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君
(山西省太原市玉门河公园,山西 太原 030002)
玉门河公园位于太原市万柏林区和平北路,占地面积18.7 hm2.其中,绿地面积14×104m2,建筑和铺装面积2.58×104m2,水面积2.2×104m2.公园融音乐喷泉、凉亭、小桥、假山、瀑布等景点为一体,景观不同、风格各异。配套有儿童活动区、广场文化区、山水休闲区、体育活动健身区等。
地被植物是指生长低矮、枝叶密集、扩展性强,成片栽植能迅速覆盖地面的观叶、观花植物。可分为草本地被和木本地被。草坪植物也属园林地被植物范围,但其主要由禾本科、莎草科等禾草组成,且需经常修剪,故通常单独划为一类。
园林地被植物是园林绿化的重要材料,主要有保护环境(包括净化大气,减少尘埃、细菌和风沙的危害),调节温度、湿度和日光辐射,保持水土、固堤护坡、减少杂草丛生等作用。
玉门河公园绿化材料丰富多样,地被植物以草本植物的应用最为广泛。其中,以宿根植物为主,同时配置有少量的球根植物。
“以人为本、因地制宜、保护生态”是玉门河公园建设时所遵循的首要原则。因此,选择植物时,应选择适宜的地被植物,尤其是当地土生土长的地被植物,以获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最佳效果。
玉门河公园的绿化,应优先考虑选择适应性强、便于管理、富有野趣的地被植物。使地被植物因势布局、自然错落,呈现出活泼新颖的景观效果。公园是居民休闲游憩的活动场所,同时还应具有平衡生态功能、环境保护功能及文化传播功能等作用。
3.1.1 芦苇
又称芦头、苇子,多年水生高大禾草,圆锥花序,分枝稠密,向斜伸展,花期8月至12月,灰色。喜水、喜湿,具有生命力强、适应性强、便于管理的特点。玉门河公园的芦苇被种植在公园荷花池一角,开花季节可呈现出江南湿地景观。
3.1.2 慈姑
又名茨菇,泽泻科慈姑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如剪刀,颜色深青绿,开白花,花期7月至9月。地下有球茎,黄白色或青白色,可食用。玉门河公园的慈姑丛植于荷花池中,对荷花起到衬景作用。
3.2.1 鸢尾
又名蝴蝶花,是一种草本单子叶植物,开的花像蝴蝶。耐旱、耐寒、耐水湿、耐瘠薄、耐盐碱和石灰质土壤,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玉门河公园鸢尾配置在公园路边,或片植、丛植于林下阴地,风韵优雅,清新自然。
3.2.2 玉簪
玉簪为百合科玉簪属宿根草本植物,原产于中国,耐阴,性强健,耐寒冷,喜阴湿、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而肥沃的砂质土壤。玉簪的养护管理较为简单,施肥以薄肥勤施为好,不宜施用烈性肥或未腐熟的有机肥。玉簪花夜间开放,芳香浓郁,为玉门河公园的夜景增添了神秘、优雅、独特的魅力。
3.3.1 野菊
为菊科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头状花序,外形与菊花相似,有白色、红色、紫色等,缤纷艳丽,为玉门河公园的秋景增添了活力。
3.3.2 狗尾草
狗尾草有白色、粉色、黄色、绿色等多种色彩,其形态优雅潇洒,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园林造景中。但在实际应用中,要控制其生长,防止泛滥。
另外,金娃娃、金银花、二月兰、松果菊等地被植物也被广泛应用于玉门河公园。它们或色彩缤纷,或形态各异,在不同的季节,呈现出不同的景观效果,给公园增添了许多活泼与动感。
对于玉簪、景天、金娃娃、芦苇等长势良好,并已具备一定规模的地被植物,要加以保护,使其组成相对固定的植被群落,以取得更好的景观效果。对于狗尾草这类生命力旺盛、繁殖较快的植物,要严格控制其生长范围。
应选择具有地域特色的地被植物,这样不仅能提高园林植物的生物多样性,又能在种苗繁殖、材料供应与引种适应性等方面获得极大便利。玉门河公园的地被植物多使用本地乡土品种,即能体现出本地区的植被特征,又能保持长期的稳定性。
野生地被植物不仅适应性强、养护成本低,而且造景效果好、观赏价值高,可以直接应用于园林景观中,应用前景十分广泛。对于野生地被植物的筛选,应该符合以下几个标准:植株高度低于1 m;覆盖能力强,生长迅速;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较好的环境适应性及稳定性;便于管理,无公害。
彩叶地被植物具备了普通地被植物和彩叶植物的双重优点,且适应性强,在干、湿、阴、阳的环境条件下均生长良好。其色彩缤纷,观赏价值高,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应用前景广泛。实践证明,玉簪、金叶连翘等彩叶地被植物在玉门河公园不但长势良好,且在丰富园林景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根据玉门河公园的自然环境条件,地被植物的发展潜力巨大。湿生地被类植物,目前使用较多的只有芦苇,还可以增加一些水生鸢尾类、美人焦等。靠近鹭湖、荷花池两个人工湖的滨水低湿地带,还可以配置一些开花的地被植物,形成滨水地带植被景观。路边小径,还可以增加一些观花地被植物。
[1] 王志红.地被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J].山西林业科技,2001(S1):40-41;43.
[2] 张 艳.浅谈园林地被植物的应用[J].安徽林业,2004(4):33.
[3] 俞红强.中国三北地区野生花卉种质资源及利用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4] 朱云华,汤庚国,臧廷亮.园林地被植物的研究现状及趋势[J].江苏林业科技,2000(S1):16-19;85.
[5] 李大明.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调查和利用现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6] 杨 萍.浅谈地被植物在扬州园林中的应用[J].江苏林业科技,2003(5):50-52.
[7] 伍思杨,赵纪军.基于生态过程的城市更新-路易斯·G·勒瓦景观实践中的生态教堂理念[J].风景园林,2008(5):65-72.
[8] 罗 强.园林植物栽培养护[M].沈阳:白山出版社,2003.
[9] 朱钧珍.中国园林植物景观艺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