的行为,被称为“群体效应”。“群体效应”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如何引导中职生形成积极的“群体效应”,是每一位中职教师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字:群体效应;班级管理;中职生
很多中职教师抱怨现在的90后中职生非常难教。我们的中职生入学初期表现较好,但慢慢的熟悉校园环境后,就染上很多的坏毛病。例如:吸烟、讲粗口、随地丢垃圾、厌学、早恋、沉迷网络游戏甚至聚众打架等。而且这些不是个别现象,已经形成一种群体性的行为。例如:有些班级上课睡觉的学生一大片;有些男生班级会吸烟的人数过半。据我了解,很多会吸烟的男生,他们很多都是来到学校后才学会吸烟的,比如宿舍里有一位同学会吸烟,很快感染整个宿舍舍友们。
这种现象称为“群体效应”,群体效应又称为“从众心理[1]”。 “群体效应”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群体效应”会让人不断的积极上进,消极的“群体效应”会让人不断的消沉。教师要引导学生往积极的“群体效应”方向发展。我们90后中职生年龄都在14-18周岁之间,正处于叛逆的青春期。心理极其不成熟,心理很容易受到情绪波动的影响。而且,现在的中职生自我约束和克制能力极差,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学生们来到一个新环境会很快形成自己的小群体,并很快的融入各自的群体中,成为群体的一部分。他们就像一个海绵一样,会迅速吸收周围所有积极和消极的观念。而且我们的中职生大部分都是中考筛选下来的,是普通教育的失败者,很多同学身上都存在很多的坏习惯。要是这一群自我约束力极差的学生聚在一起,若老师和家长没有引导好,他们很快就会迷失方向。
既然学生会受学生自发的消极的“群体效应”的影响,那可不可以营造一种积极的“群体效应”呢?答案也是肯定的。如何来营造这种氛围呢?以下就是班主任工作运用“群体效应”的几个方面:
一、深入学生,熟悉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家庭背景。
中职学生都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家庭背景。一方面,先建立全班同学的学生档案。新生入学就要收集每个学生的信息详细信息,包括毕业学校、性格、爱好、特长、家庭成员、家庭电话等,并将每一位同学的在校表现都详细记录在学生档案中。另一方面,经常深入教室、宿舍,与学生多交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生活、情感,观察并留意每个学生的情绪变化和思想动态。第三方面,有一部分中职生是来自特殊家庭,如:离异家庭、单亲家庭等,可以通过电话、网络、信息当面交流等多种形式与家长联系来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性格特点。同时,积极与家长沟通联系,得到家长配合和支持。对学生的了解的越深入,对学生的教育越有利。
二、通过各科科任老师了解各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与科任老师共同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学生的第一任务是学习,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同学在各方面都会越来越消极。学生一旦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就会失去了努力的方向和目标,整个人就会变得越来越懒惰、颓废甚至堕落。学生中流传了这么一句话:“越堕落,越英雄。”所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重要。但要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仅靠班主任是不够的,需要全体科任老师的配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思考和探讨的问题。班主任应与科任老师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班主任还是科任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做好这个桥梁,对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十分重要。
三、用好班干部,让班干部做为学生的榜样作用。
班干部不仅是班主任的助手,还是班主任的“眼睛”和“耳朵”。用好班干部不但可以让班主任从繁琐的班级管理中解放出来,还可以通过班干部获得每一位同学思想和情绪动向的第一手信息。班干部身处学生中间,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微小的动态。例如:哪位同学失恋了,哪一位同学感冒了等等。但是班干部不能完全代替班主任,毕竟班干部还是学生,他们也会违反纪律。所以班主任培养好得力的班干部对班级管理十分重要。班干部的培养是一门学问,班主任要给班干部留一定的发挥空间,多给他们鼓励。激发他们工作自信心和积极性。班主任还要根据班干部的能力和性格来安排不同的任务,才能充分发挥班干部的榜样示范作用。班主任要帮助他们树立威信,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让班干部成为一个班级的核心。
四、建立后进生档案,对后进生要制定详细的阶段性转化计划。
每一个班都会有几个表现较差的后进生。这些后进生对整个班级的管理带来非常大的负面影响。对于这些后进生班主任应建立了详细的后进生档案,在档案中记录他们的表现。经常与他们的家长沟通,将学生的情况告知家长,让家长了解我的转化计划,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共同对后进生进行改造。班主任应该根据后进生的最近发展区[2]给他们设立目标。当他们有一点进步的时候要及时肯定和表扬。后进生很多都有特殊的家庭背景,缺乏关爱。班主任应定期与这些后进生单独交流,多关心他们在学习、生活、情感方面的问题,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向,并做好详细的记录。然而后进生的转化是一个长期而且艰巨的任务,需要一步一步的按计划实施。
五、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德行教育。
中职生正处于叛逆的青春期,在学习、生活和情感中会遇到很多困扰。班主任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例如:如何面对早恋;拒绝香烟,远离毒品;如何做好春季病的预防等。对于这些教育主题的班会,采用传统的教育方法,已不适应现在的教学。应多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小品、相声、唱歌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德育是班级管理的重中之重,班主任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慢慢的深入每一位学生的心里。
六、班规的制定是班级管理的重要依据。
班主任应根据班级本班学生的特点和班主任管理的理念制定出适合本班的班规。班规制定的越详细,越人性化,班級管理就越规范。但制定出的班规在执行中需要班主任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执行。班主任要要以身作则,严格遵守好班规,做好表率作用。如上课期间集中保管手机的规定。班主任上课后应首先将手机调为静音放在班级集中保管手机袋中。班主任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到学生,若要想同学们遵守学校的规则制度和接受班规,班主任必须要严以律己。
班级管理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管理,它是一个集体性的工作,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参与才能完成。只有班主任引导学生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群体效应”氛围,才能建立更好的班级氛围。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彭聃龄.普通教育学。北京师范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