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让人回到发展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指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人民健康事业由此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我国发展进入新时代的标志性事件。
优先发展人民健康,就是要把人置于发展中心。当前我国发展中的一个现实,是物质财富和人类自身发展不够平衡,忽视了对资源环境安全等关系人民健康条件的治理,加之面向13亿人口的超大规模医疗保障挑战,以及医疗服务的某些过度商业化现象,导致了一些既有损身体健康、也制约经济发展的现象发生,比如城市上班族的“过劳死”,农村贫困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要求人民健康优先发展,就是要扭转“重物轻人”的发展模式,将发展的重心指向人类自身的幸福感,真正守护“大健康”。
人是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产业升级除了依靠技术、品牌,还要依靠一支健康而高素质的劳动力队伍。长期以来,我国居民不敢消费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医疗支出增长过快,预期不稳定。当前经济领域许多部门出现过剩,但是社会和民生领域还有很大的短板和缺口,可以因势利导,把更多资源投向健康等社会发展领域,补上短板,为群众提供稳定完善的医疗保障。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提出了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等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探索出以农村合作医疗和赤脚医生、城乡三级保健网、爱国卫生运动为代表的中国式医疗卫生发展道路,实现了人均预期寿命从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不到40岁,增加到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68岁,这一“健康红利”支撑了我国长期的经济增长。历史充分说明,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实现人自身的发展,是一切发展的前提,对今天破解发展难题仍有启示意义。
人民健康优先发展,是中国提供给世界的“中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我国新时期卫生和健康工作的基本方针,符合我国国情和制度优势,站在了国际卫生事业发展的前沿。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很多发达国家也在对发展理论和模式进行审视调整。当前,西方国家面临的健康危机等经济社会问题,从根本上说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带来的危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思想和实践资源,“健康优先发展”就是重要体现。我们应该珍视、巩固和发扬制度优势,为人类破解健康难题做出更大贡献。
实现人民健康优先发展,需要党和政府强力推进,更需全社会普遍参与。“健康中国”建设涉及几乎所有政府部门,破题不易,推动更难,必须有集中的顶层设计,有高效的行政体制,才能够有效启动。应该把这项事业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进程中,以更长远的历史视野,对影响健康的因素进行综合治理,把卫生健康从少数部门的业务工作变成全党全社会的大事,为提高人民健康奠定更好的社会基础。
(李玲/文,据《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