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潘仁美
杨家将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故事中有个大奸臣潘仁美,大家只知道他陷害过杨家将。但历史上真实的潘仁美,本名潘美,并不狡诈阴险,而是一位战功赫赫的将军和一名有功于社稷的良臣。
《宋史·潘美传》记载,宋太祖黄袍加身,陕西武将想闹兵变,潘美单枪匹马前往安抚,收服了几十万兵马;北宋初立,南汉、南唐割据一方,潘美领兵血战数载,逐一平定湖广等地;再后来,辽兵进犯幽州,还是潘美千里奔袭,确保了大宋边境的安全。
潘美的功劳不光体现在军事上,在经济领域尤其是国际贸易领域也颇有建树。《宋会要辑稿》记载,南汉平定后,宋太祖派潘美去掌管“广州市舶司”,也就是广州海关。他悉心筹划,创立关税制度,鼓励外商入华,既增加了财政收入,又为大宋的海外贸易事业做出过不朽贡献。
广州市舶司是当时中国唯一的海关,早先实施的是“榷卖”制度。具体说,就是外商或者华商从东南亚诸国运来商品,却不能拿到中国市场上自由出售,只能由海关低价收购,然后再高价拍卖。这种做法表面上看起来可以让政府获得巨额差价,但是却严重违背了市场经济规律,造成了很多弊端。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商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运来货物,本就是为赚取差价,却被海关越俎代庖,他们要么消极抵抗,不再做外贸生意,要么积极抵抗,直接搞走私。第二,政府的天职是搞服务,而不是做生意,如果政府亲自操刀做生意,一定会滋生严重的腐败,比如海关收购外商货物时,只要拿到外商的贿赂,就可能把低价收购变成高价收购,而拍卖外商货物时,只要拿到竞拍者的贿赂,就可能把高价拍卖变成内部出让。这样政府就赚不到钱了,只有海关官员会富得流油。
潘美看到了榷卖制度的漏洞,他创造性地把榷卖制度改成了关税制度,不再垄断收购,海关只对货物做出估价,然后按照估价的十分之一征收赋税,征税以后任凭外商自由出售,于是非常“现代化”的海关制度在北宋初年确立了。自此,海船源源不断地涌进广州海港,以至于海关应接不暇,朝廷不得不在泉州、杭州、明州(宁波)等地开设更多的海关和港口。
潘美在海关任上还采取了其他一些颇有开创性的举措。他建议朝廷派出使者,携带诏书和贵重礼物,分赴大食(伊朗)、天竺(印度)、渤泥(文莱)、麻逸(菲律宾)、三佛齐(苏门答腊)、宾陀罗(越南)等国,宣传大宋的外贸政策,主动邀请外商扩大贸易。同时他在广州奖励外商,凡是每次输入货物总值在十万贯以上,或者一次上缴关税在一万贯以上的“番客”,都可以得到封赏。显而易见,这些做法都让海外贸易变得更加繁荣。
(李开周/文,摘自《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