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美圻
Analysys易观《中国IP市场专题分析2017》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文化娱乐产业规模预计3505亿元,同比增长11.8%。报告分析,内容时代的整体IP市场趋于理性化,如何高效孵化IP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文学作品仍是IP市场最大的IP源,但IP开发还没有形成健全体系,距离成型的标准或模式还很远。由此可见,一条完整的IP产业链条正在形成当中。
IP的一大部分重要源头掌握在作家手中,一部好作品的变现形式开始多元化,变现能量也不断倍增。一部文学IP早期只能進行改编权交易,现在除了影视剧改编外,还能进行游戏、衍生品甚至独立创建品牌的IP交易,交易额也从早期的十万级跃升到千万级。
一时间,IP热潮和交易“神话”带动着更多互联网写手出现。据统计,阅文、起点、创世、塔读、晋江等知名原创小说网站注册的湖北籍作者就有8000人之众,这其中常年创作并获得稳定收益的仅有70余人。从起点文学起家的唐家三少,如今有过亿元版税的年收入;网络作家猫腻的年版税有1700万元;作家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去年版税收入约为380万元。
对于郭敬明、韩寒这些明星作家来说,他们的商业价值主要体现在传统电影的票房上。韩寒和郭敬明已经完全掌握了电影的商业属性,几乎形成“作品=电影IP”的商业模式。但在互联网时代,前面两位家喻户晓的作家在变现能力上,却未必能胜出唐家三少这样的网络作家。
基于商业诉求的迥异,加上原创题材与数量的区别,以唐家三少为首的网络作家们比起不断上“头条”的传统作家,更像是“闷声赚大钱”的群体。从2012年开始,唐家三少就以3300万元年收入“碾压”所有网络作家,荣登榜首,这是他前面5年的版税总和。2013年他有2650万元入账,如果按照每年平均来算,一年时间年收入涨了4倍。到2014年,三少入账是5000万元。光是靠写小说赚版税,唐家三少花7年时间赚了1个亿。这个看上去略有些天文的数字刚刚又被刷新,“2015年的版税收入共计110,000,000元”,这里面还不包括其他版权收入,仅仅是版税。
从2010年开始,很多影视界人士不断说服唐家三少踏入影视圈,坐拥十余部系列小说的唐家三少,最终选择与大神圈公司签订IP合作协议。
郭敬明、韩寒、张嘉佳、刘同等作家正式攻入影视圈后,几乎如出一辙地选择了“运营先行”商业模式——先把IP运营成电影,从而顺利从作家转型成为电影人。当然,郭敬明和韩寒意识到自己原创生产力下降的现状,他们并不打算继续原创下去,转而开始培养新人,运营新人创作出来的新IP。郭敬明旗下的落落和安东尼就是极突出的范本,郭敬明将两人的作品改编成电影,并亲自担任编剧或导演。韩寒签下了新人作者张皓宸,并开始筹备将其作品改编成电影项目。这种模式虽然可以复制出新的韩寒、郭敬明,但是风格和题材的雷同不可避免。
必须承认,与传统作家相比,互联网中诞生出来的作家有着截然不同的思维模式,这也是传统与互联网思维的差异。谈及规划,唐家三少有这样的思考,“对IP未来的影视化都有详细规划,会逐步推出,大概1年内会有3部电视剧和1部电影开机。但我们也不会一下把所有的IP都出售,只会找最优秀的合作方,配合合作方共同操作。我会自己投资,配合制作,甚至会担任监制,一起审核剧本,一起把自己的IP做到最好,这样整个IP才能提升价值。”
目前,唐家三少手里有15部IP著作,其中仅《斗罗大陆》IP就包括四大系列:冷兵器时代、热兵器时代、高科技时代,太空时代……而《斗罗大陆》的后续撰写仍未完结。三少说:“仅这样一部由14本著作组成的大IP,未来就具有25—30部电影的体量。”
对于《斗罗大陆》IP的终极目标,三少的蓝图清晰明确——“以IP为核心的主题公园,再以主题公园为核心的商业地产,做中国的迪士尼。”《斗罗大陆》只要拍摄5部电影,就可以开始运作地产项目。当第一部电影上映时,后续的同系列小说还在连载中,IP和市场不断进行互动。看一个系列电影,看50年,当第10部电影公映时,主题公园也完成了。后边20部电影还在推动主题公园的市场不断完善,这其中还不包括其他的十几个大系列IP。“中国的‘复仇者联盟我早就写出来了——叫《神界传说》。”说到自己的内容矩阵,三少语速不断加快,整个人也亢奋起来。“如果能像J.K.罗琳的《哈利·波特》那样,用中国IP向全球输出中国文化软实力,才是一部IP最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