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光祖
摘要:《数学课程课标》指出:数学是人们在生活、劳动和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它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还为其他学科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具有数学学习的好习惯是学好数学的根本保证。
关键词:倾听与阅读;思考与合作;发现与应用;整理与构建
G623.5
一、培养学生专心倾听和认真阅读课本的好习惯。
要让学生认真专心倾听,教师在个人魅力上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注意作为一种心理活动, 这就要求学生首先要在心 理上接受所学学科, 只有他们主动地接受这门学科, 他们才会在上课时控制自己的行为去主 动地学习。所以,在平常的教 学中,可以经常利用丰富的表情、变化语调音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既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习惯。 学生阅读课本上相应的内容,其目的也是为了加深理解课本的有关知识,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引导学生从小养成阅读数学课本的良好习惯,一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先讲后读。这是指对课本中学生不易读懂的内容,教师先讲,然后再指导学生阅读,这时教师的讲解目的是帮助学生扫除阅读障碍。 先读后讲。教材中有些内容并不难理解,或者是在一个单元里,虽然例题不尽相同,但是运算方法却大体一致,在教学时,可让学生带着教师事先提出的问题去阅读课本。先演后读。高年级学生学习“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时,由于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应用题的基础,所以教师可先让学生演练例题或习题,如把书上例题中的百分数改成分数或小数,然后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研究改编前后的例题,以引导学生比较“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两种应用题的异同,这样有利于学生自己明白数学知识的连贯性,从而把旧知识联系起来学习。边读边讲。解决学生学习中碰到的疑难问题,或者上单元复习课,教师可采用一边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上的有关内容,一边作指导性讲解的方法,以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这样做能集中学生听讲的注意力,也能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从而使问题得以及时解决。还有很多培养学生阅读数学课本习惯,从而提高学生阅读课本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赞可夫有句名言:“教会学生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 数学是思考性极强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低年级的学生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主观意识差,在课堂上容易跟随大流,别人说什么,他也跟着说什么,不经过自己的思考。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创设思考的情景,在提供思考材料的同时,要给学生留足够的思考时间,提问学生时,要多方考虑,照顾各种层次的学生。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可以让优生多发言,鼓励他们多开动脑筋,让他们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助精神,团队观念和交流能力,并在思想的碰撞中并发创新的火花。如:我在教学《统计》时,先给学生播放一段路口视频,让学生统计在一分中之内过往的车辆有几辆货车、几辆面包车、几辆小汽车,几辆公共汽车,一遍放完后,很多他同学都说:“老师,太快了,再来一次。”我不吭声,满足了他们的要求,再播放了一次,播完了以后,同学们还是来不及记录。然后我问学生:为什么看了两次都为未能记录下来呢?你们在小组里讨论一下,有没有办法能又快又准确的记录下来呢?同学们各抒己见,很快就想到了分工合作,有的组员记录面包车、有的记录货车、有的记录小汽车、有的记录公共汽车,1分钟视频播完后,各个小组都有了统计结果。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明白了一个人的量力有限,自然而然就进行了小组合作,从而使合作成为学生的一种需求。
三、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好习惯。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积极的创造条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尝试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来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数学就在身边。学生从中应用好并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培养学生整理知识、构建知识结构的好习惯。
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整理、内化的知识,进而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个性化知识结构的思维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整理知识,构建合理的、有利于后继发展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学会一些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为创新提供一定基础。如:我在教完“5的口诀”时,给学生出了很有兴趣的一道题,我问:你知道罗老师今年几岁吗?猜出来有奖品哟!学生们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然后出示一幅有规律排列的糖果图,横排7颗,有5排我接着说:“罗老师的年龄数隐藏在这幅糖果图里,看谁能很快数出一共有多少颗糖果的办法。”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说:我把7看成6,就有5个6,再加上5就是35;有的说:我先看成5个5,再加2个5-------。就这样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得到进一步整理与内化。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结构的能力离不开老师的指导,教師除了课堂上的示范表演及课后的辅导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比赛、讨论等活动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发掘知识结构的能力不断提高。
总之,指导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结构的过程应当是知识、方法、能力
协调发展的过程。知识是能力的基石,方法是能力的阶梯,而能力又是
开拓知识尝试和改进方法的根本。因此,在指导学生整理知识结构的过
程中要注意三方面的有机结合,力求达到知识、方法和能力的同步发展
虽然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一朝一夕之事,但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活跃,接受新鲜事物快,因此,只要教师引导得法,训练效果好,就可以使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的速度加快,并使良好的学习在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中扎根、结果。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