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珠棋福建省长乐市古槐镇畜牧兽医站福建长乐350205
鸡绦虫病的防治体会
张珠棋福建省长乐市古槐镇畜牧兽医站福建长乐350205
鸡绦虫病是一种常见的鸡肠道寄生虫病,各种年龄的鸡均易感,雏鸡最易感,通常引发鸡排稀薄粪便、消瘦等症状,蛋鸡还出现产蛋率下降、蛋壳颜色变浅、蛋重轻小、畸形蛋增多等症状。在野外放牧的鸡要经常采用阿苯达唑或氯硝柳胺进行防控。
鸡绦虫病防治体会
户外放养的鸡由于饲养周期长、味道鲜美备受消费者欢迎,然而野外饲养的鸡易引发鸡绦虫病。笔者近期诊疗多例鸡绦虫病病例,现就诊疗过程中的一些防治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鸡绦虫病是由膜壳科和戴文科中的多种绦虫寄生于鸡小肠引起,主要原因是由于鸡啄食了含绦虫幼虫的中间宿主(如蚂蚁、甲虫、苍蝇、蚯蚓、陆地螺蛳等)而感染。对鸡危害较大的绦虫种类主要有赖利绦虫、节片戴文绦虫、片形皱褶绦虫和鸡膜壳绦虫等,其中最常见的有鸡赖利绦虫和节片戴文绦虫,这2种绦虫均为世界性分布,对雏鸡危害尤其严重。
患鸡采食量下降、饮水增加,鸡群出现发育迟缓、大小不均等。主要表现呆立不动、羽毛松乱、鸡冠苍白,排出的稀便中可见乳白色、形如米粒大小的绦虫小节片,病情严重的可出现全身麻痹、瘫痪,无法站立,甚至因消瘦或痉挛而死亡;有的出现肠壁破裂而引起腹膜炎;部分患鸡经过一段时间后可自愈,但会影响鸡的生长速度和生产性能。
解剖可见肝脏肿大、脂肪变性呈土黄色,易碎,个别边缘有坏死区域;小肠膨大,小肠黏膜发炎和出血,小肠内有虫体堵塞,肠黏液增多伴有恶臭味道。有些虫体寄生在十二指肠会导致鸡小肠出现结节,个别部位虫体堆聚成团而堵住肠管,直肠有血便。部分鸡肠壁变薄、黏膜脱落明显。鸡空肠及回肠内容物可见粉红色分泌物,个别患鸡腹腔积水。
4.1 临床诊断观察鸡排出的新鲜粪便,若见有白色扁平如米粒大小的绦虫孕节,即可作出初步诊断。
4.2 涂片镜检刮取患鸡小肠肥厚充血处的黏膜进行压片,在显微镜下根据绦虫的头节形态进行种类鉴定。或把整个小肠剖剪开后放于水盆中静置3~ 4 h,待头节自动脱落后再进行镜检鉴定。
根据现场观察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鸡绦虫病。
5.1 预防驱虫在该病的流行地区要制定驱虫程序。平养鸡在60日龄、120日龄各进行一次常规驱虫。放牧的成年产蛋鸡在5月和8月各进行一次常规驱虫。夏秋是中间宿主大量繁殖的季节,是户外放养鸡感染绦虫的重要阶段,所以8月驱虫尤为重要。驱绦虫药物选用阿苯达唑,按每千克体重15~ 20 mg,一次拌料饲喂。或选用氯硝柳胺,按每千克体重50~60 mg,一次拌料饲喂。
5.2 治疗驱虫阿苯达唑,按每千克体重20~25 mg投喂(注意:产蛋鸡慎用该药,易引起产蛋量下降和药物残留);氯硝柳胺,按每千克体重80~100 mg投喂。按以上剂量拌料一次性空腹饲喂,一般情况下,48 h内虫体可全部排出。服药后应立即将鸡关养2~ 3 d,让鸡排除的粪便集中在一个地方,收集后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出现二次污染。
1)在春天万物复苏之时,应注意观察鸡舍周围的蚁巢,发现后应及时铲除或用药物驱杀;及时清运鸡粪并堆积发酵;夏季来临之前要对鸡舍周围喷洒灭蝇药。同时有条件的养鸡场要对地面进行硬化处理,减少蚯蚓、陆地螺蛳等中间宿主滋生。
2)实行全进全出制度。在每批鸡进出栏前后,应对笼具、水槽和料槽等鸡舍用具和鸡舍内外环境进行彻底严格清扫、2次清洗(在第1次冲洗后晾干再进行第2次清洗)和消毒,以消除黏附的寄生虫节片、幼虫、虫卵及中间宿主。从外界新引进的鸡群,一定要有隔离饲养期,以杜绝外来疫病的传入。
3)提供清洁水源。鸡群发病相当部分原因是因饮用污染水源而致,提供清洁饮用水是预防鸡群发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4)改善饲养管理条件。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放牧鸡在野外采食到蚂蚁等中间宿主。若有条件要建议采用舍饲或网上饲养、笼养等,杜绝鸡群接触到中间宿主,从根本上预防该病的发生。
5)做好预防性用药。药物预防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寄生虫病流行时间、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前在饲料中添加药物,以降低和减少寄生虫病发生的几率。目前多采用阿苯达唑或左旋咪唑进行预防性驱虫,每2个月驱1次。
B
1003-4331(2017)03-003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