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者的安全常识
做一名成熟的旅行者,要掌握基本的户外安全常识,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
三个理念分别是:① 安全意识——来自于知识、体能、技能、风险意识等多方面的综合性保证;② 环保意识——牢记“只能留下脚印,只能带走照片”;③ 自助意识——自助是一种能力,在照顾好自己的同时如果还能帮助别人,则是更高的境界。
一个原则是:二人同行原则。旅程中不管干什么,都要二人同行,这样,可以互相帮助,一旦发生意外还可以及时求助。
“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也是一条重要的户外旅行准则。正确的做法是:走路应看路,确保每一步都踩在安全、踏实的路面上;看见美景就停下脚步欣赏,切忌边走边赏景、拍照、吃东西。
根据许多户外事故案例显示,两类人群最易发生意外。一类是知识储备量较少,在行程中完全依赖领队、向导或队友的人;另一类则是各方面能力均比较强的“户外牛人”,这类人往往因为过于自信自大,对单独行动无所畏惧,易导致意外发生。
此外,早上发生意外的概率较低,意外通常发生在行程中间、体能下降时,天黑体能下降时也容易发生意外。
在野外活动,一定要关注天气变化,例如在参加涉水活动时,发现水突然变浑浊,可能是洪水马上要来,此时应立即上岸;登山时若遇下雨,应选择适当的地方避雨,或立即原路下撤;即使在设施较完善的野外公园,也要随时观察路面和台阶,发现有塌方的泥土或石头,说明山体的含水量非常高,此时应警惕泥石流或塌方等意外的发生。
每次出发前应确定一名家里的紧急联络人,
告诉对方自己跟谁、去哪里、走哪一条线路以及何时出发及返回。一旦陷入意外困境,要及时与紧急联络人取得联系。
而对现场受困的人员来说,首先要找到一个相对安全的庇护所,保证自己和同行的人有食物、有饮水、不失温,然后找相对较高的地方发出求援信息,一般智能手机都有相关装置,在发出信号之后,安静等待救援。
(刘星彤/文,摘自《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