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老子思想中的和谐观

2017-04-06 05:08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11期
关键词:道家老子浅析

(安徽工业大学 安徽 马鞍山 243000)

浅析老子思想中的和谐观

陶圆圆

(安徽工业大学安徽马鞍山243000)

老子思想是中国思想瑰宝中的精华,不仅对古代的治国具有重要意义,在今天仍有重要的现实影响。本文通过对老子思想中和谐观出发,探讨老子思想中有关生命、生态与社会和谐的相关观念,从而关注其影响整个和谐社会的构建。

老子思想;生命和谐;生态和谐;社会和谐

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他的思想主要是以一种自由无为为核心,在最终的目的上都是追求和谐,这也是我国社会的重要理念和价值取向,但是追求过程中应该是顺其自然,平和的态度。老子在哲学上的贡献是很大的,而老子的和谐思想主要可以从生命、生态和社会三个方面出发,即从内在,外在到整体的和谐统一,对整个现代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 老子的生命和谐观

老子在他的思想中探讨的了宇宙的本源,即道是创生者,由它衍生了宇宙天地,人类万物,这也是我们常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同理,人也是道所生。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是道家十分重视的,将天地人三者放在同一地位作比较,是道家一贯的主张,这也从侧面印证了人的地位。除此之外,道家将天地形成之初的混沌状态称之为道,即为大,宇宙中四大,道大、天大、地大、人大。老子的思想从宇宙的起源论述的了人的重要地位。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这几者之间的要求,人与天地等必须和谐相处,这样才实现人的和谐。

老子思想中被道教一贯以之的命题就是“养生”,这里的“生”就是生命,即生命,即生态,即生机,即生意,即生趣,即生物,即生活,“养生”就是在“养”的时间过程中不断追求“生”的状态。人的生命从一开始就有平和的天性,然而后天的修身养性更是能够完善这种这种平和之态,从而转向和谐方向。当然在这种养生论中也涉及到人生论和人性论,是对于人生命价值的探索与追求,在这种和谐的观念下,不仅要注重人的生命,还要注重心性,这是人的内在修为。

老子的和谐生命观,首先是承认并重视人的存在,这是对生命的认同,然后通过“养生”使生命能够达到平和之态,最后注重心性的修为,替身内在的素质,从生命与内在精神追求上探索到和谐统一,才是真正的生命和谐观念。对于今天同样具有现实意义,可以使我们放松压力,关注生命本身和自身道德的建设,成为真正的和谐人。

二、 老子的生态和谐观

道家思想核心是道,兼有万物之源和万象之源的统称,所以精神世界是与物质相联系,并在其中实现和谐统一。老子曾说过“治人事天,莫如啬”,而后又说“夫为啬,是谓早服,早服为之重积德。”意思就是想要管好人类和处理好自然界的事务只有珍惜资源,这样才有发展的动力。只有珍惜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这样才能达到自然本身的和谐,在自然和谐的状态下一切的运行皆是合理的,都孕育于和谐的整体中。道存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天、地、人等宇宙万物是统一整体,拥有共同的本源和法则。那么在这种生态自然观的指导下,人就是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而不能破坏自然,不能一味地向自然界索取。

生态自然观在古代是一种很好的引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今天这种生态自然观更是迫不及待需要推广。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至高无上的理想精神境界,老子更是认为这种精神境界与“自然无为”融为一体,生态和谐观具有丰富博大的精神内涵。在今天,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已经打破生态和谐观念,过度取用自然资源,人与自然各据一方,达不到统一,人类违背了自然的客观规律,生态被极大破坏,所以我认为在现代社会仍需要推崇生态和谐观,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三、 老子的社会和谐观

在社会的进步中,老子之道提供了深刻的智慧,其一老子的哲学思想中有“和”这一观念,其二与老子的小国寡民互为表里的无为而治思想。在古代政治,先秦思想家把“和作为最高的政治伦理原则,作为政治理念要达到的最高境界,主张和谐共处,协和万邦。“无为而治”的思想不仅在先秦,汉代都有广泛的运用,在我国近代也是有利用“无为而治”创造和谐社会并取得巨大的成就。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治国风格就是符合“无为而治”,他的政治策略中棉里藏针,善以柔御刚。无为之道巧妙治理国家。而胡锦涛更是以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的“吾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为理念,建设节约型社会与廉洁政府的策略。

老子的思想博大精深,一直沿传不断,古今都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老子强调人的主体性和自然规律的客观性,主张人应顺人自然,反对人对自然的掠夺;在个体生命的自我完善上,老子提出了“长生久视之道”“深根固柢”;在治国之道上,他主张的是“无为而治”,达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追求一种和谐的关系,必须要从人整体性出发出发,注重人本身的发展,关注身边环境即生态变化,最后是生活的社会环境,只有这三者的关系处理好,达到一种平和宁静状态,才能逐步向真正的和谐靠近。我们也要取其中适用于今天社会的好好加以利用,剔除其中糟粕,以便早日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1]宫哲兵.唯道论—质疑中国哲学史“唯物”“唯心”体系.中山大学出版社,2012(8).

[2]杨宏声.道家和平思想研究.南京出版社,2008(11).

[3]白雪.老庄和谐思想对对和谐社会的意义.首都教育学报,2012(5)

[4]徐珍.《道德经》中和谐思想之当代价值.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6).

[5]王慧.浅析老子的生态思想与和谐观.东京文学,2011(5).

[6]张丽珣.论道家的和谐观.金田历史哲学

陶圆圆(1993-),女,汉,安徽马鞍山人,安徽工业大学硕士生在读,研究方向为政治学。

猜你喜欢
道家老子浅析
老子“水几于道”思想解说
浅析VLAN间灵活互访
浅析老子之道:有与无
浅析35kV隔离开关常见缺陷及处理
漫画道家思想
漫画道家思想
牢记道家养生“十不过”
浅析“谯”字“酷烈”义
智者老子
道家思想に学ぶ現代的ガバナン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