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影响因素

2017-04-07 12:14王磊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6年22期
关键词:工业化影响因素融合

王磊

[摘 要]随着国家对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力度的加大,明确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受到阻碍的因素,并基于此提出针对性改进策略,才能够更好地推动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充分融合,实现企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提升。

[关键词]信息化;工业化;融合;影响因素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2.026

[中图分类号]F270.7;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2-00-02

中共中央为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推动经济快速发展,明确提出“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的融合,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同时在党的十七大会议上也提出了“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等一系列决策,这为我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工业化与信息化之间的关系研究开启了新的方向,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在这样的环境下,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快速融合成为了重点,但就当前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遭遇了各种阻碍。掌握其主要影响因素,明确融合发展方向,对进一步明确两化融合的思路和方向有积极意义。

1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

1.1 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仍显不足

就当前全球发展现状来说,与欧美等发达国家比较,我国工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较弱,不少领域处在国际产业较落后的位置,无论是劳动生产率、技术水平,还是在产品附加值与工业增加值等方面都处在相对落后的水平。在工业企业生产中,我国所采用的大量高端、尖端、精密的装备和技术大多数来自进口。为此,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腾飞,工业生产整体规模得到了扩展,但因重大技术装备基础和加工工艺方面的落后,使得高附加值与高技术含量的工业产品严重不足。另从发明专利上来看,我国大约有半数的专利申请均来自国外,特别是以通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领域的专利。而这种技术空心化和自主知识产权匮乏的问题是各个行业都面对的主要问题。

1.2 严重缺乏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在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过程中,需要多个领域,包括产品涉及、软件工程、生产加工与企业管理等,是一项复杂性较高的系统工程,要求从业人员不仅对企业生产管理非常熟悉,同时还必须懂得多种技术,还应当具备较强的集体合作意识。但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并未真正与社会需求相结合,且从某层面上来说,产学研合作也更多的趋向于形式化,这使得复合型人才的成长、培养受到了非常严重的阻碍,也一定程度上对两化融合带来了一定的制约。根据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在企业员工总数中信息技术人员的比例远远不到1%,而真正既懂得企业管理、生产技术,又具备熟练业务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变得少之又少。在这种条件下,谈何企业信息化建设,谈何加速企业信息化发展速度?就当前实际情况来看,要在短期内找出正确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对跨学科、跨领域和懂技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很难困难的,为此,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人才问题将持续影响着两化的发展。

1.3 数据分析、应用有待进一步加强

就实际情况来说,我国60%以上的企业已经成功建立起了数据中心,但大部分的企业仅仅是为了能够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而真正意义上要实现对数据集中应用的企业还非常少。

1.4 两化融合缺少统一的通信标准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就两化融合发展做出了评估报告,通过对该报告进行解析发现,当两化融合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时,行业之间、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内容应当建立起协同集成体系,并通过信息化来实现,与企业某环节融合发展到设计、采购、销售、设计、服务以及管理等环节中,这使得企业的生产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并促进企业生产收益和效率均得到了提升,从而使得企业的创新发展获得了较为有力的信息支持。但因没有统一的通信标准,各个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时,只得根据各自情况来建设,使得企业之间、行业之间无法有效对接,从而导致两化融合受到阻碍。为此,应不断强化信息意识,保证信息安全,形成统一的通信标准,实现标准化的信息化发展。

2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对策

2.1 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密切联系起来

面对国内工业企业的快速发展,必须对全球经济结构改变与经济增长趋势有充分认识,国内需求的结构也在随之得到调整,构建起与经济发展需求相契合的现代产业体系,从而实现对经济结构战略性发展的合理调整,提升产业在国际之间的竞争力,这将成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主要任务。如今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各个企业和行业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技术手段,且通过将其与工业企业充分的融合、渗透,来实现对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产业技术水平的提升,促使企业呈现出新的竞争优势,并持续对市场空间进行拓展,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行业的战略性升级。

2.2 与技术创新能力培养关联起来

从国内经济发达地区与发达国家的发展情况来看,只有把握住科学发展和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真正意义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才能够在经济发展、生存以及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中提高主动性。而当前有些企业存在创新能力较低的问题,为此,应积极加强创新体系构建,提高核心产业技术与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从而实现信息化与制造产业的充分融合。

2.3 与增强区域经济实力密切结合起来

通过大量研究成果总结发现,要实现对现代产业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关键之处在于对区域经济竞争力进行持续不断地提升,这也是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动力。只有真正意义上地将信息化与工业化发展相互融合,促进工业企业优化升级,使得省内企业、行业能够与其他地区进行相互交流学习,吸取优秀经验,积极参与到国内外产业分工中,才能够促使企业生产效益和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并为区域经济实力的强化提供保障。

2.4 以政府为引导紧密结合市场机制

在发展两化融合期间,政府应发挥主要的引导作用,而市场机制则起着推动、协调的作用。对政府而言,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工作:一是制定并执行好政策,为两化融合发展营造较为规范的引导环境;二是加强市场机制的有效发挥,全面推进两化发展,实现信息技术与应用的协调并进。

2.5 完善公共服务平台

信息化和网络化服务平台的建立和完善,在实现两化融合发展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平台的建立也是必不可少的。为此,省政府及相关部门可将平台搭建、信息化技术展示作为抓手,全面构建公共服务体系,实现文化、政治、经济服务与信息技术相互结合,从而实现社会发展成活的全民共享。当然,在人才、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可将其纳入到“十三五规划”公共服务平台发展的重点内容。

3 结 语

从市场推动与协调方面来看,信息化的建设与应用给工业企业带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同时为企业带来了非常明显的效益,控制了成本,增加了销量,提高了作业效率,缩短了生产周期。由此可知,信息化给企业的发展和开拓带来了实质性的作用,也获得了企业的认可。为此,为下一步“两化融合”建设中,借助这个趋势,积极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可较好的实现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升,从而更好地发挥两化建设作用,实现企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戈,王洪海,朱婧.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山东省调查数据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1(9).

[2]陈庆江,杨蕙馨,焦勇.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对能源强度的影响——基于2000-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1).

[3]张宏远,吴价宝,朱国军.欠发达地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实证研究——基于连云港企业数据的结构方程分析[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

[4]王晰巍,靖继鹏,刘铎,等.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关键要素及实证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0(8).

猜你喜欢
工业化影响因素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融合》
《新型工业化》征稿启事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环卫工人生存状况的调查分析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