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隆文
摘要:大学本应是汲取知识的圣地,如今的大学校园却充斥着逃课的恶劣风气。有些高校为加强学风建设采取各种措施,却招致学生的强烈抵触。基于此,本文以安徽师范大学花津校区为例,调查了大学生的逃课现象,分析了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希望为高校改善大学生逃课的不良风气提供帮助。
关键词:大学生 逃课现象 归因研究
据权威调查显示,高校专业课逃课率在20%左右,基础课逃课率在25%以上,而哲学等公共课逃课率则高达50%。如今,在大学校园中,大学生逃课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普遍存在这样一个现象:课堂上,学生寥寥无几,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去上课,甚至出现了“大学逃课族”。
高校为加强学风建设,采取了各种措施,但招到了部分学生的强烈抵触。基于此,笔者研究了大学生逃课的现象,并进行了抽样调查,旨在解决大学生的逃课问题,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教学质量。
一、研究设计
1.研究方式与抽样方案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是简单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相结合的方式。笔者从安徽师范大学花津校区的10个学院中随机抽取了3个学院,即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美术学院和历史与社会学院。由于大四学生基本离校,所以不在抽查之列。每个学院随机抽取300人,其中按大一、大二、大三三个层次各随机抽取100人,且三个年级按男女两个层次各随机抽取50人,共计9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笔者总共发放九百份问卷,有效回收900份。
2.研究内容
问卷设计为基本资料、逃课内容、逃课行为检测和对策建议四个部分。首先,调查在校大学生的基本情况;其次,调查在校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有无逃课等基本情况;第三,笔者调查了学生对逃课行为的自我检讨;最后,笔者研究的重点内容是关于当前在校大学生逃课状况的建议。其中,笔者重点关注了“是否应该把出勤率作为综合测评的一项指标, 并与奖学金挂钩”“教师应该怎样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家庭所给予的良好学前教育是否有利于抑制孩子后期的逃课行为”“社会经济形势的千变万化、就业前景的变幻莫测以及消极的社会思潮对大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在校大学生们应该怎么样使自己专心投入到大学课堂”等问题。
二、调查结果与数据分析
1.调查对象的基本资料
本次調查分层抽取男女各450人,共计900人,其中大一、大二、大三各300人。
2.调查内容
(1)大学期间是否逃过课的问题
在调查的900位在校大学生中,有100人从来没有逃过课,90人基本不逃课,90人经常逃课,其余620人偶尔逃过课。经常逃课和从不逃课的大学生都只占10%,80%的学生基本不逃课或者只是偶尔逃课,这说明大部分学生还是受群体影响比较大。
(2)对逃课的看法
调查表中对逃课的看法有四个选项:选项①,逃课是不对的;选项②,偶尔逃课一两次无所谓;选项③,有些课不得不逃;选项④,不逃课不算大学生。超过60%的学生选择了偶尔逃课一两次无所谓。
只有一小部分人选择了选项④,大部分人认为偶尔逃课无所谓,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并不认同“不逃课就不是大学生”这个观点,说明大部分学生不经常逃课。
(3)逃课类型
本次问卷设计把逃课类型分为:①《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公共课以及选修课;②英语课;③专业课;④视情况而定。27%的人不喜欢英语课,专业课逃课现象少,有超过半数的大学生会根据课程的重要程度、教师的严厉程度以及课堂的吸引力等因素考虑逃什么课。
(4)逃课后做什么
笔者大致把“逃课后做什么”这一问题设计了睡觉、上网玩游戏、看电影、上自习室、去图书馆、运动、逛街、做兼职、陪男女朋友九个选项。笔者通过调查发现,450人逃课是因为睡懒觉,190人逃课是做兼职,约20%的人逃课去图书馆,还有些人逃课陪男女朋友,甚至沉迷网络游戏。
(5)逃课原因
据统计,21%的学生觉得期末考试前,教师会划考试范围,所以才选择逃课;20%的学生因为教师不经常考勤,所以选择逃课;18%的学生因为上课无聊,所以选择逃课。与此同时,25%的学生因为别人不去,所以我也不去上课;7%的学生是因为有更重要的事,所以选择逃课;5%的学生因为不喜欢任课教师的教学方式,所以选择逃课。
3.逃课行为的自我检讨
根据笔者的调查,30%的学生在逃课后,心里会感到不安,但很快就会消失;30%的学生逃课后会有负罪感;10%的学生会觉得逃课已成为习惯,没有不安全感;极少数的学生认为逃课后感觉很爽,会继续逃课;26%学生因为只是偶尔逃课,所以心里没有负担。
4.逃课原因分析
为什么逃课问题盛行全国绝大部分高校呢?笔者大致归纳出以下原因:
(1)学生方面
首先,有的学生是被调剂进校,所以对所学专业缺乏学习兴趣;其次,对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最后,部分学生集体意识差,以自我为中心,沉迷网络,缺乏积极的学习态度。
(2)教师方面
有的教师不问学生逃课的原因,直接指责学生,所以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改进。大部分学生都觉得教师的讲课方式很重要,他们喜欢有激情、有个人魅力的教师,因为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听课欲望。此外,学生还希望教师更多地关心他们,可以讲讲他们不知道的奇闻趣事,和他们做朋友。
(3)学校方面
由于高校扩招,导致图书馆、教室等有限的资源不够用。有时,上百人同时上课,教师一个学期就点一两次名,在考试前圈划考试重点,考题过于简单,这都是导致学生屡屡逃课的原因。此外,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严重滞后,学生宁可逃课去学习英语、考驾照,也不愿意学习专业课程。
(4)家庭方面
家长对高校的理解存在偏差,严重缺乏与学校的必要联系。他们完全把子女交给学校,孩子做决定的机会多了,不受拘束,于是容易发生逃课的行为。
(5)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金钱万能”“读书无用论”等观点,对大学生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同时,社会的不良环境也在侵蚀着大学校园,如网吧、KTV……给学生逃课创造了环境。
对于大学生逃课现象,我们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大学生的自律性差;其次,学校教学管理理念落后。逃课其实也是一种选课,大学生会在自己喜欢和不喜欢之间做出去不去上课的选择。因此,解决学生的逃课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教师仅靠点名和挂科等强硬制度终究不是良策。我们期待的是,高校管理应更加人性化,尊重学生的求知选择,更亟须打破单一的传统课堂教学理念,采取灵活有效、生动形象的课外模拟课堂教学方式,引导大学生研究和学习。同时,教师应开通一个完善的渠道,以保障学生教学反馈的权利。
三、建议
综上可知,要想解决大學生逃课行为,教师必须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与时俱进,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创新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氛围,从而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分析调查统计结果,笔者发现82.5%的学生认为教师应该改善课堂教学方式。可见,课堂和教师是导致学生逃课的首要因素,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压抑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目前,很多高校的教学改革也只是在传统的教学评估机制之下亦步亦趋,高校教学改革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在这种机制下,教师缺乏动力,鲜有创新精神。通常,学识广博、幽默诙谐的教师容易被学生接受,所以教师要密切联系课堂教学与学生学习,建立基于良好的教学效果评估管理机制的教学和课堂管理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从而构建和谐的课堂秩序,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参考文献:
[1]孟范成,柯芳.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2,(5).
[2]庄玮,阳荣威.高等教育服务视角下大学生逃课行为分析[J].江苏高教,2008,(6).
[3]马雅菊.基于学生视角的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分析[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8).
[4]陆海燕.推进教学改革中的误区、盲点及对策[J].重庆工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9,(4).
[5]郑新夷,管晶晶.大学生逃课行为和心理控制点的归因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9).
[6]张祖群.基于逃课调查的现象学解读:逃课机理与教育反思[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