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衣”说“服”话衣服

2017-04-06 22:45本刊编辑部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衣食住行小篆字旁

谈“衣”说“服”话衣服

人,离不开衣食住行。衣食住行,又把衣排在首位,为什么?因为衣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食住行,人和动物都有都需要,唯有衣,为人类自己所独有。就连《西游记》中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孙猴子,要学做人,首先得抢来衣服穿在身上。

如今的“衣服”二字,“衣”字生来就是此意,从古到今就没有改变过它的用法和称呼。《说文解字》曰:“衣,所以蔽体者也。上曰衣,下曰裳。”甲骨文的“衣”字,上面是个领口,下面是两襟左右相覆,一对袖筒甩在两边,其实它就是一件上衣的形状。

“衣”字光在《诗经》中就用了无数个,“薄瀚我衣”,“绿衣黄裳”,“东方未明,颠倒衣裳”,还有《书·武城》:“一戎衣。”“服也。”以及易“荀九家乾为衣。”等等,在古代,凡是沾着“衣”字旁的字都与“衣服”有关,反过来说,凡是与“衣服”有关的字都带“衣”字旁,也就是说,人的身上,除下头上的冠脚下的履都与“衣”有关。

“服”字就不同了,它的原意与“衣服”没有丝毫关系,它是“服从”、“降服”的意思。尽管《说文解字》中也收录了“服”字,但对它的解释是“服,用也”,这一点,连没有见过甲骨文的许慎本人都不满意,他认为这并非“服”字的本义。

其实,我们从甲骨文金文以及小篆中都可以看出“服”字的原意。甲骨文的“服”字左边是一个人跪在那里,右边是一只粗大的“手”,表示按住那个人的头,令其服从。金文左边增加了一个“舟”,中间跪着一个人,右边还是一只手,表示逼迫屈服之人上船,让其无路可逃。小篆左边还是“舟”字,右边还是一只手,中间跪着的人不像了。到了楷书时,“舟”字讹变成了“月”,跪着的人和那只抓人的手变成了今天“服”字的右半边,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服”字了。

《孟子·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韩非子·二柄》:“虎所以能服狗者,爪牙也。”《论语》:“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荀子·王制》:“甲兵不劳而天下服。”还有贾谊的《过秦论》:“强国请服,弱国入朝。”等等,这里的“服”都是“降服”、“服从”之义。

至于转化为“服装”、“衣服”之“服”,与“服侍”一词有着很大的关系。我们知道,衣服是用来保护人的身体的,是对人身体的一种“服侍”,这就是“服装”、“衣服”之“服”的语源。“服”字有了“衣服”之义后,也被古人大量使用。《老子》:“甘其食,美其服。”《楚辞·屈原·涉江》:“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还有司马光《训俭示康》:“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去之。”这里的“服”都是“衣服”的意思。

虽然“衣”或“服”都可以单独使用代表“衣服”之义,但古人也会根据需要把它们连在一起用在文章中。《史记·赵世家》:“法度制令各顺其宜,衣服器械各便其用。”以及陆游《老学庵笔记》:“靖康初,京师织帛及妇人首饰衣服,皆备四时。”等等,这也算是古人把“衣”和“服”连在一起用的典范。

“衣服”一词用到今天,范围已经越来越广。我们现在说的“衣服”,已经不仅仅是“衣”和“裳”了,它已经覆盖了人们的身体全部,既包括上衣也包括裤子,还包括帽、鞋、袜、围巾、手套、领带、腰带等,它已是人们衣食住行中广义上的衣服,如今的“衣服”也不仅仅是为了保暖和遮羞,更是为了美观,为了赶时髦了。

(刘绍义/文,摘自《天津日报》)

七十岁后运动也有效

美国匹兹堡大学最新一项研究发现,运动从来不言迟,70岁以上老人每周进行两次步行锻炼可显著改善身体灵活性。

猜你喜欢
衣食住行小篆字旁
王字旁其实不叫“王字旁”
王字旁其实不叫“王字旁”
带“火”字旁的形声字
宋伯军小篆作品
《释名》中用为“液”的“汋”字旁议
小篆的结构练习(一)
小篆的四个特点
小篆的笔顺特点
河姆渡先民的衣食住行
“欢乐谷”杯“衣食住行—乐”摄影大赛来稿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