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合塔古丽?亚勒++洪热伊莱?赫依提孙瑾
摘要:近年来,乌鲁木齐市流动人口增长迅速,虽然此现象有助于该地区经济的建设和社会的发展,但由于乌鲁木齐流动人口的特殊性,无疑增加了各个社区对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的难度。通过实地调查、问卷调查等方法,对乌鲁木齐市A社区的流动人口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该社区流动人口了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流动人口;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30.070
1A社区流动人口现状及特征
乌鲁木齐市A社区于2012年7月拆分成立,位于赛马场路,北起赛马场路,南至榆园路北社区,西起东七巷,东至迎宾馆西围墙。辖区总面积0.38平方公里,总户数1405户3797人,有自建房164栋,其中115栋用于出租,登记在册有623间出租房,辖区驻地单位有两个。通过工作人员了解到A社区具有七站一室,工作人员49人。该社区总户数1522户4661人;其中常住户532户1653人,流动户990户3008人,七个巷道171个院子、一个小区556户1668人(由于流动人口的特殊性质,具体数字不稳定,存在变动)。
1.1流动人口结构
1.1.1民族及性别结构
A社区的民族成分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民族:汉族、维吾尔族、回族、哈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截止到2015年5月,所有流动人口中,汉族占7%;少数民族则占93%,其中维吾尔族居多,占流动人口总数的86%(如表1所示);且流动人口中男性大于女性,其中男性1365名,占51%;女性1313名,占49%(如表2所示)。
1.1.2年龄结构
相关统计信息显示,该社区流动人口的年龄结构趋于年轻,16-59岁的流动人口,占总流动人口的68%,而0-15岁及60岁以上的流动人口年龄分布则分别为29%和3%。究其原因,大部分外来人员都是来务工的,所以年龄的构成较为年轻。
1.1.3來源结构
该社区流动人口的来源主要分为疆内、疆外,从疆内看,大多集中于南疆地区,例如喀什、和田、阿克苏等地区。其中,疆外人口占总流动人口的9%,疆内人口占91%。
1.1.4文化结构
该社区流动人口的文化结构偏低,大专以上人口仅有132人,占总流动人口的5%;大专以下有1985人,占流动人口总数的74%;无受过文化教育的有561,占流动人口总数的21%(如表3所示)。
1.2流动人口特征
为了更好的掌握该社区流动人口的特点,除了上述分析,我们还进行了抽样调查,针对该社区居民发放了200份问卷,有效问卷共计198份(其中流动人口156份),可以概括出乌鲁木齐市A社区流动人口群体具有以下特征。
1.2.1文化素质偏低,且青年居多
从来源结构看,该社区大多数流动人口是来自南疆的一些贫困区域。他们在这种生活条件下,大部分都没接受过良好教育,致使他们文化素质低,法律意识淡薄。年龄构成也是青年居多,在20岁以下的居民占6%,21-35岁的居民占55%,35-50岁的居民占30%,50岁以上的居民占9%。其中还包括许多“重点人员”,致使社区管理人员压力不小。
1.2.2就业层次低,收入低
调查对象中84%以打零工,做小生意为生,例如以小推车为载体的流动水果食品摊位,虽成本较低,但稳定性较差,常因各种原因被勒令撤回。其次较多提到的做打馕生意,出租车及公交车司机。由于文化素质偏低,外加掌握技术较少,导致家庭月收入也普遍低(如图1所示)。月收入偏低继而影响到了他们的生活水平,通过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相结合,我们发现,居民生活状况并不好,被调查对象家庭人口数3-5人的占48%,家庭人口数5人以上的占34%,家庭人口多,由于家庭收入低,为节省开支,大部分流动人口都是租住自建房,且房间狭小,再加上生活设施极其简陋,条件十分艰苦。当问及流动人口选择A社区的原因时,大部分流动人口回答是因为该社区房租便宜。在此前提下,调查对象中只有36%的人月收入可以满足一个月的生活需求(如图2所示)。
1.2.3居住期短,流动性大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流动人口来本市发展的原因主要是原住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不能满足其生存发展需求、农村地少人多、本地区好赚钱发展机会多、照顾亲人孩子上学等几个方面。且他们中大部分所从事的都是非正式工作,因此会出现居住期短,流动性大的特点。此次调查的对象中,流动人口在A社区暂住时间一年以下的占44%,1-5年的占37%,5-10年的占14%,10年以上的占5%(如图3所示);近半数的人在该社区居住不到一年,流动较为频繁。
2乌鲁木齐市A社区流动人口管理的难点和存在的问题
2.1管理的难点
相比其他省区的流动人口管理而言,新疆对流动人口管理要复杂得多,在于其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占很大比例,民族文化的差异,难免会给社区的管理工作带来困难。
2.1.1流动人口文化素质偏低导致管理困难
从A社区流动人口的特点我们知道,该社区流动人口的文化素质偏低,掌握技能欠佳、法律意识不高,导致就业层次低,收入少且不稳定,因此生活无保障。例如其中一些流动人口在权益受到侵害时,也不懂得通过合法的渠道保护自己,有的会选择忍气吞声,有的则会采取一些过激行为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在此环境下,会引发计划生育、民族心理等一系列问题。
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语言不通,在对A社区流动人口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的基础上,我们也与社区工作人员也进行了多次交流,通过了解,发现流动人口管理最大的难点就是语言障碍,因为流动人口中少数民族占到了93%,其中很大一部分不懂汉语,再加上社区工作人员也是由各个民族构成,虽然社区工作人员也在努力学习少数民族语言,但是想要无障碍交流还是有些困难。
2.1.2流动人口对社区管理工作不配合导致管理困难
通过社区人员,我们了解到了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是按照社区的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的方法来执行的,但社区工作人员普遍反映,流动人口对于他们的管理工作是少部分人配合,大部分人不领情、不愿配合,他们对流动人口的动态了解方式间接了解多于直接了解。例如社区工作人员每两天要对社区流动人口做一次清查,每个月进行一次大清查,面对社区工作人员每周2-3次的二维码扫描任务,一些住户会有不满,产生抵触情绪,影响了后期的入户工作;再如有些住户家里来客人,如果入住,需要办理复杂的登记手续;因此出现了有些流动人口不主动配合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的情况。究其原因还是流动人口对社区现行的流动人口管理方式了解得不够透彻(如图4所示),且社区工作者对于现行的流动人口管理方式也是信心不足,认为管理方式比较被动,取决于居民个人认知程度。通过问卷调查数据显示,调查对象中对该社区管理方式了解的占60%,了解一点的占33%,完全不了解的占7%。
2.2存在的问题
2.2.1管理工作“重管理轻服务”
由于新疆维稳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在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中,要以维稳为主,然而,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除了治安方面的职能,还应该涉及流动人口公共服务的职能,但在实际管理工作中,我们发现,该社区的管理工作呈现“重管理轻服务”的特点,对流动人口的服务重视程度不高,必然会降低流动人口在该市发展的归属感,过度的重视管理,忽视流动人口合理的公共服务需求,也会对社区的治安管理产生影响,因此管理工作应与时俱进,且必须增强服务意识。
2.2.2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体系不完善
由于社区工作与其他管理部门相互间的协调较少,且各部门之间职能划分不清晰,使得很多问题都无法定位具体由哪个部门解决,再加上各部门之间职责划分不清楚,信息交流不顺畅,就容易造成工作的疏忽,从而使管理的效率降低,因此应该完善管理体系,建立一个可以协调各部门职能的机构,制定具体的管理职责和任务,而不是任由他缺少工作力度和制度保障。
2.2.3社区工作“事多人少”
通過调查我们知道该社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流动人口管理,但由于社区与其他管理部门之间的职能划分不明确,现在该社区工作呈现“事多人少”的特点,导致该社区工作向“多功能”的方向发展。因此难免就会造成该社区工作人员出现流失现象,人才流失对在岗人员带来更大的压力,例如节假日值班、休息问题,因为工作的特殊性,该社区工作人员在节假日经常加班工作,但从未领取过节假日三倍工资,即便休息,工作人员也不能离开乌市,且工作环境本来就含有不安全因素,但上级部门也从未发放过维稳费。种种原因导致人才流失,使的该社区“事多人少”的工作模式越发严重。
3完善A社区流动人口管理问题的建议
3.1提高对流动人口的服务意识
众所周知,社会稳定是社区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因此在加强对流动人口管理的同时,也要提升对流动人口的服务意识,这样不仅有利于流动人口合法利益的切实保障,还能提高社会稳定性。大多数流动人口都存在生存压力大的问题,因此为了避免其对社会的负面影响,社区工作人员一定要积极为流动人口提供政策上的扶持和制度上的帮助,对流动人口提供“同城化”待遇,对流动人口困难家庭进行慰问、捐资、帮扶等。因为流动人口到了市区后会面临住房、就业、医疗保障等各方面的问题,就拿居住条件说,该社区很多流动人口居住环境差,社区可以与政府沟通,提议加强流动人口集中居住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例如改善道路交通条件,强化公共环境卫生和社会治安整治等。即社区需要了解他们需要哪些帮助,主动为他们创造条件,帮助他们化解生活中的难题。总之社区工作需要兼顾管理与服务,确立对流动人口的公共服务意识。
3.2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机制
乌鲁木齐市A社区的人口流动性大,成分繁多,这对社区的管理工作也是一个挑战。首先,应明确划分管理主体部门之间的职能,各个管理部门之间做到相互协调、共同参与。因为流动人口的流动性大,社区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本来就比较被动,所以为了强化社区的管理地位,就更要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这样才能避免流动人口管理中漏洞的产生。其次,社区也可以通过多举办一些丰富的活动,来增进居民与社区之间的沟通,加强流动人口对本市的归属感,从而激发居民的主动性,配合社区工作顺利进行。与此同时,A社区也应向其他优秀社区吸取管理经验,取长补短,加强专业化队伍的建设。最后,就是改善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及待遇,例如尽力改善办公条件,多配备一些办公的基础设施,还有落实社区工作人员的节假日加班费、维稳费等福利待遇问题,以此来提高大家的工作积极性,保证社区工作的顺利开展。
3.3提高流动人口整体素质
若想提高流动人口的整体素质,首先,要重视对流动人口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在提高他们法律意识的同时,也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例如A社区流动人口中少数民族占多数,为了更好的与他们沟通,社区工作人员除了进行双语学习外,也可以为他们提供汉语集中学习活动。其次,提高流动人口的法律意识,例如社区可以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公德教育和法制宣传,这样不仅可以使流动人口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又可以时刻约束自己的言行。最后,要完善流动人口就业服务体系,为流动人口尽可能提供就业信息,社区应努力想尽一切可行性措施,采用多种形式提供就业机会,解决流动人口就业难问题,促进流动人口就业。
4总结
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的流动的速度也随之增加,从而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也显得愈发重要,因为它关系着社会稳定与发展,因此我们要善于发现问题,改正问题,继续完善流动人口的管理机制,做好各项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许宏程,杨俊孝,刘凯辉.昌吉市流动人口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视角(下),2011,(12).
[2]楚汪洋.拉萨市流动人口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1:43.
[3]王春敬.流动人口管理问题浅议[J].公安研究,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