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术荣 王 宁
(1.西昌市蚕种场,四川 西昌 615000;2.冕宁县蚕业有限责任公司,四川 冕宁 615600)
西昌市蚕种场防控微粒子病的做法
张术荣1王 宁2
(1.西昌市蚕种场,四川 西昌 615000;2.冕宁县蚕业有限责任公司,四川 冕宁 615600)
西昌市蚕种场地处攀西地区的西昌平原,蚕种场现有自有桑园近500亩,标准化制种蚕房4800m2,专用小蚕共育室600多m2,专用冷库100m2,原蚕基地有4个村共450户养蚕户,年生产桑蚕一代杂交种40多万张,全部原蚕区收茧制种。蚕种是蚕桑生产重要的生产资料,是蚕桑产业发展的基础,蚕种生产是生产资料的生产,蚕种生产一旦出现风险,就会影响蚕农用种安全。家蚕微粒子病是可经胚种传染给下一代的蚕病,对蚕种生产危害极大,蚕种场一旦发生微粒子病危害就是毁灭性的,会造成大量烧种,不仅使蚕种场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影响蚕种的有效供应。西昌蚕种场自1975年建场以来,始终坚持“以防微为重点,以质量为中心”的办场思想,在分析微粒子病发生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攀西地区独特的气候条件,克服原蚕区收茧制种的各种不利因素,全面认真落实各项防微技术措施,从而确保了蚕种质量的稳定提高,多年所制蚕种微粒子病检验合格率保持100%。蚕种远销国内外,确保了用种的安全。笔者就西昌蚕种场防控微粒子病的具体做法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攀西地区属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区,蕴藏着丰富的气候资源,具有冬暖夏凉、四季如春、雨量充沛、降雨集中、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光热资源丰富等特点,素有“小春城”之称,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特点使其成为蚕种生产不可多得的一块宝地。西昌蚕种场充分利用其有利的自然气候条件,实施多批次养蚕制种,既提高了设备利用率,又分散了制种压力,确保了各项防微技术措施的贯彻落实。
2.1 养蚕效益下降
近年原蚕区养蚕比较效益不如其它农产品,部分养蚕户放弃了养蚕去经营其它种养殖业,养蚕户逐年减少,养蚕数量逐年下滑,原蚕生产基地不稳。
2.2 农村劳力紧张
养蚕户中青壮年多外出务工,家中只留老人、妇女和小孩,养蚕劳动力严重不足,导致桑园管理和养蚕粗放,修剪、锄草、除虫不到位,蚕沙、垃圾乱丢乱倒,防微技术措施落实困难。
2.3 养蚕设备陈旧
原蚕区养蚕年限较长,蚕房、蚕具老化陈旧,加之农户养蚕量少,蚕茧总收入不高,不愿投入资金更换新设备,养蚕水平、种茧质量都有所下降,给防微工作带来了困难。
3.1 加强桑园病原抽检,实施病虫统防统治
3.1.1 加强桑园微粒子病原抽检。每年在养蚕前落实专人,对场内和原蚕基地桑园进行微粒子病原的抽样镜检,今年共抽桑园样本1334个,检出疑似毒样121个,占样本数的9%,对镜检疑似毒样的桑园地块全部进行了重新的消毒杀虫,以净化桑园,保证桑叶安全。
3.1.2 实施桑园病虫统防统治。每季养蚕前统一对桑园进行两次杀虫、一次杀菌共三次施药,药物采用乐果、敌敌畏、毒死痹、残杀威、炔螨特交替轮换使用,避免野外昆虫对药物产生抗性。每年冬季在11-12月对桑园进行统一修枝、除草、松土、农药喷施等封园工作,杀灭越冬害虫,减少野外昆虫微孢子和家蚕交叉感染的机率。
3.2 严格彻底消毒防病,净化养蚕制种环境
3.2.1 加强蚕前消毒。每年养蚕前对场内和整个原蚕区做好严格彻底的蚕室、蚕具、环境消毒,消毒要求眼观合格,镜检无病原,消毒后进行抽样镜检,凡是检出带毒或其它病原的立即返工重消,再进行第二次抽样镜检,直至镜检无毒为止。今年我场共抽样5118个,其中检出疑似毒样8个,疑似毒率为0.15%,对疑似毒样均进行了重新消毒,并再抽样镜检合格后使用。
3.2.2 做好蚕后消毒。晚秋蚕售茧后,种场原蚕技术人员组织、督促蚕农实施蚕室、蚕具、环境的统一消毒,防止病原微生物积累、繁殖、传播。
3.3 建立专用共育室,实行小蚕集中共育
2014年西昌市蚕种场大胆创新,充分利用500亩自有桑园,投入资金改建两幢标准小蚕共育室,将原蚕区分散共育改为场部集中共育,从而保证了小蚕共育技术标准和防微措施的落实,为生产优质蚕种奠定了基础。集中共育的优势有以下几点:
3.3.1 有利于统一消毒防病。专用小蚕共育室更方便蚕前、蚕中、蚕后的环境、蚕室、蚕具统一清洗和消毒,小蚕饲育全部更换使用新塑料蚕箔和蚕网,便于使用和消毒,同时共育室的用具实行专用,禁止和大蚕房混用,防止了交叉感染。
3.3.2 桑叶浸消更彻底。种场集中共育防止了农户共育药物浓度配备不准确或浸叶时间不够现象的发生,也避免了共育户为省时、省工而漏消少消,甚至不消的情况发生,确保了桑叶浸消制度的全面贯彻实施。
3.3.3 饲育技术标准统一。集中共育技术标准统一,减少了分户共育因采叶用叶老嫩不均,导致蚕儿发育不齐的情况产生;同时能适时匀蚕、扩座、分箔,保证了蚕儿鲜桑饱食,定期进行蚕体蚕座消毒,防止了病原扩散。
3.3.4 便于温湿度调控。场内共育采用电热自动温湿度控制设备,使小蚕饲育温湿度标准化,蚕室内没有蜂窝煤升温产生的不良气体,温度也不会忽高忽低,更适合蚕儿生长。
3.3.5 预知检查及时准确。场内共育有专人负责苗蚁、迟眠蚕的抽样镜检,不会出现少包、错包、漏包等现象,原种联纸上的死卵、尾蚁镜检也更及时准确,凡是检出带毒的能及时淘汰。
3.4 坚持桑叶消毒,控制食下传染
3.4.1 小蚕共育用桑采用有效氯0.3%~0.33%的漂白粉澄清液浸泡8~10min后,将桑叶捞起滤水后用清水漂洗3次,再用大型脱水机脱水2~3min,由专人将桑叶放进贮桑室摊晾。雨水叶用有效氯0.35%的漂白粉澄清液浸叶消毒。
3.4.2 原蚕区大蚕饲养用叶,根据桑园抽样镜检病毒情况,从无毒地块到低毒地块再到高毒地块采叶。带毒地块的桑叶要严格采用有效氯0.3%~0.33%的漂白粉澄清液浸叶消毒后才能喂蚕,有效防止了因桑叶不消毒,造成蚕儿食下感染微粒子病。
3.5 加强饲养管理,搞好蚕沙处理
3.5.1 加强蚕期饲养管理。贯彻良桑饱食,稀养稀喂,保证蚕儿体质,同时做好蚕期常规的防微、防病清洁消毒工作。
3.5.2 做好蚕沙处理。为使蚕沙远离蚕室和桑园,避免病原扩散,要求各原蚕户建蚕沙坑,新建蚕沙坑的场内给予补助,没条件建的种场分发可存2m3蚕沙的厚塑料袋,由种场技术员监督,将蚕沙腐熟并在养蚕结束后才回田施用。场内蚕沙集中倒入蚕沙坑腐熟,等冬季桑园修剪后才回田施用。
3.5.3 强化其他废弃物管理。原蚕区各原蚕户选出的病蚕、弱小蚕不能丢进蚕沙里面,要挖坑深埋,生活垃圾禁止丢在桑园地内,防止污染桑园环境。场内制种使用后的旧报纸、卫生纸、瓦棱纸、蛹草、烂蚕箔等集中烧毁处理,禁止重复使用。制种后的雌雄蛾要全部集中堆放,不准乱倒乱放,避免鸟儿食下,将微孢子四处扩散,污染种场环境和桑园。
3.6 强化预知检查,坚持分户制种
3.6.1 严格补正预知检查。西昌种场全年使用近8000张原种,每张原种实行单张收蚁,分区饲育,逐张进行苗蚁、死卵、尾蚁、各龄迟眠蚕抽样镜检,凡是检出微粒子孢子的,整张原种全部淘汰,确保使用原种无毒。
3.6.2 实行分户收茧制种。每个原蚕户饲育的种茧,从收茧到制种整个过程严格分开,直到苗蛾镜检和两次杀蛾结束后,无毒的才能合并制种,镜检带毒的要严格分开制种,超毒的要全部及时淘汰。
总之,西昌蚕种场根据家蚕微粒子病的感染途径,在充分调查分析发生原因的基础上,找准了蚕种生产过程中防控微粒子病的重点,建立健全了防微考核制度,完善了防微技术措施,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微粒子病防控体系,同时全场职工齐心协力、齐抓共管,做到了防微控微人人有责,一步一个脚印把各项防微措施落到实处,使微粒子病多年来得到了有效控制,确保了蚕种质量的稳定和提升。
张术荣(1976-),女,助理农艺师,从事蚕种生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