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耶克自由主义思想评析

2017-04-06 05:08:38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11期
关键词:哈耶克自由主义政府

(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北京 100081)

哈耶克自由主义思想评析

曹倩楠

(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北京100081)

哈耶克是20世纪西方著名的政治思想家、新自由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其自由主义思想影响深远,其有关市场经济思想以及个人自由、国家权力等思想,不仅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有着重大的影响而且深深影响着当今世界。在当下的社会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审视重新其自由主义思想。

哈耶克;个人;国家;自由

一、哈耶克自由主义思想的内涵

(一)个人不受他人强制的自由

哈耶克是著名政治思想家,他一生主要在奥地利、英国、美国和德国的大学研究和讲学他始终捍卫自由主义思想,从未该改变。他认为,自由的主体是个人,而非集体,更不是社会。因此,一个社会中,即使不是所有人都拥有自由,拥有自由的人的自由也会给其他人带来好处。自由必然带来不平等,而不平等是合理的。他以这样的例子来论证自由社会中的不平等是如何终究会提高全体社会的福祉的:很多原本很昂贵的奢侈品,正是由于在不平等中获益的成功者的使用,其价格逐渐降低,并最终为全体或绝大多数社会成员所能享用。这里,哈耶克举的例子包括汽车、飞机旅行等。这类奢侈品乃是由于技术要素导致其最初价格高昂的。显然,哈耶克式的自由或许会带来社会财富的快速积累,但在这种自由社会中,快速积累的财富并不必然地会让全体社会成员获益。西方社会的历史与现实也印证了这一点:社会总体福利的提高,并不是出现在最接近哈耶克式自由社会的时期,而是出现在国家介入财富分配的时期。自由与责任是相应的。既然自由是以个人为主体的自由,那么责任也是以个人为主体的责任。换言之,个人当为其富有或贫穷,成功或失败负责。

(二)自由公正社会

哈耶克认为,自由的市场经济是最好的资源分配方式,反对一切政府干预。价格不但是传递资源稀缺的信号,同时也是传递知识的信号。自由市场的价格是竞争产生的,在计划经济下的价格是人为设定的,已经没有传递资源稀缺性的功能,必然导致资源的错误配置。他认为,一人的知识是有限的,计划经济制定者不可能了解全部市场上的信息,不可能制定出完美的计划。他不否定存在某种完美计划的可能性,但他否定完美计划的可行性。哈耶克强烈主张用比例税率替代累计税率,认为累计税率最不能体现自由和公正,并会造成对富人的歧视,从而阻碍社会进步。哈耶克认为从累计税率制中获益的只有中产阶级,高收入和低收入者都会受损。两种税率并不天然地有孰优孰劣之分,而哈耶克认为这是对“工作得非常努力”的人的剥削,而这恰恰与他在此前谈到“功绩”问题时的态度相反。他认为“因为功绩与客观结果无关,而与主观努力有关”,所以我们无法以“功绩”作为判断一个人应该获得多少酬劳的标准,当时他以此论调为并未付出较大努力而获得较多财富的人辩护。现在,那些因为付出了较大努力而获得较多财富的人,被累进税率所剥夺其财富,是一种违背自由社会精神的事情。

他倡导自由和公平,但他说的公平是机会的公平,而不是结果的公平。他认为社会主义者试图实现结果公平,结果只能导致更大的不公平。要实现结果公平,就必须赋予政府极大的权力,而极权政府必然会钳制人们的思想、活动,因此这是一条”通往奴役之路“。事实上,当讨论到福利国家的时候,哈耶克表现出一个社会达尔文主义者的面目。在他看来,只提供最低保障的自由社会要比提供广泛保障的福利社会更优越,理由是在自由社会中,收入的不平等以及人们被迫要为自己承担责任可以导致社会更快的进步,并且从长远来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有利的。言下之意,他认为由此导致的当下的部分社会成员的悲惨的生活是可以视而不见的,或者,是整个社会进步的代价。他认为人类的有限理性无法认清未来的图景以及通向进步的道路,他又如何保证自由社会是最有利于进步的社会模型呢?毕竟在哈耶克以前,数千年的历史上,只有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最接近自由社会的模型。固然英国当时一度成为世界霸主,但这是否应该全部或大部分归功于自由社会这一原因。并且,既然个人只有有限理性,则个人也只能对自己负有有限责任。而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多情况下,个人面对的是近乎无限的责任。因此,由国家替个人承担部分责任,并非是匪夷所思的。

哈耶克把政治哲学中主要的体系分为自由主义、保守主义和社会主义三类,并且特别强调了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的区别:保守主义没有明确的宗旨,而是希望避免改变现状,因此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保守主义也不断地改变自己的观点,有时甚至比他们的对立面改变的更大,哈耶克举例论证说明了战后保守党政府在福利国家建设上比工党政府的步伐更大;而自由主义则有自己的明确的立场,那就是反对对个人的强制。因此,与其社会主义、自由主义、保守主义是一个维度上的左中右三段,不如说是构成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

二、哈耶克自由主义思想辨析

(一)自由社会思想辨析

哈耶克的自由主义思想中,所谓自由就是不受强制。强制可以来源于个人,也可以来源于组织机构。在现代社会,最具有强制力的当然是国家,而且国家由于其特性,决定了其必须拥有一定的强制力。因此作为哈耶克式的自由主义者,国家的强制力是一种不可避免的恶,当然是越少越好。显然,最符合哈耶克理想的政府是守夜人式的政府,而不是喜欢干预社会的政府。然而自由主义并非只有哈耶克的一种模式。正如罗斯福在大西洋宪章中强调的自由:信仰自由;言论自由;免于恐惧的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我认为,这四项基本的自由其实各自对应着自由的四个层次。信仰自由体现人的心灵的或感受的自由;言论自由也就是表达的自由——包括表达的内容、表达的形式、表达的途径的自由;免于恐惧的自由意味着身份的自由,因为只有作为一个自由的公民,才能不再恐惧来自各种强制性权力的暴力威胁;而最后的,也是最关键的免于匮乏的自由,说的是实践的自由,一个人只有当他不会遇到必须生活物资的匮乏时,才能真正去追求自己的愿望的实现,否则很有可能迫于生活需要而受制于人。不能说哈耶克与罗斯福的自由观念相去甚远。事实上,哈耶克是政治哲学家,他并不需要对如何在现实层面实现并保障自由负有设计方案的责任,而且当他的论述涉及现实的时候,也显示出一定程度上的无知。而罗斯福是政治家,他的任务就是提出现实的政治愿景,并告诉人们他所设计的实现这个愿景的路线。因此,哈耶克从他对自由的高度概括的表述出发所做出的一系列推论,有的符合罗斯福的自由愿景,有的不符合,也就不足为奇了。典型的就是,在哈耶克的体系中,实践的自由并未被给与高度的关注。他用坠落悬崖的人受自然条件限制无法做出“自由”的选择但实质上仍然是“自由”的这一比喻,告诉人们他的自由不保证你能够凭借自由作出实践。但是,由于社会条件造成的人的现实选择的“不自由”呢?只要这种社会条件是经由自由的社会竞争而形成的,对于哈耶克来说,处在这种社会条件下的人,与掉下悬崖的“自由人”一样,也是自由的。对哈耶克来说,威胁自由的“强制”可以来源于具体的个人或具体的机构、组织,但不会来源于无形的社会力量。这一点也是哈耶克自由主义最被抨击的地方。必须承认,马克思对于“异化”的论述是具有极其深刻的社会学和哲学的洞见的,被异化了的人,尽管拥有自由的身份,却事实上不拥有自由的实践。名义上无产者可以在劳动力市场上自由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然而在劳动力资源近乎无限的情况下,无产者之间的自由竞争只能使自己的境遇越来越悲惨,他们除了坐以待毙或以越来越接近极限工资的酬劳被雇佣以外,没有任何自由的选择可言。

(二)个人与群体思想辨析

对于哈耶克自由思想这些“瑕疵”的评价是基于后人本理念,对于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整合而来。对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整合提出了这样的基本观点:个人与群体实际上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有个人就有群体,有群体必有个人,在哲学观点上,不存在没有群体的个人,因为当我们说出“个人”这一概念的时候,实际上同时诞生了“群体”这一概念。主张自由主义的哈耶克可能忽视了这一点。所以在为经济的自由主义警示计划的危险后果时,他对集体主义理解过分偏狭了。这让他忽视了集体主义的好处,让他的自由主义思想不够牢固,他特意强调“自由主义不是自由放任”,却没有认真分析自由主义和自由放任的清晰的分界线何在。让他忽视了在计划经济通向奴役的路上,有岔路口通向更好的未来,这一疏忽,主要反映在计划的确是不可避免的、人类的道德、价值观和意识是在进化的,并非一成不变,以及哈耶克带有美好愿望的自由主义未来显得空泛和不切实际。哈耶克仍然是站在西方文明为中心的基石上来理解世界和创建其自由主义思想的。哈耶克如果不仅仅在欧洲游历,如果他看到大英帝国殖民地人民的生活,不知是否会对他的自由主义未来产生反思。哈耶克的理论是并不是完美的,如果说沿着不受控制的计划经济可以走向奴役,那么应该说,这条道路只是庞大的路网中比较大的一条,这条路比较光洁平坦,更易于成为极权主义的选择。但同时应该看到,在这条道路的某些地方存在着若干岔路口,通向意识进化的终极,沿途会经过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繁荣。这些岔路目前不大,但终有变大、成为大路的一天。既然人类已经进化了这么多年,已经将同时出发的其他高等动物甩在身后,我们就应该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要有信心。哈耶克是20世纪西方著名的政治思想家、新自由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其自由主义思想影响深远,其有关市场经济思想以及个人自由、国家权力等思想,不仅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有着重大的影响而且深深影响着当今世界。在当下的社会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审视重新其自由主义思想。当然,哈耶克的自由主义思想瑕疵无碍其思想的伟大。

三、哈耶克自由主义思想的现实意义

哈耶克的自由主义思想“生不逢时”,在当时没有成为主流。不过,这并不能掩盖他的自由主义思想的光芒。随着社会主义阵营的分崩离析以及计划经济的失败,哈耶克的自由主义思想开始逐渐被更多的人认可。哈耶克反对的是以集体主义之名谋私的制度安排,反对专政体制下的极权政府,反对的是政府过多干预个体自由选择的领域,反对的是政府取代市场,以共同目标(而这种目标往往是单一目标)名义配置资源,忽视了个人需求和次要需求,反对的是政府干预私人生活,对个人进行思想专制。上个世纪40年代,二战结束后,世界上已经存在了意识形态的争议,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分别是人类对发展道路的不同探索。在目标上三者都是一致的。哈耶克也认识到了这一点,他说不同主义之间的差异不在于目标,而在于手段。关于手段,核心是政府还是市场配置资源。他指出社会主义体制下政府配置资源的各种弊端,一是政府不可能掌握所有决策信息,决策具有盲目性;二是政府为了追求共同目标而忽视个体目标。而且计划往往针对单一目标,不能顾及个体的次要目标;三是计划容易导致极权和专制。如果说这本书的最大价值是为市场和竞争辩护,那么对于今日世界的指导意义不大。毕竟这本书出版之日的世界格局和形势已发生巨变,当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泾渭分明,而今日却呈现趋同趋势。中国也侧重市场,英美等自由主义国家也注重政府的宏观调控,政府和市场的二元争论不再是那么的激烈了。哈耶克也承认平等的重要性,他指的是机会平等,同时支持政府向公民提供必要的保障,比如社会保险和救助,因为有些风险个人是无法预防的。政府和市场的争论过去存在,现在存在,以后还会存在。不同的是,不同时代,不同的形势和社会经济生活所需要的力量存在差异,政府与市场的争论是工具之争,关键是利用好这两个工具。

在当下的中国,我们不仅需要罗斯福式的自由主义而且还需要哈耶克式的自由主义。无论罗斯福式自由主义主义,还是哈耶克式的自由主义思想,他们都是自由主义环境下生长出的思想,他们并没有对自由主义的基石进行彻底的挑战,但是他们并没有停留在古典的自由主义的层次上,而是清楚地意识到,在那样一个时代,真正的自由主义者所肩负的责任。同样,我们也应该思考,当下的中国,结合我们的基本国情,我们在这样一个转型时代,作为这样一个社会中的自由主义者,我们所肩负的责任。

[1][英]F·A·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M].邓正来译.北京:三联书店,1997.

[2][美]布鲁斯·考德威 尔. 哈耶克评传[M].冯克利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3][英]F·A·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M].王明毅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4][英]F·A·哈耶克.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M].邓正来译.北京:三联书店,2003.

[5][英]F·A·哈耶克.致命的自负[M].冯克利,胡晋华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曹倩楠,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15级中外政治制度研究生。

猜你喜欢
哈耶克自由主义政府
哈耶克法治经济思想及其方法论的批判分析
法律方法(2022年1期)2022-07-21 09:20:20
必须宣布新自由主义已完结。下一步何去何从?
英语文摘(2019年8期)2019-11-04 00:57:36
严明党的纪律,克服自由主义——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导读
反对自由主义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支部建设(2019年36期)2019-02-20 13:21:22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中国卫生(2015年10期)2015-11-10 03:14:22
至善自由主义和政治自由主义
哈耶克经济制度思想的哲学基础简析
现代企业(2015年9期)2015-02-28 18:57:15
大师的江湖
新领军(2013年6期)2013-04-29 00:4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