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河南 开封 475000)
大三、大四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动机的关系研究
侯静怡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河南开封475000)
为了解决大三、大四学生的厌学问题,改善大三、大四学生的学习状况,也为对现在的大学教育方法提供指导,我们采用假设检验和相关分析的统计方法来探讨大学生学习动机与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以140名大三、大四学生为被试,采用Ralf Schwarzer等人编制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由池丽萍、辛自强修订的学习动机量表进行研究。
大学生;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
近些年来,学习动机和自我效能感一直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发现,现今有很多学者也在探究大学生学习动机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而且对不同专业、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地域的大学生进行了区别性的研究。为了更进一步探究其深层原因,笔者决定进一步研究大三、大四学生学习动机与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
采用集体施测和个别施测的方式,量表采用Schwarzer及其助手等人编制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Amabile等人编制,池丽萍和辛自强修订的学习动机量表,测试时间为十五分钟,十五分钟后收回问卷。被试取样于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理工大学、西北农林大学和河海大学等高校,从中随机抽取了152名大三大四的学生为被试,平均年龄22.4岁,共发放问卷152份,收回有效问卷142份,回收率为93.42%,采用随机抽样方法。
(一)大三、大四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现状分析。为了探讨大三、大四学生在性别、年级、专业的人口学变量上存在的自我效能感差异,笔者运用T检验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不同性别、不同专业的大三、大四学生在自我效能感的得分上没有显著差异。大三、大四学生在自我效能感得分上差异显著,且大三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大四的学生。
(二)大三、大四学生学习动机的现状分析。为了探讨大三、大四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性别、年级、专业上面存在的差异,笔者运用T检验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在追求回报的动机维度上不同性别的大三、大四学生的得分存在显著相关,男生追求回报的动机强于女生的;而大三、大四学生在学习动机其他维度上得分差异不显著。而不同年级的大三、大四学生在学习动机各维度上的得分没有显著差异。大三大四学生在学习动机中的挑战性维度上文理专业得分存在显著差别,且理科的挑战性动机强于文科的;文科、理科生在学习动机其他维度上的得分没有显著差别。
(三)大三、大四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动机及各维度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大三、大四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动机呈显著正相关,与学习动机维度上的挑战性、热衷性和关注人际竞争呈显著正相关,与依赖他人评价、选择简单任务和追求回报不存在显著相关。为进一步探讨自我效能感对学习动机的影响,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以自我效能感为自变量,运用一元回归分析法进一步分析,得知大三大四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对学习动机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一)大三、大四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基本特点
1.大三、大四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性别特点。本研究表明,大三、大四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在不同性别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可能因为在社会多元文化发展背景下,女性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所以自我效能感水平与男性没有差异。
2.大三、大四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年级特点。本研究表明,大三、大四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差异,且大三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大四学生,笔者分析有以下原因:首先,大四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团体,处于人生重大转折期,面临就业、考研等各方面压力,种种挫败感导致一些人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自我效能感降低。其次,大三阶段学生知识已掌握许多,少了大一时期的迷茫和大二的彷徨,所以自我效能感相对较强;最后,大四学生普遍对问卷调查工作存在抵触心理,不愿积极配合,敷衍了事的情况也会导致他们自我效能感偏低。
3.大三、大四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专业特点。本研究表明,大三大四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在专业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证明不同专业对于自我效能感不存在显著影响。
(二)大三、大四学生学习动机的基本特点
1.大三、大四学生学习动机的性别特点。本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性别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学习动机维度上,男生追求回报的动机强于女生的。这可能是因为男生更注重成功,重视对个人和社会利益的追求,所以重视回报;女生则相反,害怕失败,较少追求成功,所以追求回报的动机低于男生。
2.大三、大四学生学习动机的年级特点。本研究表明,大三、大四学生学习动机不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是因为大三学生课程较多,他们的学习动机也就比较高,而大四面临就业、考研、考公务员等很多选择,压力很大,学习动机自然也就强。
3.大三、大四学生学习动机的专业情况特点。本研究表明,大三大四学习动机在专业方面不存在显著相关,但是在学习动机中的挑战性维度上文理专业存在显著差别,且理工类的挑战性动机强于文史类的,由于文史、理工本身的特点使得理工科学习任务中的挑战性体验比文史科更具体、清晰,有吸引力,所以理工科学生的挑战性动机比文史科学生的更容易激发和维持。
(三)大三、大四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动机的关系。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动机呈显著的正相关,尤其跟内生动机呈显著地正相关。一般来说,自我效能感越高的学生他们具有较高的内生学习动机,倾向于选择那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对于学习的热衷性更高。并且,自我效能感也能很好地预测大学生的外生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他们一般不会注重外在回报,更倾向于选择困难且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且他们自我效能感越强,越不注重他人的评价和看法。
自我效能感可以通过影响人们对事情的认知和决策参与到人们的实际生活中,通过对认知的调节作用,自我效能感能够影响人的情绪状态而影响人们的选择过程从而最终影响行为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当中,动力的因素是一直存在的。班杜拉提到,自我效能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的行为动机的强弱,而人的行为动机的强弱对于活动结果有着很强的预测作用。并且,自我效能感能够影响人们对活动的选择、问题解决的策略以及对结果的归因模式,因此,自我效能感对人的行为调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他们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并能够坚持到底,最终使任务得以完成。而任务的完成又印证了最终的预期,继而更加增强了个体的自我效能感,这样个体就会被激发出更强的学习动机。
(1)大三、大四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总分在不同年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在不同性别、专业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2)大三、大四学生的学习动机在不同年级、性别、专业之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3)大三、大四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自我效能感直接对学习动机产生影响。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刘惠军,王斐.1994-2002年国内学习动机研究状况分析[J].教育探索,2004,(12):106-107
[3]Ohlhausen MM,Meyerson MJ,SextonT.Viewing innovation through The Efficacy-Based Change Model:A whole language application.Journal of reading,1992,35:536-541
侯静怡(1991-),女,汉族,河南焦作人,硕士,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应用心理,管理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