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对环境设计专业课堂教学的影响及前景

2017-04-05 18:10薛巍李文峰
艺术科技 2017年1期
关键词:环境设计互联网+互联网

薛巍+李文峰

摘 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课堂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也不例外。为了提高教学的实效性,环境设计专业课堂教学应当与时俱进,利用互联网技术丰富课堂模式,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本文将对“互联网+”对环境设计专业课堂教学提供的新契机进行简述,并提出在此背景下,环境设计专业课堂教学展开的新途径。

关键词:“互联网+”;环境设计;课堂教学

环境设计专业涵盖景观设计以及室内设计的内容。在课堂改革中,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到该专业的实际特点,利用互联网技术促进课堂效率的有效提升。“互联网+”时代下,信息、技術的更新变化速度极快,为了适应社会发展与市场需求,教师应当利用先进的技术开展课堂教学,让学生所学的内容具有实践意义,从而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及其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 “互联网+”为环境设计专业课堂教学提供的新契机

环境设计专业涵盖的内容较广,整体上具有复杂性与交叉性,涉及的专业包括景观设计学、城市规划学、建筑学、社会学、环境心理学、美学等。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环境设计专业的重要性,有的学生甚至会认为一些人文学科的课程并没有学习的必要。“互联网+”时代为课程的建设与开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与可能,这也要求课堂教学应当创新模式,引用多种技术,从不同的视角为学生介绍相关的内容与知识,以提高学生对学科的认知与认同感,激发学生对环境设计专业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

环境设计专业虽然已经存在多年,但是不同高校的专业建设情况不同。大部分高校都没有对这一专业予以足够的重视,在资金建设以及师资建设方面投入的力度不足,相应的,专业建设的质量并不高,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也面临很多困难。而在“互联网+”时代,资源的共享程度以及信息传递的便捷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状态,即使资金与师资不足,高校也可以利用技术进行弥补,改善课堂教学的现状,提高教学效率以及质量,加强专业建设。

2 “互联网+”环境下环境设计专业课堂教学展开的新途径

2.1 建设学习资源共享平台

近年来,各行各业都开始关注到“互联网+”,并以此模式展开了各项活动。环境设计专业课堂建设也应当顺应这一趋势,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教师应当意识到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需求,环境设计专业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空间,就应当对“互联网+”予以关注。导致教学质量低下、学生积极性不高等情况的主要原因包括课堂局限性大、教学资源单一、教学模式较为枯燥等。针对这一情况,高校应当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与网络技术,积极建设资源共享平台,为学生提供深入学习与广泛学习的机会。不同高校的专业资源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高校之间可以进行协调与联合,共同参与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互通有无,将关于环境设计的资料与图书资源在网络上实行无条件开放,让师生均有机会接触到优质的专业资源。另外,高校也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开设专业交流平台,组织各高校的教师展开教学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水平。众多资源的共享与应用能够增强学生对专业的关注度与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对专业学习产生较强的兴趣与信心。

2.2 加强人才的综合性培养

环境设计专业招生范围较为广泛,除了普通的文科生与理科生外,还招收相关的艺术生。这种情况导致整个专业的综合素质水平呈现出不均衡的状态,普通生的文化素质较高,但是专业素质可能会相对较差;相反,艺术生的文化素质可能会相对较低,但是专业素质却相对较强。并且,在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两类学生也会出现明显的成绩差异。学生发展的不均衡性也会影响专业建设的专业性与规范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当对“互联网+”模式加以利用。对于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的学生,教师可以利用视频、动画等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将抽象化的内容转化为具象的内容,以便于学生学习与理解;同时可以为学生介绍一些课外资源,供其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与逻辑能力较差,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利用多种软件为学生进行演示,让学生理解设计与图形建立的实际情况。例如,在讲授画面感受真实尺寸影响的问题时,教师可以通过SU软件设计相关的模型,从直观上让学生感受到尺寸与画面的变化情况,通过视觉刺激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同时辅助锻炼学生的空间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2.3 完善工作室教学机制

教师应当利用“互联网+”模式下便利的技术条件来完善工作室教学机制,对教学模式予以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多依赖教材,内容单一且枯燥,不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无益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了改善这一情况,高校可以实行校企联合模式,与相关企业展开合作并设立工作室,让学生参与工作室的项目建设,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能力与素质。工作室机制有利于推动实用性人才的培养,校企合作可以将互联网作为媒介与基础,学生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设计相关的作品,由教师加以引导。这样设计完成的作品既能够为企业创造收益,又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多浏览网上的优秀作品,借鉴其中的精华要素,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网络上的设计大赛,在比赛中挑战自我,促进自身能力的提升。学生在企业项目以及比赛中的锻炼能够让学生了解市场以及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使自己的设计更加贴合实际,提高作品的实用性。

3 结语

环境设计专业自身具有复杂性与特殊性。为了促进专业的长远发展,高校应当顺应“互联网+”发展的趋势,积极利用网络信息与技术开展专业建设,建设网络资源共享平台,扩大师生的知识涉猎面;加强对人才的综合性培养,利用软件或技术开展课堂教学;完善工作室教学机制,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出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毕雪微.互联网环境下艺术设计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艺术教育,2016(04).

[2] 胡澜紫月.环境设计专业本科基础教学的探索与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6.

[3] 英浩.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与教学改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01).

[4] 潘慧锦,陈淑飞.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实践研究——以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为例[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4(03).

猜你喜欢
环境设计互联网+互联网
乡村传统民居环境设计改造与保护略谈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