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武县关坝村森林可持续经营助力生态扶贫的实践与启示

2017-04-05 04:37刘小云
四川林业科技 2017年2期
关键词:平武县养蜂环境保护

刘小云,冯 杰

(1.平武县林业局,四川 平武 622553;2.北京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北京 100871)

平武县关坝村森林可持续经营助力生态扶贫的实践与启示

刘小云1,冯 杰2

(1.平武县林业局,四川 平武 622553;2.北京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北京 100871)

平武县关坝村通过森林可持续经营助力生态扶贫,协调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关系,实现了生态保护与扶贫发展良性互动的目标。实践过程中坚持一个绿色发展理念,平衡经济、生态两个可持续发展关系,凝聚政府、社会和村民三方力量,以合作社和生态补偿机制双动力促进多产业的发展。

森林可持续经营;绿色发展;生态扶贫;关坝村

1 背景介绍

1.1 平武县概况

平武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长江中上游二级支流的涪江上游,素有“天下大熊猫第一县”之美誉。平武县森林覆盖率74.14%,是绵阳市重要的生态腹地和水源涵养地。平武县委、县政府历来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立县”是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县域经济三大发展战略之一。为此,平武县确定了以绿色发展为路径的现实选择,力求做到“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让“一方水土养活、养富一方人”。

1.2 关坝村概况

平武县木皮藏族乡关坝村辖4个生产小组,有农户121户389人,藏族占总人数的84.85%。关坝村是重要的生态区,关坝沟内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林地总面积433.3 hm2,森林覆盖率为96.3%,其中天然林占98.7%[1]。区域内国家保护珍稀植物共计70余种,包括大熊猫、金丝猴、红豆杉和珙桐等。

关坝村是平武县贫困村之一,目前全村有贫困户23户69人,贫困发生率17.74%,其中34人因丧失劳动能力致贫(占比49.35%),20人因缺乏新的生产技术致贫,6个未成年人因缺乏劳动力致贫。

1.3问题与解决思路

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如何协调,成为摆在关坝村面前的突出矛盾。一方面,旧有的以耗费资源、破坏生态为代价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经济发展模式必须改变,另一方面,脱贫攻坚的目标又必须实现。现实的出路在哪里?

平武县和关坝村给出的解决思路是:坚持一个绿色发展理念,平衡经济、生态两个可持续关系,凝聚政府、社会、村民3方力量,加“双动力”促“多产业”发展策略的生态扶贫发展模式,以最终实现生态保护与扶贫发展良性互动为目标。

2 具体做法

2.1 政府引导,确立绿色发展理念

绿色发展的首要任务是生态文明建设,而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大难点就是如何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协同推进。2009年,平武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关坝村试点探索森林可持续经营助力生态扶贫,以便总结经验,全面推广。平武县委、县政府领导召集各职能部门、平武县生物多样性与水资源保护基金(以下简称“水基金”)以及中国民间环保组织“北京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以下简称“山水”)共同商议关坝村试点事宜。在认真分析当地自然资源状况与生态特征、贫困特点与原因等因素后,结合国内外保护与发展的相关经验,县乡政府、当地村民和社会组织在发展理念、理论指导、路径选择及方法措施等方面达成基本共识。

2.2 社会参与,注入外部支持力量

在平武县委、县政府的引导下,“山水”进入关坝村开展工作,在推广生态保护理念和技术的同时,帮助当地村民寻找替代生计,协助社区开展可持续发展探索。

“山水”在过程中主要发挥支持功能,一是生态保护理论、方法和技术的支持,二是为村民参与提供项目支持,三是为生态产品提供市场联结支持。

2.3 社区为本,发挥村民主体作用

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有赖村民主体作用的发挥。社区居民既是经济增长的受益主体,也是生态保护的责任主体。关坝村在试点中一方面在发展思路和具体方案设计上切实关注村民、尤其是贫困户的利益;另一方面,也通过充分讨论与协商,让村民明确自己在生态保护方面的义务,以及这两关系的协调对社区长远发展的意义。为使村民主体作用的发挥落到实处,在县乡政府的政策引导下,在“山水”等社会组织的项目支持下,关坝村于2009年成立了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并先后建立了社区生态保护基金和自然保护小区,把村民有效地组织起来投入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中来。

2.4 项目选择,立足本土资源优势

作为生态建设的抓手,生态扶贫项目的选择很关键。项目选择既要考虑经济效益,同时也要考虑生态效益;既要移植外来技术和理念,又要传承本土脉络,与当地自然、文化和社会系统相融合。为此,县、乡政府、职能部门、社会组织与村民通过反复分析、研究、讨论,以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友好型、发展可持续为价值取向,为关坝村寻求合适的生态产业发展道路。

养蜂产业是其中之一。它是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绿色产业,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它不与养殖业争饲料,不与种植业争资源,生产过程不但不污染环境,反而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人力投入少,管理成本低,同时具有生态、经济、社会等多重效益。

针对关坝村养蜂现状,相关各方制定了推动关坝村的养蜂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县畜牧局负责养蜂技术指导,“山水”协助村上制定保护行动计划。在政府和社会组织的支持下,关坝村引进专业机构,分别从蜂蜜产品质量认证、产品包装设计、市场销售、品牌推广等各方面进行改进和提升。为保证蜂蜜品质,合作社制定了严格的收购标准,以有效避免蜜源植物受到污染。2009年,以合作社为依托组建了巡护队,采取巡护队监控和技术监控相结合的手段,对蜂蜜质量进行全程监控。同时巡护队还对关坝沟内森林、动植物资源、水源的状况进行监测和保护。2013年,巡护队转由村委会管理,使生态保护真正成为村民自己的事情。

生态养蜂产业的实施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保护效益双增长。其中经济效益体现在:蜂蜜的收购价升至100元·kg-1,高于当地市场价20%。2013年起合作社连续两年共计分红66 240元,截止2014年关坝村养蜂农户平均每年增收3 000元~4 000元,其中2014年最大养蜂户收入达到46 000元。生态效益体现在:一是带动居民生产生活方式良性转变,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消耗。稳定的收入促使当地居民减少了打猎、挖药、放牧牛羊等损耗资源的生产活动。如原来有一个养羊数100多只的大户,2010年参加养蜂合作社的培训,学习新式养蜂技术后,担任了养蜂基地的管理人员,通过养蜂得了可观且稳定收入,于当年底卖掉了所有的羊,一心一意养蜂,已成为合作社技术骨干。据统计,2009年关坝沟内养殖了50多头牛、500多只羊,目前已经减少到不足10头和100只。养蜂业逐渐替代环境不友好产业,对当地生态环境保护起到了促进作用。

2.5 动力保障,“双动力”促进多产业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一个难点,就是如何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协同推进。这个难点的关键所在,其实是平衡两者关系的动力从何而来的问题。从理念形成、路径选择到方法学习,再到初见成效,关坝村经历了7年,直至今日形成平稳推进的可喜态势。支撑这种平衡协调模式的保障正是来自社区的两种内生动力源——新型专业合作社以及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前者做实发展主体,回答了为谁发展的问题;后者建立良性循环,回答了怎么发展的问题。

动力一:组织保障--合作社

2009年,关坝村养蜂专业合作社成立。目前,合作社现有股东33户(其中贫困户6户,占比18.2%),会员105户(占全村总户数86.7%)。加入合作社的村民以资金形式入股,收入按股分红。2013年和2014年,合作社实现40%股东和会员参与分红,2015年80%会员参与分红。合作社现有8个养蜂基地,养殖“中华蜜蜂”600群,年产蜂蜜约10 000斤。在为“熊猫蜂蜜”提供蜜源之外,合作社还申请了自己的商标“藏乡土蜜”,在开拓线上线下市场的同时,利用多渠道创制蜂蜡唇膏、巢蜜、蜂蜜酒等新概念产品。

养蜂合作社从成立到发展,能力不断提升,很好地发挥了社区和村民在生态脱贫中的主体作用,同时也成为推进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协同发展的持续动力。

动力二:激励措施——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

关坝村在生态扶贫实践中逐渐认识到,需要建立一种正向的生态反馈机制,让参与生态扶贫项目的村民不断从其环境保护当中获得经济收益,从而保护其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积极性。在政府层面,每年对于因保护环境而付出经济代价的居民给予了公益林补偿,但这只是解决环境保护的负外部性问题。只有建立起多元化生态反馈机制,才能变“自然资源”为“自然资本”,让关坝村的“绿水青山”成为真正的“金山银山”,利于当前,造福子孙后代。

关坝村的基本做法是:政府生态补偿政策保底,社区“保护与发展基金”发动,市场规律引导,社会公益力量支持,以集体林保护示范社区为操作平台,在运行中逐步形成多元化的生态反馈机制,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双向促进。关坝村的实践证明,这种正向激励机制为大熊猫栖息地社区居民参与环境保护打开了新思路,提供了新途径。

3 可喜变化

经过7年的努力,关坝村在扶贫发展和生态建设两方面均呈现出可喜的变化。

变化一:生态扶贫促环境改善。除上述生态产业项目外,为促进植被保护与恢复,关坝村还在阳地山组开展森林多重效益碳中和项目,共计造林面积为4.46 hm2。目前关坝沟内除大熊猫种群得到有效保护外,川金丝猴、红腹锦鸡和羚牛等珍稀野生动物的数量也明显增加,生态功能有效发挥。

变化二:生态扶贫促经济增长。村民收入稳步提升,贫困人群生活水平、收入状况得到不断改善。单以养蜂为例,一个3口之家养5群蜂,每年就可增加纯收入2 000元。

变化三:生态扶贫促和谐发展。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协同推进带动了社区的和谐发展,社区群众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参与性得到加强,在政府、社会和社区居民的合作治理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美丽图景正在关坝村徐徐展开。

4 主要启示

平武县关坝村的实践以及其取得的初步成效带给我们诸多启示,集中起来讲,就是在森林可持续经营助力生态扶贫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处理好以下四对关系:

4.1 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关坝村的生态扶贫实践起始就有着明确的理念,就是绿色发展。绿色发展以效率、和谐、持续为价值取向,以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协同推进为发展目标。习近平同志讲的“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就是分别指这两个方面,只有两者协调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想才能得以实现。关坝村生态扶贫模式最为成功之处就是为处理好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两者的关系,为这个生态文明建设的难点寻找到了可行的办法和路径。

4.2 减贫与致富的关系

扶贫项目往往容易出现效益追求偏差。扶贫是公益事业,致富是市场行为,二者不能简单划等号。如果不顾客观条件和实际情况,以追求高经济收益为目标,一方面会偏离生态扶贫的公益初衷,另一方面很容易导致非理性行为,如盲目投资或对自然资源过度消耗。关坝村在这方面分寸感把握得比较好。他们始终以整村发展和贫困人群脱贫为现实目标,对当前发展不做过高预期,坚持从实际出发,稳步推进。这种温和、理性的扶贫发展思路,既有助于近期脱贫目标的实现,又有利于为远期致富发展积蓄力量、奠定基础。

4.3 内力与外力的关系

扶贫脱贫,既要靠外力推动,更要靠内力发动。关坝村生态扶贫模式推进成功,也是内外形成合力的结果。首先是县委、县政府的方向引导和政策支持,为生态扶贫铺平了道路;然后,社会组织的项目支持和技术指导,为生态扶贫这辆车完善了配置;最后,以新型专业合作社和生态反馈机制为代表的体制机制创新为生态扶贫这辆车注入了强大而持久的动力。3种力量,缺一不可,内外合力,推动关坝村生态扶贫步入正轨,稳步前进。

4.4 移植与生长的关系

生态扶贫需要外部移植,但更要植根当地。外来的人员、项目、理念和技术,为生态扶贫营造注入催生因素,但外因要靠内因起作用,立足当地、植根本土,生态扶贫才有持久的生命力。通过关坝村的生态扶贫实践我们看到,一方面,外来理念帮助当地人打开了思路,外来技术帮助当地产业实现了改造升级;另一方面,在产业选择、村庄治理等核心问题上,他们又传承了本土脉络,注重与当地自然、文化和社会系统的融合:所选项目,经过慎重考虑和科学研判,既符合当地自然条件,传承本土历史文化;村庄治理,乡村精英发挥着带头作用,村庄居民体现了主体地位;路径选择,现代环境保护理念和方法与当地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巧妙结合,相得益彰。关坝村生态扶贫实践既是绿色发展模式的成功移植和创新,也代表着当地发展意愿和能力的茁壮成长[1]。

[1] 任翠华.四川平武生态扶贫观察[J].管理观察,2016,28(1):81.

[2] 杭金建.关于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管理的认识和探讨[J].四川林业科技,2016,(06):107~110.

[3] 李克金.小兴安岭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的研究——以鹤北林业局为例[J].森林工程,2016,32(3):12~15.

[4] 孟祥江,王蕾,周飞,等.林业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构建的探讨——以重庆三峡库区为例[J].四川林业科技,2016,(2):49~52.

Practice and Enlightenment of Sustainable Forest Management by Helping Ecological Poverty Alleviation in Guanba Village of Pigwu County

LIU Xiao-yun1FENG Jie2

(1.The Forestry Bureau of Pingwu County,Pingwu 622553,Sichuan,China; 2.Beijing Shan Shui Conservation Center,Beijing 100871,China)

Pingwu County has achieved the goal of a benign interaction between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development through sustainable forest management by helping ecological poverty alleviation,as well as coordin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conservation.During the process of practice,it is significant to adhere to an idea of green development,balance the sustain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y and ecology,unite the three powers of government,society and villages,and promote multi-industrial development by the dual-power of co-operatives and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Forest sustainable management,Green development,Ecological poverty alleviation,Guanba Village

2016-10-30

北京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四川林业可持续经营管理项目。

刘小云,从事林业技术工作和生态扶贫项目。

10.16779/j.cnki.1003-5508.2017.02.024

S750

A

1003-5508(2017)02-0120-04

猜你喜欢
平武县养蜂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河南多甜蜜养蜂科技有限公司
绵阳市平武县篮球裁判队伍现状调查及对策
河南多甜蜜养蜂科技有限公司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川西北地区化探采样粒度研究——以平武县邱家沟金矿土壤测量为例
养蜂人用上养蜂专用车
养蜂女状元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国内外环境保护的经验、做法以及给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