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寿司里藏着海市蜃楼

2017-04-06 20:54Apple
财富堂 2017年2期
关键词:热茶次郎海苔

Apple

2016年11月22日,我被一阵强烈的摇晃惊醒,躺在床上就像是躺在行驶在崎岖山路的大巴里,房间里的窗帘与镜子发出沙沙的响声,紧接着房间的警报就响了,用日文与英文播报告知刚才是地震,电梯暂停使用。我打开手机看了一下,时间是早上5点59分。整个摇晃的过程大约持续了一分钟。这是我第一次亲身经历地震,没有惊慌,想起中午要去寿司之神吃饭,翻了个身继续睡觉。

早上起床后同行的友人一再强调去寿司之神吃饭是一件很隆重的事情,告知我与另一女孩不可擦香水,我刚洗完澡身体上擦了身体乳,让她鉴定一下是否可行?她用坚定的语气跟我说:“再去洗一次澡,洗完什么也不准擦。”说完她就下楼去洗头化妆了。我听话地再次冲洗身体,在我的印象里但凡需要特意沐浴熏香之后所行之事都是神圣的仪式。我对着镜子里的自己说:“只是去吃一个寿司而已,会不会太浮夸了一点,小野次郎的寿司真的这么神吗?”

网上关于小野次郎的文章有很多,基本上以大卫·贾柏的纪录片或出版书籍里的论调为主。而我在去之前没有看过任何的介绍,我相信自己的体验会给我最好的答案。穿过银座地铁站,在C6出口的通道处有一间星巴克。从小小的岔道走上去,是银座一间写字楼的地下一层。“数寄桥屋次郎”的店就在这里。

这间只有10个座位的餐厅,规矩是这样的,请坐,上热茶,然后请你在半个小时内严肃地吃完20个寿司。除寿司之外不提供任何其他食物。

我们到达的时候里面已经有四位客人在用餐,一身白衣的服务员让我们把手机等杂物放在桌子下面,不准拍照,然后上热茶,小野次郎与他的大儿子祯一站在我们面前工作,我向他们点头微笑致意,他们用眼神回避我,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像一个即将要上战场的战士一样专注在手上的动作。这样的气氛让人不由自主地挺直脊梁,保持沉默。

第一贯寿司上来,是鲽鱼,次郎店里的招牌。鱼身带着一种微微的爽脆,米饭的酸与鱼结合在一起,会有一种很饱满的鲜味。米饭的温度比一般的寿司店略高,大概比体温稍高些,从头到尾,都是这个准确的温度。我们面前的热茶不停被续上,应该也是为了保持杯中茶水温度的关系。第二贯是墨乌贼,糯却弹牙。当每一贯寿司放在你面前黑色的碟子上时,你必须要立刻把它吃掉,你的面前有五双眼睛用余光扫视着你。气氛紧张。以至于我从第三贯寿司起,我都闭上眼睛来吃,假装自己在海边。第七贯是著名的小鳍,是手握寿司中的头牌,小鳍与青花这类鱼都需要经过醋化发酵,加工繁琐且极难掌控,稍有不当便腥臭无比,夏季里小鳍叫新子,每年到了夏天,著名的寿司店里的新一批新子都是话题。小野次郎的手握小鳍,尾部尖端稍稍向右扭转,体态灵动优雅。像芭蕾里面的一个附身动作。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酸的缘故,我竟然吃到有点想哭的冲动。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在师傅不苟言笑的扑克脸注视下,我小心翼翼地试图用舌头辨别每一粒米饭与鱼肉之间的微妙关系,好让它们能够在我的喉咙里欢呼。

此刻的我也许体验到了如何吃出匠心精神。毕竟全身的意念力都停留在口腔,一个念头刚过。虾来了,用巨大的明虾来做,不是像传统做法那也事先煮好冰起来,而是现煮,这样微热且弹牙,又特别鲜。并且虾里面要有很多膏,啊!真是一种老派的满足感!找到了地主的感觉。

事实上,如果是第一次来品尝小野次郎的寿司,如果你的舌尖上没有一条金线的话,是很难体验出幸福感的,因为整个餐厅都包裹在一种冰冷的仪式感里面,师傅的脸上都挂着一串孤独的冷,拒人于千里之外。黑色的碟子上遗落一颗米粒,眼尾余光一闪,内心的负疚感就会促使你赶紧把那米粒吃掉,随后拿着白色抹布的手即刻将碟子擦拭干净,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口热茶,长长地呼出一口气,来自北海道的北紫海胆又落在你的面前,微微有点冰冷,海苔厚且烤得很香,这不是当下时髦的那种性冷淡风海苔处理方式,厚实的海苔味道饱满香脆无比,一口下去米饭的温度与冰冷的海胆相遇,就像一个情人的拥抱。借用冯唐的一句话:“春风十里不如你”,来不及细想上一分钟的高潮,一连串的情话又在你舌尖跳跃,星鳗的酥是干净不腻的鲜甜,像手指利落地敲打过琴键,留下一串忽低忽高的音节在空气中渐渐隐去……

我仔细观察了小野次郎的握寿司的手,虎口处的皮肤呈黑紫色,我不确定是不是因为这个部位的用力所致,他说握寿司的力要像握住刚出生的小鸡一样。一贯寿司从他手里到碟子上大概是40秒,我需要在一分钟内送到我的嘴里。

快是小野次郎的本领,没有这个快,寿司就没有那么好吃,这是他70年的经验磨出来的速度,每一天的味道都逃不出他的手掌心,始终如一。30分钟左右吃完了20贯寿司,全程没有寒暄,只有眼神错会时示意的友好。省略下来的所有情感都交给食物与身体。对于我这样社交微恐症患者来说,我很习惯这样的用餐气氛。这种距离感不必要有夸张的表情与肢体来表达,一切都是内心戏。

眼前这位老人身上那缕光阴的平静,散发出修行者的光芒,他用了70年来做眼前这件事,每一天,每一次都重复着相同的动作,在重复中渴望再找到一些新的光芒。“每一种食材都有最美味的理想时刻,要把握得恰到好处。”

在他的店里,为使章鱼口感柔软,不似橡胶那么僵硬,要对之按摩40分钟,为呵护米饭的弹性,其温度要贴近人的温度,做学徒,先要练习拧滚烫的毛巾,随之是用刀和料理鱼,大约十年后,你才会上台煎蛋……他们都是完美主义者,会找到最好的食材,用自己的处理方式,不在乎金钱和成本,而只为做到最好,重复一件事,使之更加精益求精,但永无止境,没有人知道真正的巅峰在哪里。

回来后我看了一遍关于小野次郎的纪录片,小野次郎出生于日本滨松,原本也算是小户人家的少爷,然而7岁时,父亲突然离开,从此音信全无,家境随后陷入贫寒,小小年纪的他不得不承担起家庭的重担,在割烹旅馆开启了料理人的学徒生涯。昭和四十年,天蝎座的小野次郎在东京银座的数寄屋桥次郎正式开业。从此开始了一场华丽的表演。日本的食评家山本益博用“协奏曲”来形容次郎的套餐,分成三个乐章,第一乐章是平目,竹荚鱼和金枪鱼等经典菜式。第二樂章为文蛤,明虾,针鱼等季节性菜色,仿佛是一段即兴演出,最后是海胆,贝柱,鲑鱼卵等传统料理,是完美的最终乐章。看完纪录片,我想再吃一次。

猜你喜欢
热茶次郎海苔
喝热茶可降低青光眼风险
风靡一时 《寅次郎的故事》
茶凉了
寒夜
回乡
健康吃海苔,“钠、碘”是重点
美食诱惑零抵抗 兼职拍摄小次郎
海苔
菊次郎的夏天
天上下起了海苔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