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人力资本问题研究

2017-04-05 17:41陈华东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30期
关键词:人力资本农业

陈华东

摘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需要大量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目前江苏农业人力资本短缺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急需一批掌握现代农业技术,具有敏锐市场意识,懂得现代农业经营管理理念的人才。为此,建议应适时加强涉农院校建设,完善农村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乡村基础教育,创新大学生村官制度。

关键词: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人力资本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30.039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需要大量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这就无疑对农村劳动力的人才质量、人才规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舒尔茨在《改造传统农业》指出,决定人类前途的不是物质自愿,而是人的素质的提高,要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就要靠智力去增加资源的供给和加大技术投入。魏扬帆(2016)认为,人力资源是农业经济发展潜力的重要支撑,只有拥有高素质的人才,才能实现发展中国家农业经济的科技化、规模化发展。陈祺琪(2015)农业科技人员结构、人力资本、科技人员流动与农业经济发展均为一阶单整序列关系。因此,江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也需要在人力资源开发做好智力保障。

1江苏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较低

美国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12年,多数农场主有农科院校毕业文凭。与之相比,当前全国农业从业人员教育年限平均在7-8年。而根据江苏第二次农业普查显示,在江苏农村常住劳动力资源中,文盲159.7万人,占5.2%;小学文化程度899.1万人,占29.4%;初中文化程度1537.0万人,占50.2%;高中文化程度409.6万人,占13.4%;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55.0万人,占1.8%,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是一个突出问题。就江苏区域情况而言,苏南、苏中和苏北农村教育呈现由南向北的梯度状态。由于城乡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衡,加之苏北地区中小学撤,增加了农村家庭教育的投入,导致辍学现象也非常突出。

1.2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缓慢

由于职业教育还没有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农业职业教育也相对发展比较滞后,调查显示,苏南仅2025%的农户非常愿意接受农业培训,苏中和苏北地区非常愿意接受农业培训的农户仅占8.62%和9.64%。对子女接受农业的教育农户也呈现共同的区域特点,苏南、苏中、苏北愿意让子女接受农业职业教育的均不超过30%,大家普遍认为,从事农业生产风险大,收入不高,从事农业没什么前途。

1.3农业技术人才严重短缺

我国农村科技人员的比例本来就很少,与农村人口比较,不能满足农民对科技发展的要求,农业科技人员又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逐年递减。资料显示,江苏农业科技活动人员数量总体变化趋势是递减的,农业科技人员的年平均增长率为负数。另外,江苏基层农业科研机构人员中,较高学历层次的人才比重还比较低,至2010年,大专以下(含大专)学历的人员占主要部分,而其中还有很多一部分是中专或高中文化。这种构成远远满足不了农业科技革命和经济发展的要求。

同时,农村基层生活条件艰苦,科技人员很少愿意留在农村,农业技术人才严重短缺,致使许多新技术、新品种不能在农村大范围推广,农业技术优势得不到充分的发挥,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难以为农民带来经济效益。

2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对人力资本的需求

江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需要切合现代农业发展的大背景,就是要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保障农产品供给前提下,实现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从而实现农业的规模效益。因此,农业规模经营不仅需要一批农业技术人才,还需要一大批具有敏锐的市场意识、懂得现代经营管理理念的农村经营管理服务人才。

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的范围很广,笔者认为,除了包括农业生产技术科研人员外,还包括乡村机构管理人才、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经营管理人才、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农产品经纪人、农村能人、农村种养大户、农业品牌策划、推广、销售人员等。由于农业经营需要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因此,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业需要根据市场发展,引入必要且适合的人力资源。

2.1农业经营人才

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与市场紧密关联,现代农业经营者等人才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江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首先需要保证粮食安全,其次才是商品化问题。即使如此,农业开发和经营人才是农业规模经营所必须的。为适应农业规模经营的需要,江苏农业发展需要培养了解农业专业市场建设、农业物流配送、农业产品开发及经营的专业人才,以适应农产品营销网络体系发展的需要。

2.2农业专业服务人员

首先根据江苏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的需要,农业规模经营需要一些了解国内外农产品市场信息的农业经纪人,从而有目的性地增强农民生产和结构調整,降低农业生产风险。

其次,是掌握新型农业机械操作技能的农机服务员。江苏农业人口老龄化,对农忙季节的劳动力需求非常强,这需要掌握农机操作技能、能提供农机服务的人员。随着,农业技术服务内容的增多,未来江苏农业还需要更够利用信息和遥感技术对农业病虫害防治提供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现代农业机械的使用,不仅可以替代相当一部分的农业劳动力,将这些宝贵的劳动力资源用于其他更具发展潜力的行业,同时农业机械的使用对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资源在农业生产中的利用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其三、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以现代农业科技为前提,这需要大量提供农业科技服务农技服务人员。目前,江苏农业生产的育种、培苗、播种、养殖、贮运等各个环节已经初步实现了产业内部分工。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江苏农业规模经营客观上要求,我们不仅需要有掌握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包装、运输、销售等先进技术的专业人才,还需要有掌握农业基因技术、胚胎移植技术等高新技术的专家人才。

2.3农产品品牌经营人才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方向是农业的品牌营销,农产品品牌经营策划人才是农业人才计划的一部分。因此,熟悉ISO9000、ISO14000、HACCP、GAP等认证规则,了解农产品品牌营销特点,有农产品创新能力的人才也是我省农业发展所需要的。

2.4农业组织管理人才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飞速发展,许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协会将会越来越多,这些组织与企业有相当部分的区别在于,这些组织除了有利益追求外,还有社会责任,需要将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并在保障其稳定收益的基础上,降低农业经营成本与风险,并实现农业生产、经营和服务的社会化。因此,这些农业组织管理人才也是规模经营所需要的。

3农业人力资本投资策略

3.1加强涉农院校建设

加大对农业院校的资金支持。随着农业在GDP中的比重减少,地方农业院校的生源和资金面临一系列危机,很多农业院校开设了很多面向工业企业的专业,使有限的农业方面的教育资金更为趋紧。要改变这一局面,一方面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对涉农教育和项目优先扶持,重视农业类职业院校教师培养。另一方面,农业院校对涉农专业人才的培养要面向市场,符合农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毕业的学生能顺利在农业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一线工作,并熟悉农业产业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的联系。在课程设置上应结合当地农业主导产业,有选择性地开设课程,注重课程与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针对性、实用性和灵活性;在传授给学生以先进的知识和实用的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适应能力、自我学习能力、自主选择能力,以提高其为农业产业化服务的本领。

3.2完善农村人才培养机制

采取灵活的方式培养农业专业人才,农业学校可以和农业企业、村委会、乡镇或合作组织签订委托培养合同的,针对性地培养当前农业产业人才。学校还可以通过与农业企业、合作社等项目合作的形式,在项目中培养所需人才。地方政府也可以定期举办一些农业推广技术的讲座,邀请专家对农民进行培训。鼓励农村经管人才参加中职农村经济管理专业举办的教育与培训活动。

3.3加强乡村基础教育

继续提高财政的整体教育投入比重,强化省级政府支持农村基础教育的职责及投入力度;建立科学有效的基础教育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苏北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教育预算,确保义务教育政策的执行,积极引导农村家庭增加对子女的人力资本投资和文化教育消费,摆脱农村人力资本投入长期不足的困境。

3.4创新大学生村官制度

大学生村官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供了人力资本引擎。可建立大学生村官人力资本市场,吸引其他主体参与农业项目建设,由于目前大学生村官面临延续性问题,笔者认为,应通过农业中介组织和农业企业与大学生签订固定期限的支援农村建设协议,然后以公益扶持的形式,定点扶持部分偏远和落后地区的农村人力资源建设。这不仅开阔了村官的选择范围,也能夠充分利用社会志愿者的资源,为农村发展带来更为成熟的项目。应该说,社会其他主体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的参与,能有效弥补政府在农村大学生村官人力资本投资的不足。

另外,高校应适应新时期农村发展的需要,引导在校学生积极深入新农村建设,通过与农村各类单位组织合作,建立农村实验培训基地,培养热爱农村、既掌握专业知识又熟悉农村工作特点的大学生。高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到农村去进行调查研究、协助相关部门做各类技术指导、服务以及管理工作,弹性增加农业规模经营的人力资本投入。

参考文献

[1]西奥多·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2]魏扬帆.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源与农业经济布局的相互制约分析[J].世界农业2016,(5):181185.

[3]陈祺琪,张俊飚.农业科技人力资源与农业经济发展关系分析——基于种植业科研机构的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2015,(13):9096.

[4]张建民,杨子敬.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问题——一个研究综述经济问题探索[J].2008,(10).

[5]邢大伟,徐金海,宗小兰.农业职业教育培训中的农户态度——基于江苏苏南、苏中和苏北的调查[J].职业技术教育,2009,(33).

[6]罗峦,李明贤.农业产业化发展与新型农村经济管理职业人才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2010,(19).

猜你喜欢
人力资本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新农业 从“看天吃饭”到“看数吃饭”
欧盟发布短期农业展望
浅谈国有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与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