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策略

2017-04-06 06:36王春芝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毕业论文选题论文

王春芝

(大连民族大学 国际商学院,辽宁 大连 116650)

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策略

王春芝

(大连民族大学 国际商学院,辽宁 大连 116650)

自1999年扩招生毕业开始,毕业论文质量持续下滑,从而导致论文取舍的争议。从毕业论文存废之争的起源出发,通过对导致论文质量下滑的整体经济、社会环境的分析挖掘问题产生的导因,并结合英国经验针对核心问题及其导因,梳理解决问题的路径及基本策略,以期为相关各方理清思路。

本科毕业论文;高校扩招;质量提升;英国经验

中国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大学毕业进行毕业论文(设计)成为本科教育必经的环节,但自2003年第一届扩招生毕业开始,面对全面自主择业压力的毕业生在论文环节出现的问题逐年增加,从而在全社会范围内引起本科毕业论文是取是舍的争议。争议多年,虽然教育部早在2004年就明确本科毕业论文不会取消,并强调要加强毕业论文(设计)的管理与监督,全面提升论文质量,之后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各院校不断强化管理力度,评估、抽查、全面查重等多种手段并用,媒体及社会各届也在从不同角度探讨论文质量提升的途径,但多年来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综观现有相关文献,不乏争议导因分析的[1-3],更有针对具体问题探讨解决策略的[4,5],但现实中解决问题要进行更广更深层次的挖掘,从问题产生的环境出发去动态分析问题形成的根本原因,并针对核心与关键控制点寻求问题解决的途径及策略,现有研究中的大多针对问题谈问题的解决,缺少从更宽些的视角去看待和分析问题。本文力图通过对有关本科毕业论文取舍争议的期刊、报纸、学术论文以及网上资料的全面跟踪,进一步对中国高考制度、高等教育法规及制度、毕业论文制度以及1999年高校扩招等进行拓展性思考与分析,挖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持续下滑的核心点,并结合英国经验探讨提升国内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路径及策略。

一、本科毕业论文存废之争的起源

在中国,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1998)”,实施本科及本科以上教育的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在进行本科层次的学历教育中均被要求设置毕业论文(设计)的环节,而对于获取学位的毕业生,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1980)”的要求,则必须通过由学科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审查及组织的论文答辩。在该法规框架下,中国的大学本科教育自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很多年间一直保持着文科毕业生撰写毕业论文、理工科毕业生进行毕业设计的良好传统,各高校每年除极少数由于课程、学分或纪律问题拿不到学位证书的学生外,几乎都能拿到毕业证及学位证,对于毕业论文环节的设置与实施也从未有过争议。但到20世纪90年代初,伴随全面改革开放,经济开始快速发展,并出现持续过热现象,为降低通货膨胀,1993年起政府开始实施经济软着陆计划,使通货膨胀率成功地从1994年的24.1 %下降到1996年的8.3 %,但通货膨胀降低的同时经济增速也大大放缓,国内需求出现疲软迹象。1999年,在西方大学教育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型影响下,更为刺激经济增长,中国启动了以“拉动内需、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为目标的高校扩招计划,1999年当年,高校扩招至160万人,比1998年的108万增加了52万人,增幅高达48 %,后续连续5年保持了平均31.7%的年增长。高校扩招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效果,但负面影响也逐渐显现,到2008年教育部开始反思扩招,并控制增速,但多年持续的增长使高校招生规模存量达到2015年700万人,17年内增长近7倍。

在中国高校的迅速扩招中师资及其他教育资源的增长严重滞后于学生增长速度,师资及教育基础建设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事,为适应扩招迅速增加的教师队伍及扩建严重影响了高教产出的整体水平。据2002年北京教委对50所高校做过的一次调查发现,有65 %的学校由于师资力量缺乏没有能力继续扩招,86 %的学校出现了硬件不足和经费短缺的问题。从师资上考查, 1999年扩招前高校的师生比能够保证在1:7左右,虽然与德国等教育高投入国家的1:3相差甚远,但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相当,而目前在中国情况相对较好的北京大学师生比仍在1:10左右,其中还包括大量的行政及后勤人员等,很多高校基本是1:20,也不乏1:40的专业及高校。另外,在迅速扩招的背景下,第一批扩招的大学生进入社会开始,大学生就业难就成了社会顽疾,而其中由于师资力量缺乏及教育投入不足而导致的毕业生质量不高、就业力不强、不适合市场需求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一大原因,该问题一直延续至今未能得到有效缓解。多年来一到毕业季,面对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指导教师及毕业生对毕业论文工作怨声载道,购买、出售、抄袭、剽窃等问题层出不穷,最终原本应该成为提升毕业生就业力重要一环的毕业论文,要不要继续,成为师生、学校甚至全社会争论的话题。

为了追踪国内本科毕业论文存废之争的起源,通过对中国知网(CNKI)“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及“学术期刊数据库”的检索发现,争议在2004年左右成为很多报纸及学刊的热点,见表1。取消本科毕业论文的建议在不少网站也占据了要闻位置,当时也正值第一批扩招毕业生结束4年的本科学习走向社会,扩招的负面效应开始显现。争议客观存在,主张取消毕业论文的一方也似乎有足够的理由与证据,那么是否应该因噎废食地废除本科生毕业论文制度?时至今日,时间与事实似乎已经给出了答案,取消并不是理性的选择,但适应新形势以提高本科毕业生培养质量为核心的改革与探索确是必然。

表1 国内主要报刊对本科毕业论文的争议与探讨

2004年,针对高校与社会对本科毕业论文取舍的讨论,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了毕业设计(论文)对大学生培养的意义及作用,并要求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主管部门)和各类普通高等学校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制定有效措施,处理好与就业工作等的关系,从时间安排、组织实施等方面切实加强和改进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管理,决不能降低要求,更不能放任自流[3]。虽然通知的发布从官方明确了态度,但取消本科毕业论文的呼声却一直没有停止,只是势头不似以往,各届的关注点向如何进行论文改革方向倾斜。

二、本科毕业论文存在问题及导因——以商科为例

高校扩招前的1992年,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已见成效,政府随之展开全面国企改革,大批经营不善的国有企业纷纷倒闭,继而出现了大规模的失业人群,国企很难像以前那样大规模吸纳大学毕业生,于是1996年,国家开始双向选择、自由择业的试点。到1998年大学生国家分配制度基本取消,当年70 %以上的毕业生是自主择业。虽然逻辑上讲毕业生应该先写好毕业论文,顺利毕业再考虑就业问题,但面对持续增强的就业压力,学生在最后一学期基本上就已经完全进入实习或择业状态,毕业论文只能退而求其次。同时由于师资力量不足导致论文指导、监督与管理不到位,致使论文质量持续下滑。通过多年商科论文指导实践观察及现有文献的综合分析发现,本科毕业论文常见的质量问题表现在选题、资料及数据的收集与筛选、数据与资料的分析、论文论证与撰写等环节见表2,而这些问题的产生除与指导老师及学生态度、能力及精力直接相关外,还涉及与毕业论文相关的教务管理与监督。

表2 国内商科本科毕业论文常见问题

毕业论文一直是我国4年本科培养体系中综合训练学生运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一环,一篇合格毕业论文的完成可以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得到综合训练、转化和提高,是学习深化的一个重要过程,更是对4年学业的一项综合考核[1]。在多年毕业论文存废的争议中,一直有人以国外很多国家本科毕业无论文为由主张取消该环节,但经验借鉴不可断章取义,应该放眼全局。以经历了长期探索并具备成熟高教体系的英国为例,英国高教中职业教育体系成熟完善,即使在研究型高校的本科培养体系中也十分注意学生应用性、批判性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而我国高校传统的课程及课堂应试型、填鸭式教学模式对学生此方面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严重不足,如果再取消毕业论文,将造成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培养与训练的缺失,成为中国高教4年本科教育中的败笔。

取消毕业论文是不可取的,针对问题解决问题才是理性选择,而解决问题需要从问题出发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由存废之争的起源分析可知扩招导致的师资不足是论文质量下滑的根源,对此政府也早有认识与反应,2008年教育部表示1999年开始的扩招过于急躁并逐渐控制扩招比例,并在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开始了研究生招生比例的调节,2012年4月教育部发布的“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公办普通高校本科招生规模将保持相对稳定。根源问题已经得到重视并在不断修正,但多年来形成的问题却需要脚踏实地地去分析解决,针对多年来毕业论文累积起来的各种问题,各环节问题形成的原因如下。

1.选题

首先从选题时间上来看,目前各高校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基本都安排在第7学期末,学生结束课程匆忙选题后离校进入实习或择业状态,一直到第8学期的第4周(次年的4月初)才被要求返校,而通常情况下能够及时返校并在后期集中精力进行毕业论文撰写的学生不足一半,指导老师与学生直到答辩才见面的情况比比皆是。另外选题模式上基本是教师或学生自拟的方式进行,由于每个老师指导学生过多,能够结合导师的科研方向、社会或有关单位委托的课题进行选题的学生很少。从选题类型上看,作为学士学位论文,在2003年第一批扩招生毕业前的精英教育阶段,毕业论文均要求具备一定的学术水平,论文形式以规范性的学术论文为主,执行情况及效果也一直很好。从2004年起,各高校的毕业论文形式逐渐放宽,除学术性论文外还可以以调查报告、专利设计、创新创业项目方案策划书以及学科竞赛获奖等形式替代,但由于一直是摸石头过河,至今对各种形式并没有系统的规划及要求,能否通过这些形式实现对毕业论文(设计)原设的培养目标及要求也没有进行系统论证。

事实上,论文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选题的恰当与否,而选题过程是个耗时耗力的过程,需要指导教师与学生深思熟虑后进行多轮一对一的探讨,面对面的沟通十分必要,指导教师在沟通过程向学生传授相关的专业和方法论知识,从而完成论文的选题、论文结构设计及调查设计等内容,这种选题过程本身就是实现论文培养目标的一个关键点。扩招前毕业生计划分配,没有就业压力,论文进行期间能够保证在校,而且每位教师指导学生数量少,学生有问题时的一对一沟通压力不大。但按目前安排,师生间虽然可以通过网络、电话、邮件等方式沟通,但一则如此沟通的效率及效果远不及面对面沟通,二则按目前的选题机制,给定的选题清单通常只是一个选题方向,毕业论文不是命题作文,长期“教”与“学”模式影响下缺乏置疑及批判意识的中国学生,有相当数量的人甚至不知道自己的论文题目需要结合实际进行商榷,又缺乏与指导教师的有效沟通,导致论文进行很长一段时间内对给定的命题不知所措,加之离校后忙于考研、实习、找工作、参加公务员考试等事务,根本无暇顾及论文,很多学生到答辩前几周题目还未确定,更不用说对论文研究的系统设计与调查实施。这种状况延续至今,很多师生已经默认论文只是最后几周的事,学生答辩前几周返校后仓促写论文,指导教师一方面忙于期末的课业压力,一方面面对问题百出的学生论文,人人忙乱不堪,论文质量自然难以保证,最后大部分学生只能拼拼凑凑,最终流于形式,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成为一种负担,这也正是舆论主张取消论文的原因所在。

2.方法论基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术论文的撰写需要系统、专业、规范的方法论基础,包括资料收集与筛选、文献综述、调查的设计与实施、方案的论证与评价、数据的整理与分析以及语言的组织与规范等。扩招前论文从选题到答辩一系列要求及方法都可以在指导过程中循序渐进的传授给学生,前期课程体系中即使没有专业研究方法论的课程也并无大碍。但扩招后针对专业研究与写作方法的训练的缺失,虽然近些年很多高校向应用型转型,毕业论文也不再强求学生进行纯学术型研究,但调查报告、方案策划书等写作仍需遵循规范的研究逻辑与方法,只是学术性要求偏弱,实用性更强。扩招后很多年内各高校本科培养计划及教学方式都未能进行及时调整,专业研究方法课程一直缺失,而前期课程教学中也未能及时补充针对学生批判性、创新性及应用性思维培养的环节与内容,前期训练不足,加之后期指导教师的指导与沟通不够,导致学生在整个论文设计及撰写过程中毫无章法,很难对论文进行全局性系统规范设计与实施,走很多弯路,从而导致论文质量不断下滑。

以商科学生为例,论文写作方法与训练缺失的最直接表现就是论文资料、数据及信息的空乏见表2,而导致这一问题的具体原因一是资料及文献搜索渠道单一,信息筛选及整理不足;二是调查研究不足。近年来科技进步导致的信息爆炸一方面为学生毕业论文提供了充足便利的信息来源,另一方面更增加了信息搜索与筛选的难度。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信息渠道增加不等于信息利用渠道的增加,如果不进行专门训练,学生对如何开展调研及收集资料总是会显得束手无策。观察发现,很多学生除上baidu与Google等通用搜索引擎上泛泛搜索外,对专业性的资源数据库几乎没有概念,甚至不会用学校图书馆的各种电子资源。另外,在海量信息下,信息的筛选、整理、分析与综述是一项需要水平与耐心的工作,是磨练学生毅力与考核个人品质与素质很好的一环,是论文考评的一个关键点,而目前的现状是,面对海量信息学生更显茫然,又因自身缺乏耐心与毅力,不愿意深入细致地反复思考与分析,导致论文借鉴他人多,原创部分少,泛泛而论,没有深度,更谈不上创新[2]。另外,对于商科论文而言,除极少数论文能在理论、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外,大部门论文能够做到结合选题依托具体单位或组织进行调研,搜集与论题相关的资料数据,在专业范围利用所学的知识为调研单位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已经是论文的核心与创新点所在了, 而目前论文进行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通常都会进入实习阶段,能够找到调研的依托单位,但学生自身的专业知识以及观察、思考、分析等整体科研能力不足,即使有依托单位,调研还是不能深入,论文信息量及资料明显不够充分,这也是目前论文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3.过程管理与监督

目前从操作层面看,很多高校的本科毕业论文管理程序及规章基本规范,最后提交的材料也基本完整。事实上,从任务书、开题报告到过程手册,如果每个环节都能认真对待实施,对学生及指导教师都是一个有力的约束,是论文质量保证与过程监督的有力工具,也是一个完整有效的治理过程。但遗憾的是多年来很多环节都流于形式,几乎所有材料都是在最后一两周集中整理,无论是校、院还是指导教师与学生层面都已将这种状态认作一种常态,各方监督只是口头要求,指导教师与学生间的联系与沟通完全取决于双方的态度与责任心,对学生及教师的硬性要求几乎没有,论文质量的过程管理及监督保证体系形同虚设,教师与学生对提高论文质量的压力与动力不足。过程管理与监督不到位的另一个表现是论文最后的考核出口过宽,末位淘汰制度视同虚设,基于声誉的考虑,虽然也有个别学生被要求二答,但即使论文再差也不会因为毕业论文影响毕业,论文质量要求对学生难以形成震慑力,这种结果直接导致一届又一届学生对论文环节的轻视,更是导致论文质量持续下滑的直接原因。

三、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策略——以英国体系为借鉴

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一直以宽入严出而有别于中国,宽入是指学生入学的宽口径,但对教育资源投入的口径是很严格的。严是一种态度,更意味着教育过程中每个环节考核、监管及高教质量保证治理的严格性。如在英国,高等教育的出口与入口都控制在严密的监管体系下,师资等高教资源的入口由HEA(Higher Education Academy,高等教育委员会)[9]严格掌控,教学科研等与学生培养质量有关的出口由QAA(the Quality Assurance Agency for Higher Education,高教质量保证机构)[3]系统保证,两大体系形成对高等教育从投入到产出严密的质量保障。与英国体系及其执行力度相比,中国高教的质量保证体系本身及执行都相差甚远。本科毕业论文存废争议这么多年,面对全球竞争下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人才储备直接决定了国家是否能够实现高质量的可持续性发展,解决问题迫在眉睫,针对前文问题及导因分析,借鉴英国体系及经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本科毕业论文质量。

1.加大教育投入,强化师资力量。开放了的中国,适应全球竞争趋势进行教育的大众化改革方向并没有错,自20世纪60年代起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也已经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型,提高了全民素质,但问题是国外的教育改革都不会象中国这样激进,扩招与资源投入能够同步进行。中国本科毕业论文及至整体毕业生培养质量下滑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扩招导致师资力量的不足,解决的最有效途径也只能是加大师资及其他教育资源的投入。但应该尤其注意的是,在加大教育投入时不能盲目,要加强监督与管理,重视存量及增量资源质量的提升,不能急功近利,从而产生新的问题和困境。迅速扩张的师资队伍也会影响师资水平,虽然中国高校教师的学历水平在近几年跳跃式提升,但整体队伍的素质却并未水涨船高,事业心、责任心、诚信水平参差不齐,有很大比例的教师缺乏自我提高和自主学习意识,工作职责与要求不清,思想及思维意识不能与时俱进,同时学术不端、造假也时有发生,扩招前一些好的传统也慢慢消失或流于形式,如每周的业务学习、针对老师的业务培训与交流、老教师对新教师的传帮带等,而这些对学生培养都有直接影响。

在英国,增量及存量教育资源的质量均在HEA体系下得到有效的监管与保证,HEA体系涉及教师的资质认证与日常管理与考核、教研项目的申报管理与考评、教学法研讨的组织与管理等一揽子内容,各项内容的规制全面、完整、详细,执行严格,如高校教师资格,同样是进行教师的资格认证,中国高校是在教师入职后形式性进行简单的岗前培训,而英国在HEA框架下严格执行无证不可以上岗的政策,而且教师资格认证十分严苛,必须经过严格的专业知识、教育知识以及长期的实践教学。同时HEA立足于教师终身学习的理念,为高校教师能力素质的培养提供更长远的发展途径和各种平台,并要求在职教师进行不间断地学习及进修,不断巩固专业技能。英国高校的师资水平在HEA框架下形成职前、入职、在职的一体化培养与监管体系,保证教师专业素质的高水平以及学习过程和终身化。以英国经验为借鉴,中国加大教育投入要量质同投,而质量提升更是重中之重,解决国内目前师资及教育资源质量下滑的问题不能靠高校及教师的自发组织,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有清晰的思路及严密的方案,脚踏实地地建立相应平台及监管体系,避免形式主义,对于投入的资金及资源,不能一投了事,应该进行跟踪,保证投入发挥应有价值与作用。

2.明确毕业论文的培养目标及要求,加强过程管理与监督。综观多年来论文存废之争的双方,有一点一直能达成共识,即规模的扩大不意味着教育学术标准可以降低,学术标准是大学教育的核心,学术标准降低意味着大学生命力的流失。按照中国高等教育法,“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而按照教育部办公厅2004年文件,“毕业设计(论文)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2004年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在教育法框架下本科毕业论文对学生培养的目标及要求,实践中应该围绕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强化过程管理与监督,使各方明确各自的职责及任务,努力实现培养目标的要求。

在英国,本科学制一般比中国短一年,高校的学历学位设置也灵活多样,不同学历学位对毕业论文的要求也不同,其中非学位考核比较灵活,可以不用提交毕业论文,但学生如果想申请学位必须通过毕业论文的考核[6]。而毕业论文作为一门课程,从课程设置到实施的各细节都在QAA代码监管体系下。QAA任务相对单一,但绝对专业与权威,其主要任务是对高教人才培养体系的监管,在QAA框架下对不同学科及专业分别有十分严格具体的要求及考核标准,考核代码体系十分严密,执行也贯穿于整个高教体系的日常工作中,而非一时评估所需[3]。英国各高校设有专门与QAA对接的机构对各二级学院至基层员工的教学与管理活动按照代码要求进行指导,使日常活动严格按照质量体系的要求进行,同时对执行情况进行日常监督与控制,对偏差进行及时纠正,如果有严重违规且拒不修正的行为,可以严格制裁,在英国因教育质量不达标而学校整体停业整改是很正常的事。从监管执行效果上考查,中国对等体系的完善程度及执行上完全可以用流于形式来形容,教育行政部门虽然一再强调加强管理,但始终没有具体统一的方案,各高校的标准及具体管理方式也参差不齐,有些高校的论文管理制度虽然有基本规范,但很难形成完整的体系,制度不成熟当然难以对大规模的毕业论文形成有效的管理与监督,导致每年毕业季,面对毕业论文,从上乱到下,质量下滑是必然。

论文质量的提升必须建立在论文相关群体共同的目标及价值判断上,而扩招至今国内很多高校毕业论文环节的目标定位已经产生偏差,从立足于学生培养转化为应对教育行政部门的检查与评估,对学生论文的评价从对标准尺度的把握转变为对毕业和授予学位人数最大化的追求[2]。目标定位的偏差必然导致整体行为的失范,解决问题要从纠正目标偏差开始,在中国的高等教育法规中已经明确本科教育及毕业论文的基本目标及要求,但应该注意的是,不同学科专业的毕业论文有不同的研究视角及方法,成果呈现方式及学生培养的具体目标还会不同,所以借鉴英国经验,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在整体目标框架下组织各高校制定不同学科专业具体的论文培养方案及规范,对论文的研究内容、方法、要求、规范、考评等进行界定,并对如何实施论文工作的规划、控制和引导进行说明,规范系统的论文工作机制形成后,更为重要的是转变工作态度,以目标为导向加强论文全过程的监督与管理,逐步实现论文执行各方主体由应对监管向目标的自觉达成转变。

3.调整毕业论文课程安排,进行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奠定论文研究方法论基础。事实上,按照目前高校本科教学安排,学生自第2学年开始就全面进入专业课程学习阶段,到第3学年末就已经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能力,因此从第7学期起完全可以针对毕业论文的能力及素质要求进入到选题及方法培训阶段。以英国为借鉴,可以将本科毕业论文整合到一门最后一年的课程当中,在英国有的高校称为“独立项目研究”(the Independent Project),有的学校称为“毕业论文”(Dissertation)[7],该课程用一学期的时间由专任教师针对毕业项目及论文研究方法进行全面培训,内容从毕业论文的作用、意义一直到论文项目的选题、研究方法、论文结构设计、语言组织以及排版等,本学期课堂教学环节结束时要完成论文的选题、开题及指导教师的分配,后续的学期进入由指导教师一对一的指导与监督过程。这样的安排一方面可以解决中国目前论文选题与研究中前期准备不足的困境,为指导老师与学生间创造充分的沟通机会与时间,同时为学生论文质量的提升夯实了方法论基础,并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指导教师负担。

扩招后面对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很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中国本科教育从而出现研究型与应用型两种态势,两种态势下的本科毕业论文的具体要求及模式应有所不同,对于研究型或以考研继续深造为目标的学生论文,应该沿袭学术型论文的规范与要求,而对于以即时就业为目标的应用型毕业生论文在论文形式和方法上可以进行大胆改革。事实上,从多年商科毕业论文观察看,无论是学术型还是应用型的毕业论文,在本科层次上很难实现纯学术上的创新及贡献,对大多数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进行开放性地观察与思考,以知识的综合运用为目标提升学生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对于个别能够在学术及理论上有创新观点的学生,教师应该鼓励并辅助其进行深入调查、论证与检验,而不能一概而论地要求学生进行以具体单位为依托的知识应用性的策划与分析、理论突破更应得到鼓励。另外,不论进行何种改革与尝试,本科毕业论文整体培养目标下的能力及素质要求是根本,而这种能力的培养不应似以往那样局限于毕业论文这一个环节,应该贯穿于整个培养体系中,这就要求在日常专业课程教学中就打破中国式“教”与“学”的传统,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理念,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使高校课堂由知识导向向方法导向转变,即课程教学由单纯地传授知识向传授自我学习与自我修炼方法转变,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与批判性的思维的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科研与创新能力与素质。

四、结 语

中国本科毕业论文问题的出现并非一蹴而就,亦非因某一独立因素作用而成,而是一个持续的、系统性的演变过程,是系统内外环境变化而系统本身未能随环境改变而进行充分调整的结果。作为系统地浓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应用情况的毕业论文,是学生创新性思维及能力表现的重要载体,也是4年本科教育中进一步训练学生积极的学习与工作态度、综合实践能力等的重要一环[1,4],舍是不应该也是不可能的,争议的焦点不在于应不应该写毕业论文,而应该落在如何引导学生、指导教师甚至整体社会重视这个环节,如何设计和实施好这个环节,使其实现应有价值和作用,从而提升毕业生终生的学习能力,全面提升其可持续性的就业力,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实现中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8]。与国际相比,中国本科教育体系欠缺对学生创新及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现状固然有其客观导因,如教育资源的不足、师资力量的薄弱等,但现状是完全可以改善的。事实上,如果得到足够的重视,现有的很多问题不难解决,但为什么多年来得不到有效解决,究其根源在于思维的禁锢,不仅仅是学生对专业性项目研究与写作的作用与价值认识不足,培养计划的制订者、指导教师等各方主体都在环境的演变下为自己寻求理由,从而导致毕业论文很多环节失控,在人才培养上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实现。本文从实践出发经过信息的拓展分析与细致思考从宏观到具体提出几点建议,但介于篇幅未能从论文各方思想与动机层面深入挖掘,亦未能从策略上进行具体设计,探讨更有效的制裁、激励及论文质量保证的治理机制,此点可在未来研究中进行突破。

[1] 时伟.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弃与存[J].中国高等教育,2010(7):45-47.

[2] 蒋亦华.我国本科毕业论文制度的阐释与建构[J].现代大学教育,2009(2):101-106.

[3] The Quality Assurance Agency for Higher Education, QAA[EB/OL].[2013-05-04]. http://www.qaa.ac.uk/en.

[4] 张欣.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26(3):99-101,129.

[5] 田洪,陈绍友.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系统及提高论文质量的创新着力点探索[J].宁夏社会科学,2014(6):157-162.

[6] MICK HEALEY, LAURA LANNIN, ARRAN STIBBE,et al. Developing and enhancing undergraduate final-year projects and dissertations(R). A National Teaching Fellowship Scheme,2013(7).

[7] LLEWELLYN TANG. Engage in assessment for learning and feedback for undergraduate dissertations [R]. Higher Education Academy,2012.

[8] 路文军.论加强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学术规范的必要性和途径[J].教育与职业,2015(2):190-191.

[9] The Higher Education Academy, HEA[EB/OL].[2015-09-08] https://www.heacademy.ac.uk.

(责任编辑 董邦国)

Approaches to Promoting the Quality of Undergraduate Dissertations

WANG Chun-zhi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chool, Dalian Minzu University, Dalian, Liaoning 116650, China)

Since the first batch of students graduated after the university enrollment expansion in 1999, the quality of undergraduate dissertations has been decreasing. Therefore, debate over whether universities should cancel dissertation writing or not started. In this paper, the causes for the decrease in dissertation quality are discussed from the angle of social and economic environments. Based on a series of analysis and British experience, the paper presents strategies to cope with the problems. Although it requires time and effort to solve the problems, a clear and logical target is still the prerequisite. It is hoped that this paper can help related education authorities to clarify their thoughts on the writing of undergraduate dissertation.

undergraduate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enrollment expansion; quality improvement; British experience

2016-09-30;最后

2017-01-12

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150317);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2YJA630117)。

王春芝(1971-),女,吉林长春人,副教授,浙江大学博士后,英国Cumbria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战略管理、财务管理及服务管理研究。

2096-1383(2017)02-0171-07

G642

A

猜你喜欢
毕业论文选题论文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科毕业论文要不要取消”为何长期无解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高等院校音乐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和写作的问题透视与思考
我的月子毕业论文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