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体会

2017-04-05 07:34:15宋福学方勇飞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7年8期
关键词:蜂针蜂毒腕关节

宋福学,方勇飞

(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科,重庆 400038)

蜂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体会

宋福学,方勇飞

(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科,重庆 400038)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种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我国患病率为0.2%~0.36%[1]。临床表现为以双手和腕关节等小关节受累为主的对称性、持续性多关节炎。病理表现为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血管翳形成,并出现关节软骨和骨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

蜂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是集针、药为一体的复合型蜇刺法,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研究表明,蜂毒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作用机制为消炎镇痛,改善微循环,免疫调节,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①消炎镇痛:蜂毒中所含有的蜂毒肽对烟碱型胆碱受体有选择性阻滞作用,可透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试验证实其镇痛作用、镇痛指数、镇痛时间优于强的松等镇痛药[2]。蜂毒中的透明质酸酶参与蜂毒对组织的局部作用,蜂毒成分在局部渗透和扩张,达到协同镇痛作用,蜂毒肽还抑制白细胞的异性,从而抑制了关节炎局部的炎症反应。②改善微循环:蜂毒可以抑制血小板的凝集,同时可抑制凝血致活酶的产生或使凝血酶失去活性,血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增高,从而破坏正常凝血过程[3],血液黏度降低有利于微循环改善。实验结果表明,活蜂蜇刺可使血流量增加,尤其是针刺侧局部影响较大[4]。同时蜂针能使肢体供血增加,血管充盈加快,血流阻力减少。蜂毒改善微循环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重要机理之一。③免疫调节作用:类风湿关节炎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发现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滑膜组织和滑膜液中,出现异常增多的免疫细胞(如T细胞、B细胞)和免疫分子[5]。蜂毒有较强的调节免疫作用,可提高各类免疫球蛋白,激活免疫控制系统。④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蜂毒中所含蜂毒明肽能刺激垂体-肾上腺轴,增加肾上腺皮质重量,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皮质激素增加[6],有很好的抗炎作用。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接受蜂疗,应该“告知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使,开之以其所苦”。让患者明白类风湿关节炎是可控的免疫系统疾病,蜂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是以活蜂蜂针直刺为主,是目前一种经济、简便、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与患者充分沟通,告知其具体的治疗预防措施,打消患者消极、恐惧的心理,取得患者的理解与配合。

用蜂蜇疗法最大的障碍就是蜂蜇时引起的表皮疼痛,有些患者因痛阈值较低而不能忍受疼痛而放弃治疗。因此,如何减轻蜂蜇治疗时引起的表皮疼痛尤其重要。临床发现,蜂蜇后疼痛剧烈,涂抹蜂蜜,再用左手在穴位上用指压循按、提捏,可使气血通畅而缓解疼痛。循按和提捏的频率和力度视疼痛程度而定,疼痛明显者频率快、力度大,疼痛不明显者频率慢、力度小。

蜂蜇治疗部位多采用腹背部肌肉丰厚处或者痛点。观察发现,蜂蜇穴位以肢体伸侧为好,以阳部位为佳,以肌肉丰厚处为优。蜂蜇治疗后皮肤多会肿胀,以肌肉丰厚处下针,肿胀时感觉不明显,不易察觉,更易于接受后续治疗。其次是肢体伸侧部位,伸侧反应比屈侧反应要小,运动影响不大,既使肿胀也不至于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如用屈侧,肿胀明显者可影响指、腕关节等活动。如腕关节肿胀,在伸侧腕关节阿是穴蜂蜇治疗后腕关节肿胀、疼痛较治疗前更甚,但不影响关节及手指活动。在屈侧腕关节阿是穴蜂蜇治疗后整个手掌肿胀,不能握拳、握物及使用筷子。又如第2掌指关节肿痛,在二间穴用蜂蜇治疗后,第2掌指关节立即肿胀、不能弯曲。所以选四肢远端阿是穴治疗时,应选伸侧穴位为宜。

蜂蜇治疗的另一缺点是过敏。对于轻度过敏者,每次治疗2~3针,视耐受情况加1~2针,逐渐增至能控制病情为止,最多可达20~30针。局部肿胀、淋巴结肿大、发热明显者可采用减毒法、点刺法、挤毒囊法。减毒法即是将蜜蜂先在其它物品上刺入,停留1~3s后取出并迅速刺入穴位。点刺法即在相关穴位用蜂蜇后停留1~3s即拔出。挤毒囊法是将蜂蜇入穴位,迅速挤压毒囊后拔出蜂针。视耐受程度增加蜜蜂数量,使其度过过敏期后即可按照常规治疗。对于超敏患者则放弃蜂蜇治疗,另选他法。

蜂蜇宜采取隔天治疗法。采用隔天治疗既能保证疗效,又可降低蜂蜇后的过敏反应。待疾病稳定后,治疗期可间隔1~2周,逐渐延长蜂蜇间隔时间,最长可达2个月。蜂蜇数量视病情而定,一般维持在每天10针以内。若间隔时间超过2个月以上,又接受蜂蜇疗法者,应又从小剂量开始治疗,逐渐加量。

类风湿关节炎属中医“痹证”范畴。是风寒湿邪入侵,关节、筋脉、肌肉的气血运行不畅所致[7]。《黄帝内经》中就有“蜂蜇有毒可疗疾”的记载。蜂毒味辛、苦、性平,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通经活络、祛风散寒的功效。蜂针犹如《内经》刺法中的“毛刺”,属于浅刺范畴,透过针刺皮部,直接刺激皮下表浅经脉,改善浅表血管和神经营养状态,起到调和气血、疏通经脉等功效。蜂针刺入穴位后所释放的蜂毒含有多种肽类物质,具有良好的镇痛、抑制炎症的作用,可使关节肿胀迅速减轻。因此,蜂蛰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的优点。但是,临床操作应当谨慎,一定要医患沟通良好方可操作,并从小剂量开始,以防出现严重过敏。

[1] 栗占国.类风湿关节炎[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2] 李晶华,王晓华,王宗仁,等.蜂毒肽大鼠足三里微量注射的抗炎、镇痛作用研究[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35(4):74-76.

[3] 吴围屏,刘自元,孟令玗,等.蜂毒体外抗凝和降黏作用初探[J].蜜蜂杂志,1999,19(6):3-4.

[4] 赵明.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述评[J].河南中医,2011,31(7):761-762.

[5] Newkirk MM. Rheumatiod factors:what do they tell us?[J]J Rheumatol,2002,29:2034-2040.

[6] 丁秀娟,奚桂芳.针刺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皮质醇含量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1993,12(1):24.

[7] 宋耀鸿,蔡辉.从痹气理论探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8):1056-1057.

R245.319.932.2

B

1004-2814(2017)08-0976-02

2017-03-22

重庆市应用开发计划项目(CSTC2014yykfA110019)

方勇飞

猜你喜欢
蜂针蜂毒腕关节
综述蜂毒的应用
蜜蜂杂志(2021年12期)2021-12-06 02:17:37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累及腕关节MRI表现及其分布特点研究
寒湿痹阻及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腕关节MRI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蜂针疗法
中国蜂业(2019年2期)2019-03-01 03:44:28
蜂毒的美容作用及其安全性
中国蜂业(2019年5期)2019-01-08 04:25:15
蜂毒注射过敏的应对措施
中国蜂业(2018年7期)2018-01-20 17:57:06
高频彩超与磁共振成像对类风湿性腕关节早期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
关于举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第三届《腕关节损伤新技术学习班》的通知
蜂针配合中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验案一则
蜂针疗法安全性研究的思考及对策
中国蜂业(2010年1期)2010-08-15 00:4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