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科技大学 湖南 湘潭 411100)
浅析街道环境的设计
——以步行商业街为例
彭佳丽吴越
(湖南科技大学湖南湘潭411100)
街道作为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道路交通的功能,又是交往与贸易的重要场所。如今的街道空间功能单一、形式单调,只是追求构图的和谐美观,导致一些商业街出现令人乏味的空间。本文以步行商业街为例,来分析街道环境的设计。本文试图从人性化角度对街道环境交通、街道空间设计、景观设计、街道配套基础设施设计进行分析。
街道环境;步行商业街设计;人性化
(一)选题背景。街道的种类很多,本文侧重论述步行商业街的设计。在我国,直到90年代步行街才开始出现。但是,我国大部分的商业街内外交通组织不通畅,且空间尺度欠考虑,对人的心理、生理需求欠考虑整体空间节奏缺乏变化,广场等节点空间休息设施匾乏,常可看到某些步行商业街设计的座椅人满为患,这反映出人们对休息设施的需求。
(二)选题意义。从城市角度,步行街有利于交通管理。因为如果步行街限制小汽车的出入,人们只能通过公共交通出入步行街,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部分街道的车流量,缓解了一定的交通压力。从环境角度,步行商业街利于改善物质环境。在适当的区域兴建步行街,限制小汽车的通行,有利于保护古建筑,还能减少大气污染。此外,没有小汽车的视线阻挡,建筑和街道的美才能更好地显露出来,建筑气氛也得以体现,有利于展示城市的魅力。从经济角度,设置步行商业街可刺激商业的发展。此外,步行街也有利于增进社会效益。步行街也是城市中的“起居室”,人们在步行街中购物、聚会、休憩,能加强社会的凝聚力,减少犯罪,增进友好。本文试图从人性化角度对步行商业街进行研究,来帮助解决这些问题。
商业街内外交通组织问题应要妥当处理。一个理想的商业街,首先要交通畅达、停车便利,才能吸引更多的来客。人在步行商业街中的行为模式分为行走、休憩、购物等,商业街要设置不同的设施来满足人们不同行为模式的需求。商业街的景观设计既要层次分明、粗略得当,以吸引人们的视线,最好还要有地域性特征,符合当地的文化特征,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一)交通。交通模式一般有完全步行模式和人车混行模式两种类型。其中,人车混行模式有可以分为车混行优先车行模式和人车混行优先步行模式两种。完全步行模式,是指不允许车辆进入,只支持人们步行的交通模式。这种模式虽然能解决了人车在路面上的穿行冲突问题,为人们提供了安全的漫步空间,但同时由于拒绝车辆的进入,车辆交通受到制约,空间的人气就相应的受到影响,这也就可能削弱了空间商业气息。车混行优先车行模式肯定是最不好的,它有碍于人们安全,破坏了人的活动的连续性,从而影响了商业街的品质;人车混行优先步行模式既可以保证了来客逛街安全,又为自驾行的人们提供了较大的便利,适当的交通量也可以为街道增加人气,有利于商业氛围的营造。
此外,我们还需要考虑商业街的车辆停放问题。停车设计有地下车库停车、路边停车和集中停车场三种。虽然,路边停车能即停即走,但多以减少绿化景观为代价,会破坏了街景,使得街道空间毫无景观面可言。地下车库的能有效的减轻了路面停车的压力,增加地面绿化景观空间,提高人们的空间舒适度。所以,商业街的停车模式最好采用多种模式相结合的形式,这样才能更好的为人们减轻出行压力。
(二)街道空间设计
1.街道空间形式。街道空间形式,指的是有结构特点的城市街道在街道空间发展变化的过程,其中包含街道空间结构的各种元素和各种元素之间彼此的关系。人们通过序列空间的变化来体验和欣赏空间和景观,街道的空间环境会影响人们的心情,使人们感受到独特的意境,使之心花怒放。设计良好的步行商业街出入口可以增加购物停滞行为和注意力,同时步行商业街与城市空间也有了对话,还能成为商业街向外延伸空间,衍生与扩展商业活动。沿街面的商业建筑采用灰空间和可局部进行高差设计,引导人们的行为,增加空间趣味性。
2.街道平面形态。街道平面形态,有直线型、曲线型和折线型。直线型引导性强,但是容易视觉乏味;曲线型能增加流动感和韵律感,但是会加大街边建筑的设计难度;折线型既具有引导性,又有一定变化的视觉感受,能增强建筑的围合氛围,同时,对街边建筑的设计难度也能较曲线形的小。
3.街道空间尺度。街道空间尺度意味着商业街的每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给人的感受。整体、连续、舒适且有变化的空间界面让人心情愉悦。步行商业街的的长度要得当,步行距离过长会使人感到疲劳,距离过短会降低人们的逛街乐趣,不利于经济效益。街道长度街道高宽比较小,有比较好的围合感和亲切感;高宽比中等,它人产生安定感;高宽比较大,它让人产生开阔感。
(三)景观设计。步行商业街入口设置标志物,比如雕塑,可以加入地域文化,赋予其象征性的意义。商业街内设置连续的标志物,有助于增强空间序列感,增加人们对商业街的具体印象。布置符合当地气候的绿植景观,也可将绿植与座椅结合起来,形成半私密性空间。引入水体景观,静态水能带给人宁静的心理感受,而动态水,比如喷泉、跌水、水幕,能增加空间的动感和趣味性,同时还能起掩蔽效应,降低城市噪音对商业街的影响。
(四)街道配套基础设施设设计。商业街需要处理好街道高差问题,满足无障碍需求。人们行走疲惫时,需要商业街有座椅或者大台阶以供休憩,同时,休憩的座椅得要满足人们便于人与人交流、观看表演和依靠心理。所以座椅要有一定的视线遮挡作用,能形成半私密性空间,方便同行者的交流,另一部分座椅或休憩台阶要面对小广场之类的展示空地,便于观看商业街中的表演。每隔一定的距离设置垃圾桶,布置在人们休憩区的垃圾桶应该进行外观装饰,来装扮商业街的环境。
我们可以从这几方面来改进商业街的人性化需求。交通模式一般有完全步行模式和人车混行模式两种类型。停车设计有地下车库停车、路边停车和集中停车场三种。商业街的停车模式最好采用多种模式相结合的形式。街道平面形态,有直线型、曲线型和折线型。在街区节点处设置标志物,将绿植景观与水体景观结合,配置适当的街道家具,用多层次的景观形象来反映街道的气氛,用独特的创意来体现风格。空间要使用合适的高宽比,注重设置过渡空间,可以使用有变化的空间来加强街道趣味性。
[1]李道增.环境行为学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美)凯文·林奇.方益萍,何晓军译.城市意象[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4
[3](日)芦原义信著.尹培桐译.街道的美学[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4]李宏志.基于“三旧”改造中的城市空间控制与引导方法[J].小城镇建设,2012,(6)
[5]胡雁.社区商业街人性化设计[D].长沙:湖南大学,2013.
[6]姜世汉.基于环境行为学的城市商业街公共空间研究[C].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青岛,2013
[7]邹涛.基于公共生活视角的城市公共空间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8.3
彭佳丽(1994-),女,汉族,湖南人,硕士研究生在读,湖南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研究方向城市设计;吴越,湖南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