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胤强
在口语交际的教学特征中,生活性是口语交际的重要特征。
第一个环节,发现交际话题。话题的发现者既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一般来说,在小学的低年级,交际话题的发现者最主要的是教师,到了中、高年级,学生有了自主发现的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感兴趣的生活话题。
第二个环节,进行交际准备。准备分为两种情况:如果是教师发现的交际话题,其准备工作主要由教师来做,学生事先可以不知晓。如果准备过程中必须让学生参与,教师也不必把准备的动机和原因告诉学生,以增加交际活动的神秘感,激发学生交际的兴趣。如果是学生提出的交际话题,其准备工作主要由学生完成,教师对学生的准备进行指导,同时教师本人视交际话题的性质与内容作相关准备。
第三个环节,开展交际活动。这一环节主要是指课堂上所进行的交际活动。应该注意以下相关要素:一是创设生活情境,引入话题。这一环节要注意三点:情境的创设,可以由教师来做,也可以由学生来做,还可以师生合作来做;情境的内容,具体情境要视交际的内容而定;营造交际氛围,创设情境时,还要注意营造出平等、和谐、民主的交际氛围。二是紧扣交际话题,讨论交流。讨论与交流是这类交际课的主要形式,要形成生生、师生和全体互动的课堂局面。在这一过程中,小组交流是最主要的方式。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时间控制。每一次小组活动针对一个问题进行。通常的做法是由教师统一控制活动时间长度。而其长短完全由教师的主观意愿和感觉确定。这样的弊端有二:一是讨论时间长短的确定没有科学依据。时间太长,无谓消耗;时间太短,失去意义。二是不能照顾到学生的差异。因此,这样的活动要么就成了个别优生展示的天地,多数中下水平学生附和的舞台,要么就成了课堂的一个点缀。活动时间不统一规定,由学生自己把握,让还存有疑问但不能解决的这部分学生,先个人思考,等待另外尚未讨论结束的同学。教师和学生均可以据此把握讨论的进程。这样既照顾了全体,又不浪费时间,使活动实效得以落实。
行为调控。一般的做法是,论题一出,随即让学生展开讨论。细致的教师应该能发现,中、下层次的学生参与讨论时几乎是听众。这些学生并没有自己的认识理解,所以就没有真正实质性地活动,只是听取思维敏捷学生的结论。当然,他们的能力就没有真正得到提高。比较科学的做法是,话题提出之后,先安排学生独立静心思考几分钟,当每个学生有了自己的认识之后(可通过举手调查),再进行小组交流讨论。这样学生更便于进行充分的交流探讨,也更能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意识。
第四个环节,延伸交际生活。这个环节有两层意思:一是视学生交际的进展情况和时间,适时对交际活动进行总结。一節课里还没有讨论和交流好的话题,还可以在另外的时间里进行。可以再用专门的课堂教学时间,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外时间里继续讨论和交流。二是课堂讨论不仅仅是为了交际而交际,更重要的是能引导学生认识生活,因此,一次课堂的讨论并不能立刻解决什么问题,要让学生带着思考走进自己真实的生活,在生活中体验、锻炼和成长。
生活型口语交际课要注意什么问题呢?第一,要简化教学过程、形式和手段,给口语交际课“松绑”。目前的口语交际课,形式繁杂,过程复杂,手段多样,教师辛苦,学生受累。很多的教学环节和形式手段的运用于学生的口语交际活动没有多大的作用,来“花”的,来“虚”的,就是不来“实”的,其结果导致学生的口语交际活动没有多大的效果。第二,要突出“交往”这一关键要素,体现口语交际课的特点。交往是口语交际课的最本质的特点。离开了交往,口语交际将如无本之木,无法实施。一是在内容的选择上,能有效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二是在情境的创设上,能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与欲望。三是在构成口语交际活动的路径上突出交际性。口语交际的要素一般有四个,即交际的主体,交际的话题,交际的媒介(口头语言),交际的环境。四个要素中,交际主体和交际对象之间的互动过程就成为交际的路径。也就是说,口语交际的过程是互动的过程。第四,要落实口语交际过程中的评价。这里所说的评价,主要是指在课堂交际情境中的评价。口语交际的评价主体是教师和学生。作为评价主体的教师,心中应该时刻装着学生,要充分地尊重学生。在评价中,要用温柔的眼神看着学生,用平和的语言与学生交流,用纤细的动作关爱学生。
责任编辑 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