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希望患者问什么?
◎治疗方案有哪些?
心脑血管疾病的急救就是和时间赛跑。北京同仁医院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心副主任医师马志敏告诉记者,有一次,他们抢救后建议患者住院,以便后续检查,必要时可能需要手术,但家属就是不理解,执意出院,后来患者出现大面积心梗,失去治疗时机。
马志敏说,遇到紧急情况,希望患者和家属能相信医生,坦诚以对。如果对当前治疗方案不满,也可以问问医生是否有其他治疗方法,而不是擅自做主。“临床经验告诉我们,积极主动地与医生沟通治疗方案,往往能得到最大化的治疗效果。”
◎治疗的结果是什么?
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宣武医院胸外科主任支修益表示,人们一旦得知自己生病,第一反应就是能治好吗。然而,医学是有局限性的,对于某些危重疾病来说,无论手术还是药物治疗,都只能缓解病痛、改善症状而已,无法根治。建议患者就医时向医生问清治疗效果,和心理预期做个对比,一来不会造成太大的心理落差,二来还可以重新决定是否进行治疗。
◎治疗有什么副作用?
马志敏表示,几乎所有药品说明书上都有服用药物的副作用说明,手术和仪器治疗也会带来一些副作用。所以,在服药和治疗前,患者应咨询医生,对这些情况有所了解,明明白白地接受治疗。
◎治疗费用是多少?
支修益说,患者在最初就诊时,如能请医生对治疗花费做出预估,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经济负担。因为医生在了解患者的经济情况后,会帮其制订“既能治病,又不会过度增加负担”的治疗方案。
◎治疗期间我能做什么?
马志敏表示,几乎所有慢性病都与不良饮食习惯、生活方式有关,可人们却忽略了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从临床上看,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达到控制病情的患者不在少数,生活方式的转变配合治疗,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治疗期间,从医生那里得知适合自己的生活保健方式,对缓解病情非常重要。
◎为什么你的说法和别的医生不一样?
支修益表示,由于医生专业领域不同,他们会首先站在自己的学科角度考虑问题,对病症及治疗方法有不同观点很正常,由于这种现象存在,对重大疾病或疑难杂症患者,医院的通常做法是多科室会诊,以便制订更利于患者的治疗方案。对普通疾病,如果患者遇到诊断决定不一时,建议多看几家医院,挑知名医院或专科知名医生就诊,并提出此前专家的诊疗建议,请专家帮忙分析利弊。“货比三家”不失为一种谨慎、有效的做法。
◎手术安全性高吗?
支修益表示,不少患者在就诊前会从网上大致了解疾病的相关治疗方法。很多肿瘤患者就诊时不会再问一些常识性的问题,而是开门见山地提出手术安全性、成功系数、术后是否复发等问题。“欢迎患者把顾虑说出来,这样在制订个性化治疗方案时,就能更好地考量、规避一些风险,利于更好地展开后续治疗。”
(单褀雯/文,摘自《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