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俐,程 涛
(黑龙江工程学院,哈尔滨 150028;哈尔滨商业大学,哈尔滨 150028)
区域经济研究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协调发展与竞争优势保持研究
李佳俐1,程 涛2
(黑龙江工程学院,哈尔滨 150028;哈尔滨商业大学,哈尔滨 150028)
绿色食品产业集群的发展能够对现代农业、农民增收以及区域经济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在全国有较强的竞争力,但从增强农业竞争力角度看仍有不足,主要存在市场发展不够完善、主体与相关支持产业缺乏深度合作、前后向产业发展滞后三方面问题。运用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与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并讨论绿色食品产业集群系统发展协调度、子系统(前向、主体、后向和相关支持产业)的有序度及主体与其他子系统间的影响关系。实证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绿色食品集群系统发展轻度失调,集群核心产业子系统发展较快、有序度高,前后向产业子系统发展相对滞后,而相关支持产业子系统对主体发展影响最大。最后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产业发展方式以及科技创新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促进绿色食品产业集群系统协调发展、保持竞争优势,最终实现农民致富、农业竞争力增强的目的。
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协调发展;竞争优势
2015年的中央1号文件,再次把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作为“三农问题”的重要任务,文件提出如何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农业竞争力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必须破解的重大课题。绿色食品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对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企业增利起到推动作用。绿色食品产业作为绿色食品产业集群的主体,近年来它的发展速度表现出持续高增长。黑龙江省为农业大省,是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之一,在整个产业中占据重要位置。2013年,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达到7 004万亩,超过全国认证总面积的1/4,总产值达1 610亿元,占全国绿色食品总产值的1/6,实物总量3 413万吨,占全国1/5,其认证面积、总产值、实物产量三个指标均名列全国第一。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集群①发展在全国有较强的竞争力,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集群原有的竞争优势(如靠高投入、粗放经营和以量取胜)有的在弱化,而新的竞争优势(有科技支撑的产品创新和区域品牌建设)还没有完全确立,特别是在各省、市、区加快发展和注重培育竞争优势的市场竞争态势下,黑龙江省在全国的按竞争优势排序的位次有所后移,从而制约或阻碍了产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那么,如何巩固原有成果、解决存在的问题,使绿色食品产业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创新突破?本文从产业集群系统协调发展的角度着手,根据绿色食品产业集群的构成,构建前向、主体、后向、相关及支持产业四个发展子系统,选取指标体系,运用协调度模型测算绿色食品集群系统及子系统协调度,同时依据实证与结论解释黑龙江省绿色食品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为加快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提升农业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参考。
关于保持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国外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产业集群发展与竞争优势关系角度。波特教授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定义了产业集群概念并提出钻石理论,他认为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就是企业、行业的竞争优势,也就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优势,产业在地理上的集聚,能够对产业的竞争优势产生广泛而积极的影响;Brenner(2000)认为产业集群竞争优势来自于集群整体,一旦离开集群整体,产业集群及内部企业、机构就会失去竞争优势的来源;Hill and Brennan (2000)认为产业集群是一种生产组织,集群内部竞争激烈,但迫于发展的需要又能相互合作,这诱发了集群内企业的创新意识,而创新反过来又能影响集群内的其他企业,使得他们积极参与创新,以获得更高的生产效率和更大的收益;但是,哈肯(2005)的研究指出产业集群是一个由大量相互作用的主体形成的复杂系统,其演化动力是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协同,产业集群的演化实际上是一个竞争合作协同演化过程,此项成果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相关研究主要有:陈柳钦(2005,2009)认为,产业集群的发展能够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能力,加强集群内企业间的有效合作,增加创新能力和促进企业增长,发挥资源共享效应,有利于形成“区域品牌”;魏后凯(2003)指出,政府政策在引导产业集群合理有序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创新的良好外部环境以及防止产业集群退化甚至走向衰退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李东光(2011)认为产业集群与城市群的协调发展是提高区域整体实力与竞争力的一种有效方式;王德章、李龙等(2007)提出了绿色食品产业集群的构成,并构建了绿色食品产业集群竞争优势模型:指出只有在产业(前向、主体、后向、相关及支持产业)之间比较协调的时候, 集群才可以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宋国宇(2011)建立了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指标评价体系并运用对产业发展规模子系统和结构效率子系统之间的协调性进行分析,对黑龙江省1999—2008年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系统的协调性进行实证,结果表明: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规模子系统和结构效率子系统波动明显,产业发展系统基本处于非协调状态且呈现逐渐扩大的下降趋势。
上述观点对于产业集群协调发展与保持竞争优势提供了理论借鉴,但未能从系统有序发展视角深入探究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发展,缺少对于构建系统分析模型以及选取评价方法测度协调度方面的普遍研究。分析产业集群发展各子系统之间存在的耦合关系与协调性,是从根本上解决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主体与配套产业*李龙,伍宝军.运用区位商法识别出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集中度高,2009.之间失衡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是促进我国绿色食品产业集群整体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和保持竞争优势研究的起点和突破口。
(一)绿色食品产业集群构成
绿色食品产业集群的构成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①、②)以基地、农户以及绿色食品加工流通企业为主体,它是绿色食品产业集群的核心;第二层次(③、④)是与主体关联的前后向产业,前向产业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后向产业是商品到达消费者之前的重要环节,食品安全、加强营销、降低物流成本都发生在这一环节;第三层次(⑤、⑥)是支持性机构,如教育、培训、科研、政府主管部门等机构,对产业发展和提高竞争力起到重要作用。
图1 绿色食品产业集群的构成(注:①、②是主体,③、④是前后向产业,③、④支持性产业和机构)
(二)取得的成绩
1.产业发展规模与总量持续增长
①配套产业是指与主体关系密切联系的前向、后向和相关及支持性产业。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已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根据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和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实际,将其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按产业生命周期理论,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阶段分为:第一阶段为导入期(1996-2002),第二阶段为成长期(2003-2006)、成长中期(2007-2010),第三阶段为成熟期(2011年以后)。析(见表1)。从表1中可见,2000—2012年黑龙江绿色食品产业保持持续增长,企业总数、产品总数、实物总数、年产值、产地监测面积年均增长率为7.5%、17.7%、22.3%、27.5%和20.0%。分阶段来看,2000—2002年是绿色食品发展快速发展时期,除企业总数年均增长率在6.5%以外,其余五项指标年均增长率均在39%以上;2003—2010年产业发展速度相率下降,除企业总数高于前一阶段外,其余指标均低于前一阶段;2011—2012年产业发展速度放缓,产品总数、实物产量、产地检测面积增长率均低于6.8%。可见,黑龙江绿色食品产业持续保持较高增长,但增速逐渐放缓,产业发展趋于成熟,逐步进入一个由“量”到“质”的关键转型时期。
表1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主要发展指标及在全国的地位
资料来源:《绿色食品统计年报》、黑龙江农业信息网、黑龙江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资料整理
2.优质的资源和知名品牌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拥有优质的资源和知名品牌,已初步形成了绿色玉米、大豆、水稻、乳品、肉类、山产品、饮品和特色产品八大产业体系。分析表2数据,黑龙江省稻米总产量年均增长率达8.1%,高于全国水平,在全国的比重稳定提高,优质的稻米资源和市场前景吸引了国内外大企业集群的合作,如五常葵花阳光米业、中良美裕、中粮集团等大企业;乳类产量年增长率4.3%,高于全国年增长幅度,丰富的资源吸引了双城雀巢、内蒙古伊利、蒙牛、完达山等名牌企业;玉米产业发展较快,产量稳定提高,产量年均增长12.1%,以双城为例:双城玉米耕地面积占全市耕地面积的80%以上,在雀巢公司、娃哈哈、汇源、大众肉联等大企业牵动下,带动农户增收和区域发展;同时,禽蛋和肉类的也以质优著称,销往全国及海外。
表2 黑龙江省五大类产品在全国的地位 单位:万吨
资料来源:《黑龙江统计年鉴》(2007-2013),《中国统计年鉴》(2007-2013)(括号内为占全国的比重)
3.促进农户增收和区域经济发展(以五常市稻米产业为例)
图1反映的是五常市绿色稻米产业发展对农户增收的影响。从图1可以看出,在2004—2012年间,随着水稻种植面积的扩张,五常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持续增长,年均增长率为15.4%,高于同期全国和黑龙江的增长率(分别为13.5%和13.3%),2012年五常农民人均纯收入12 234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4.5%。;五常市绿色稻米产值由2004年的17.5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50亿元,占GDP的比重由20.2%上升到32.6%。从上述分析可知,绿色稻米产业发展对农户增收和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图1 2004-2012年五常市水稻种植面积与农民人均收入增长
(三)存在的问题
1.绿色食品产业市场体系建设不够完善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市场体系建设存在“大生产,小市场”的现象,制约了产业进一步发展,绿色食品独特的内在价值没有在市场上体现出来。主要表现为:一是生产企业普遍存在市场开拓意识不强的现象,缺乏做大做强的企业开拓精神;二是绿色食品专营市场(店、区、柜)规模小、覆盖范围少,绿色食品与一般农产品“混场”销售(绿色大豆、玉米、水稻、大宗蔬菜产品都没有规模较大、基础设施比较完备的专业批发市场),许多具有特色的绿色食品没有形成市场优势;三是品牌杂乱,区域品牌竞争力弱。黑龙江省五常大米拥有产地证明商标、原产地域保护产品、中国名牌三项国家级认证,但有些企业因各种原因不愿使用证明商标,致使小品牌多达上百个,企业不但无法形成集中打市场的品牌合力,同时也失去了产品在市场上的覆盖率和竞争力,品牌未能发挥其最大功效。此外,品牌杂乱还造成同类产品互相掣肘,甚至互相拆台,品牌效益无法实现;四是缺乏有实力的流通企业。绿色食品企业普遍存在“入超难”的问题,多是以“单打独斗”的形式开拓市场,90%的产品通过农贸市场、批发市场销售,缺少如北大荒商贸集团那样的大型绿色食品流通企业,难以形成固定销售区域和规模优势。
2.前、后向产业发展滞后
从集群的前向产业来看,由于上游企业受到不可预见的自然条件以及可预见性的技术、管理、资金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集群主体进行正常生产或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受限。从集群的后向产业来看,现代流通方式尚未健全,集群内物流主要以企业自理和供应商承担为主,这就分散了社会资源,降低了资源的利用率,增加了企业和社会的成本,影响了集群竞争力的提高。其原因主要在于:一是集群内信息的不通畅,市场营销网络欠健全;二是物流配套设施和装备的标准化程度较低,如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仍然很小,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三是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低,缺乏必要的公共物流信息交流平台,如EDI、互联网等为基础的物流信息系统在全省还未得到广泛的应用;四是社会物流总成本过高,流通方式单一。
3.相关及支持性产业对集群主体缺乏深度合作
在政策导向上,各级政府比较重视企业(集群主体)和产品的发展,而相对忽视相关的前后向产业和支持性产业的发展,因为前者在短期内更容易见到成效。一是政府主管部门的短期绩效和长期发展的管理处理不当;二是对集群发展的规律缺乏全面认识;三是地方政府和企业“重本轻末”,表现在更多地去抓加工、流通和消费环节的管理和投入,但对生产基地和龙头企业的扶持不够。而绿色食品产业链条是包括多个环节的长链条,如果不重视基地生产和龙头企业,必将导致企业快速发展的短期行为,不利于产业的长远发展。
支持企业发展的科研与应用比较分散,加大了企业开发和应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成本。一是科研成果与企业对接不顺畅,根据哈尔滨市的科教优势,应对绿色食品产业集群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但科研成果与产业集群的发展衔接不紧密,“产学研”合作机制尚未健全;三是缺乏统筹规划资源的宏观管理和招商引资,招商引资和合作竞争不够。
从系统论角度看,由于系统处于动态变化中,系统内部要素之间的关系也处在不断调整中。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发展系统是一个典型的由自组织系统和他组织系统构成,各子系统之间通过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而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结构并需要协调的复合系统。系统的协调是指在系统内部的自组织和来自外界的调节管理活动作用下,其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和谐共存,各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发展使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发展系统得以实现协调有序运行与发展。
(一)模型描述与建立
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发展复合系统作为一个多要素、多层次的复杂系统,是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产业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发展状态结构。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各子系统及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推动了产业发展。
1.子系统有序度
本文根据已有资料①设计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协调发展系统(S)由前向产业发展子系统(S1)、主体发展子系统(S2)、后向产业发展子系统(S3)、相关及支持性产业发展子系统(S4)四个子系统构成,则有S=f(S1,S2,…,Sj),其中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发展子系统为Sj,j∈[1,4],子系统序参量指标为ej=(ej1,ej2,…,ejn),其中n≥1,Uji≤eji≤Tji,i∈[1,n]。Uji、Tji为系统稳定临界点上指标的上下限。分别为评价指标的目标值和最低值。由协同理论可知,序参量对系统有序度有两种功效:一种是正功效,即随着序参量的增大,系统有序趋势增加。另一种是负功效,即随着序参量增大,系统有序度降低。由此,系统Sj序参量分量eji的系统有序度为:
由式(1)可知,uj(eji)∈[0,1],其值越大,eji对系统有序的“贡献”越大。序参量变量ej对系统sj有序程度的“总贡献”可通过线性加权求和法来体现:
(2)
其中,λi为复合权重,uj(ej)为子系统ej的有序度,则有uj(ej)∈[0,1],uj(ej)越大,ej对系统有序的“贡献”越大,系统有序的程度就越高,反之则越低。
2.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
设给定时刻t0,各子系统序参量的有序度为uj0(ej),j=1,2,…,k,则对整体复合系统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时刻t1而言,若此时各子系统序参量的系统有序度为uj1(ej),j=1,2,…,k,定义C为复合系统协调度。
(3)
(二)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复合系统协调度评价模型的要求和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协调发展系统的构成,参考国内外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发展研究的相关成果,结合专家意见和指标选取原则,考虑到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发展的现实情况以及评价的科学性与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运用分层法构建了一个由目标层、系统层、指标层构成的具有递阶层次结构的指标体系,如图3所示。
①王德章.绿色食品产业集群构成概念和集群竞争优势模型,2007;孟庆松.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1999.
(一)指标的选取及数据来源
指标选择直接影响协调度模型研究结果的正确与否,选择在产业系统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且能反映产业集群系统及各子系统之间内在关联的变量,有利于对产业集群系统的综合分析。此外,出于实用性和数据可获性考虑,指标不宜过多,否则会造成模型结构过于复杂。基于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原则,指标选择主要根据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反映的主要方面进行考虑,把反映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发展协调度的指标分为前向产业发展子系统、主体、后向产业发展子系统、相关及支持产业发展子系统四大类。前向产业子系统指标主要包括生产资料价格指数
和农产品采收设备;主体发展子系统指标主要包括绿色食品企业总数、产品总数、实物产量、年销售额和监测面积;后向产业子系统指标包括运输线路里程和货运量;相关及支持子系统指标包括投资额、专业技术学校、农业技术人员。所有序参量指标数据均来源于《绿色食品统计年报》、《黑龙江统计年鉴》、黑龙江农业信息网、黑龙江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等资料并经过计算整理后得到。在序参量计算中,上下限值取相应各项指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二) 测度结果
运用模型(1)、(2),选择线性加权求和法测算相应年份子系统有序度,结果见表3与图4,再用模型(3)计算表3数据求得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发展系统协调度,如表4与图5。
图3 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发展系统指标评价体系
表3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发展子系统有序度(发展水平)
表4 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发展系统协调度
综合表3、4、5,图4、5分析得出:2001年至2005年间,集群系统协调度,此阶段绿色食品产业集群由形成期向成长期发展,集群主体、前后向产业发展都呈现上升趋势,而相关及支持产业发展呈下降趋势,向无序发展,复合系统处于非协调发展状态;2006年至2009年间,集群系统协调度,集群主体发展平稳上升,但前后向产业发展波动较大,处于极不协调状态。2009年至2012年集群系统协调度提升到0.6以上,表明系统轻度不协调,但集群呈现良性发展。
图4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发展子系统有序度
图5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发展系统协调度
(三)主体发展与其他子系统影响关系分析
上文对协调度测度是以复合系统为整体来研究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发展,在波特描述产业集群构成时,提出应该从大企业或类似厂商的集中情形开始,界定出一个产业集群的产业与厂商后(即集群主体),观察企业和法人机构在纵向连接关系上的上下游,然后水平观察那些通过销售渠道,或生产互补性产品和服务的产业,最后是政府和机构,因而转换视角,从系统内部协调发展关系角度考虑,测度集群主体发展与其他子系统发展间的相互关系反映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发展状况,在表3中选取2003年—2012年绿色食品产业集群进入成长期以后数据,依次考察主体发展与前后向、相关产业子系统发展的关系,其中主体发展有序度为因变量Y,前向产业有序度X1、后向产业有序度X2及相关产业有序度X3为自变量建立模型,用SPSS18.0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剔除异常数据(2009年),选择进入法,回归模型显著,结果如下:
Y=1.213(X1),即主体发展水平=1.213*前向产业发展水平,R2=0.972,F=280.945,P<0.01;
Y=1.1072(X2),即主体发展水平=1.1072*后向产业发展水平,R2=0.928,F=103.222,P<0.01;
Y=1.841(X3),即主体发展水平=1.841*相关及支持产业发展水平,R2=0.974,F=296.25,P<0.01。
以上三式表明,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集群主体与其他子系统互相存在正向影响,当前向、后向、相关产业发展水平每增加1个单位时,主体发展水平依次增加1.213、1.1072、1.841个单位。由此可见,相关及支持性产业对主体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前向产业,相对较小的为后向产业。反之,相关及支持性产业发展走势上升缓慢或者下降,对主体发展的负作用也是最大的。
(一)结论
本文利用协调度模型测度了绿色食品产业集群系统发展协调度及各子系统发展水平,研究了主体发展与其他子系统发展水平的相互影响。结合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发展形成期以来各阶段发展规律、产业竞争优势变化,得出结论:
1.绿色食品产业集群系统协调发展由主体、前向、后向、相关及支持产业子系统共同决定。各子系统协调发展有利于提升系统发展协调度,但任何子系统无序发展必将导致系统失调。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集群系统协调度实证分析表明:集群主体发展态势较好,前后向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相关及支持产业发展缓慢,系统处于轻度失调状态,产业结构有待优化。
2.主体与其他子系统发展之间存在正向关系。生产资料生产的前向产业是保证主体发展的基础,加工运销服务的后向产业是主体发展保障,政府、组织、机构组成的相关及支持性产业是主体发展的智力支持。
3.相关及支持性产业发展对主体发展影响最大。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的资源优势、政策支持及市场需求优势逐步弱化,在全国绿色食品产业持续高速发展中,战略(产品、技术与管理创新)与政策支持是加快主体和集群发展的最大动力。
(二)政策建议
通过上述实证分析与结论,针对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通过转变产业发展方式与结构优化、科技创新、实施品牌战略促进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协调发展与保持竞争优势。
1.转变产业发展方式与结构优化、组织关系创新是产业集群协调发展和保持竞争优势的根本。加快绿色食品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调整优化第一产业(生产资料生产前向产业)内部结构,积极进行技术开发与推广,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提高前向产业的附加值,促使绿色食品前向产业全面发展;重点发展绿色食品二、三产业(加工、流通与服务业),加强产前、产中、产后联系,要求加工与流通企业与基地农户建立长期稳定关系。发展以绿色食品加工龙头企业为依托,通过市场和政府引导与培植,实现资源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合理组合,将各类科研机构和经济组织联系起来,建立“产加销服一体化”利益联结机制,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资源配置的市场化和生产要素投入集约化水平。
2.科技创新是产业集群发展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动力源泉。通过增加科技投入和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积极开发并推广产品加工的关键技术,不断培养科技人员、加大科研投入和加强产学研结合,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促进产业集群协调发展。政府在技术投入上对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各主体产业实行战略性支持,推广联合技术研发模式,也可通过重点扶持绿色食品优势主导产品的发展和产品深加工,强化对优势和高端产品的培育来实现,技术创新是助推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协调发展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动力。
3.实施品牌战略是集群发展和保持竞争优势的保障。企业方面,要树立品牌和名牌意识,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档次,培育和发展驰名品牌,靠质量和信誉开拓国内外市场,中小企业要积极向名牌产品企业靠近,同大企业开展不同形式的联合与协作,通过联营联牌、贴牌生产等方式确保企业的稳定和发展;同时,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及时注册商标。政府方面要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手段,保护名牌产品,对省级及国家级品牌实施保护,建立相应的监督举报体系;相关部门要建立打假维权联系制度,为企业的品牌经营保驾护航,对生产经营假冒伪劣产品的企业和个人给予经济和刑事责任的处罚,为培育驰名品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此外,政府还应考虑运用财政、金融等支持性政策,推动区域性品牌战略的实施。
[1] Richard Louis Kohls,Joseph N.Uhl,Marketing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M].Prentice Hall,2002.
[2]E Nakamura.Pass-through in Retail and Wholesale[J],NBER Working Paper,2008.
[3]哈 肯.协同学[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
[4]陈柳钦.产业集群与产业竞争力[J].南京社会科学,2005,(5):15-23.
[5]魏后凯.对产业集群与竞争力关系的考察[J]经济管理2003,(6):4-11.
[6]王德章,邓晨亮.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创新和转变增长方式的研究[J].农场经济管理,2007.(3):29-32.
[7]赵建欣,刘东英,等.我国安全农产品流通:一个总体框架[J].中国流通经济,2014,(11):8-14.
[8]宋国宇.基于DEA的绿色食品产业协调发展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1,(3):44-49.
[9]孟庆松,韩文秀.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2000,(4):444-446.
[10]IEA/OECD. The Environmental Implications of Renewable. Paris:Publishing House of DIDOT,1998.75.
[11]Chen,J.H.,Jan,T.S(2005).A Vatiety-Increasing view to the Development of Semiconductor Industry in Taiwan[J].Technol.Forecasting Soc.Change 72(7):850-865.
[12]Guerrieri,P. and Pietrobelli,C. Modelsof IndustrialDistricts'Evolution and Changes in Technological Regimes,Paper Prepared for the DRU-ID Summer Conference. 2001.
[13]乔朋华,王 维.农产品加工集群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1,(2):94-98.
[14]范 飞,孙才志,等.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复合系统协同进化模型的构建及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3,(2):413-419.
[15]陈黎明,邓玲玲.我国3E系统协调度测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2,(16):126-129.
[16]王德章,王锦良,等.中国农产品产加销发展模式对农户增收的影响[J].理论与探讨,2011,(4):113-117.
[责任编辑:邹学慧]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Green Food Industry Cluster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and Maintaining Competitive Advantages
LI Jia-li1,CHENG Tao2
(1.HeiLongJiang Engineering College,Harbin 100028,China;2.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Harbin 150028 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food industry cluster are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modern agriculture, increase farmers' income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green food industry cluster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have high level of competitiveness in China, but they still have disadvantage in enhance agriculture competitiveness, for instance in market imperfection ,lack of good cooperation in subject and related industries, the development lag of fore-and-aft industry. This paper apply compound system coordinated model and analysis regression method, analyzed and discussed the system development coordinate of green food industry cluster, the degree of order of subsystem(fore-body-aft and related industries) and the relation of subject and related industrie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 indicated: the development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green food industry cluster have low-grade imbalance, and the related industries affect the subject most. The text bring three policy suggestions in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transformation of development mode and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novation, to promote green food industry cluster system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maintaining competitive advantages,Finally it will achieve prosperity and enhance agriculture competitiveness.
green food; industry cluster;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competitive advantages.
2016-12-15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发展及提高竞争力研究”(16JYC02)
李佳俐(1981-),女,河北仓县人,讲师,经济学博士,主要从事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F462.82
A
1671-7112(2017)02-008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