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政策变迁及其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效应评价

2017-04-05 00:47栾晓梅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30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效应

栾晓梅

摘要:文化政策在恢复文化事业、推動文化事业向文化产业转制、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关键和重要的作用。以文化事业改制为分界点,文化政策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效应在对文化事业的恢复和引导,以及文化产业的资源配置等方面表现出了卓越的绩效。

关键词:文化政策;文化产业;效应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30.003

1我国文化产业政策变迁

1.1文化事业恢复时期的产业政策(1978~1987)

从1978年到1987年的整整十年,文化事业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逐渐复苏。虽然文化单位的各项活动仍然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这一时期的文化政策已经开始体现政府放松管制的主要思想,如1978年财政部批准《人民日报》等新闻单位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这一时期,文化单位的市场化经营行为得到了初步认可,为后期的文化事业产业化培育和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基础积累和铺垫作用。

1.2文化事业过渡时期的产业政策(1988~1997)

这一时期国家政府通过一系列制度和政策的制定,逐步引导文化事业市场化、经济化行为,完成文化产业的培育工作,主要政策涉及文化市场的管理和对文化事业的经济政策等,特别是1996年,在《关于进一步完善文化经济政策的若干规定》中,明确了文化事业的筹资渠道和具体措施,加快了文化事业向文化产业发展的过渡。

1.3文化产业运作期的产业政策(1998~2002)

从1998年开始的这5年间,文化产业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完成了从文化事业向文化产业的蜕变。1998年8月,文化产业司正式成立,标志着文化事业正式开始产业化运作。2000年10月,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文件中正式提出“文化产业”的概念,要求通过文化产业政策加强文化市场的建设和管理。这一时期,文化产业各板块也相继出台了管理条例和制度,框定了文化产业市场活动的范围,同时也为文化产业的规范发展提供了保障。

1.4文化产业稳定发展时期的产业政策(2003至今)

党的十六大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做出了明确区分。由此,文化产业政策应形势发展的要求陆续出台,其内容涉及深入文化体制改革、产业发展战略、文化产业准入、文化产业行业发展、文化产品和服务对外贸易和知识产业保护类法律法规等若干议题。

2文化政策的效应评价

根据中国文化产业政策的历史演进,笔者以文化事业改制为文化产业分界点,按历史时期,逐段考查文化政策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

2.1文化事业恢复和过渡时期的政策效应评价

2.1.1文化事业恢复时期的政策效应

从1978年到1987年这十年间,中央政府在有意识的关注文化事业未来的发展,并有意识的引导文化单位进行市场化经营的认知和认可。文化馆(站)和群众艺术馆等事业单位恢复的最快,其机构数的绝对量从1979年开始曲折上升。全国图书种数在1978-1987年间稳步增加,其图书种数在1987年达到60213种,比1978年增长4倍有余,期刊和报纸种数也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说明这一时期的文化事业政策起到了很好的恢复作用。

2.1.2文化事业过渡时期的政策效应

这一时期和文化事业恢复期不同的是,文化馆(站)和群众艺术馆等文化事业单位的机构数呈现缓慢下降趋势,博物馆等其他事业单位的机构数也没有明显增长,基本保持在较低水平。全国图书种数较文化事业恢复期增长放缓,其他期刊和报纸种数的年产量基本维持不变。说明政府政策在这一时期已经从计划角色退居到引导企业行为方面,市场活动更多的是企业自主参与。

2.2文化产业开始运作和发展时期的政策效应评价

这一时期的文化产业生产资源效率的配置主要是通过文化产业的政策引导和实现的。因此,在这一时期考查文化产业政策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时,笔者通过考查文化产业资源效率效应来分析文化产业政策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

2.2.1计算公式和方法

对资源效率的考查有两种形式,资源的使用效率和资源的配置效率,这两种效率统称为资源效率。

(1)资源使用效率。

Es=pT1pT2-1(1)

式中:

Es—生产资料s的使用效率;

pT1—单位资源在时间段T1内的平均产量;

pT2—单位资源在时间段T2内的平均产量。

(2)资源配置效率。从综合要素(资源综合)生产率的角度来计算资源配置效率,可利用以下公式:

GV=∑PiGVi(2)

式中:

V—总产出;

Vi—i部门的产出;

GV—总产出增长率;

GVi—i部门的产出增长率;

Pi=ViV—即部门i在总产出中的比重。

在索洛余值法中,综合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为总产出增长率减去生产要素投入的增长之余值,即:

GA=GG-GF(3)

TER=GG-GV(4)

式中:

GA—综合要素生产率增长率;

GF—全部要素投入增长率;

GG—按国民生产总值计算的产出增长率;

TER—资源配置效率。

即资源总配置效应等于国民经济的综合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与各部门综合要素产率增长率加权平均数的差额。

2.2.2实证分析

(1)资源使用效率。鉴于历史统计资料的可获得性,此处仅对劳动力资源和资本两种资源效率进行分析,考虑到产业政策效果滞后的特性,对原始数据以2年为一个单位时间点,进行移动平均处理得出,固定资产效率Es=0.61>0,说明这段时期文化产业政策提高了固定资产投资的使用效率,但文化产业政策对固定资产投资使用效率的提高作用并不明显,文化产业财政政策的倾斜力度还不够,还没有使文化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产生期望的效益。

劳动生产率Es=1.69>0,说明这一时期非常重视文化产业劳动力投入。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总体上与该时期的文化产业政策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整个时期内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可划分为两个阶段。1998至2002年,劳动生产率处于较低水平。从2003年到2004年,劳动生产率出现缓慢的调整之后,突然出现大幅上扬,这得益于2003到2004年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成果,劳动生产率出现试探性下滑之后(劳动力心理调整过程)快速提升,证实了文化体制改革以及相应的配套政策对劳动生产率的刺激作用。

(2)资源配置效率。笔者在这里根据资料将国民经济总产出用第三产业总产值来代替,也就是从第三产业的角度来考查资源配置效率。将第三产业分为文化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计算文化产业及部门产值增长率。

由第三产业总产值计算的该时期的GC=5.4,由此算出部门加权GV=∑PiGVi=3.0,所以资源总配置效应为TER=GC-GV=2.4。

3结论

文化产业形成和发展时期产业政策对资源配置效率的效应为正效应。文化产业产值平均增长率从2002年开始高于第三产业总产值增长率,并高于住宿、餐饮业产值增长率,住宿和餐饮业,文化产业产值增长率曲线起伏性较大。从2000年开始,文化产业年增长率开始为正并持续上涨,到2004出现短暂下滑之后,跳跃性上升,在2007年文化产业年增长率达到最高点,而后在2008年急剧下滑,并出现负值,说明文化产业当时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大,随后,文化产业通过政策和自身的调整,在2009年年增长率实现正增长,并连续在2010年创新高,这和2009年以后中国政府陆续颁布的支持文化产品对外贸易政策是分不开的。

参考文献

[1]欧阳坚.文化产业政策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6):1719.

[2]陈杰,闵锐武.文化产业政策与法规[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8488.

[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19982012)[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19992013.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效应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懒马效应
场景效应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对文化产业创新模式的分析:以传媒类文化产业为例
文化产业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