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养生之道
一生多病的曾国藩,历尽惊涛骇浪,享年62岁。这个寿数,在今天看来也许并不算高,但在一百多年前,这已经超过了当时国人的平均寿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曾国藩的养生治心之道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治心以广大二字为药,治身以不药二字为药。”在养生问题上,曾国藩有这样一句经典的总结。他力图做到身心并治、口体兼防,要旨是养生以治心为主,以不药二字为准。他曾在家书中指出了具体的治心与治身之法,“治心之道,先去其毒,阳恶曰忿,阴恶曰欲。治身之道,必防其患,刚恶曰暴,柔恶曰慢。治口之道,二才交惕,曰慎言语,曰节饮食。凡此数端,其药维何?”“不药”二字始终贯穿他的一生。治心的关键在去忿去欲,治身关键在去暴去慢,治口之道在慎言节食。
曾国藩本人患有牛皮癣、耳鸣、失眠、眼疾等多种常见慢性病,但他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去吃药。他的两个儿子曾纪泽、曾纪鸿体弱多病,然而,他仍然告诫他们不要随便吃药。同治五年四月十日,曾国藩给两个儿子写信,“尔虽体弱多病,然只宜清静调养,不宜宾施攻治。庄生云:‘闻在宥天下,不闻治天下也。’东坡取此二语,以为养生之法。尔熟于小学,试取‘在宥’二字之训诂体味一番,则知庄、苏皆有顺其自然之意。”
所谓“在宥”,是指自在宽容。这是庄子无为而化的思想,曾国藩以此来教育孩子养生在养心,养心在于自在宽容,即他所说的“广大”。
曾国藩养生治心之二法,是养生与为学并进。同治十年十二月五日,曾国藩正式提出“养生六事”,他说:“吾见家中后辈,体皆虚弱,读书不甚长进,曾以养生六事励儿辈:一曰饭后千步,一曰将睡洗脚,一曰胸无恼怒,一曰静坐有常时,一曰习射有常时,一曰黎明吃白饭一碗,不沾点菜。此皆闻诸老人,累试毫无流弊者,今亦望家中诸侄试行之。”又说,“养生与为学,二者兼营并进,则志强而身不弱,或是家中振兴之象。”
所谓“养生六事”无一事与营养有关,饭后千步、习射有常属运动保健,临睡洗脚属活血气,胸无恼怒、静坐有常都属于治心,只吃白米饭而不吃菜,其实就是减轻胃肠消化的负担。
然而,曾国藩认为,这六事还不够,只是养生的一个方面,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为学而强志。也就是通过读书来“养我浩然之气”。一个人心中坦然,精神愉快,自然身体康泰,这是长寿的最好秘诀之一,也是古人总结出来的普遍适用的养生经验。
曾国藩的养生治心三法是养身与养家一体。现代人说,家庭是一个人的港湾。众多的例子表明,家庭幸福,身体则康泰。曾国藩很看重家庭,致力于打造一个勤俭孝友之家。这当中一个关键考量自然少不了家人的健康。
他指出:勤者,生动之气;俭者,收敛之气。一放一收,两面兼顾,便可以做到惜福远忌。又说,人勤则健,家勤则兴,能勤能俭,永不贫贱。他那多达上千封家书中,每每都少不了告诫家人勤于家务,俭于享受。换言之,养生之道在于洁净、勤劳。干净则尘不染身,勤奋则病不缠身,这恐怕就是曾国藩所谓的以全身家,以家养生。
(摘自《国家人文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