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琴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阵地,如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广大教师高度重视的问题。文章分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以期为同行提供借鉴。
[关键词];创新能力;培养;初中物理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5-0069-01
在新课程背景下,开展物理课堂教学不仅要教授学生科学知识,提升学生的基本技能,更要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以及物理科学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告诉学生,让学生热爱物理。由此看来,让学生具备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成为当代物理教学的重点。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进行分析探讨。
一、搭建平台。促进学生思考交流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搭建猜想和交流的平台,促进学生思想碰撞,拓展学生的思维。例如,在“声音的高低——音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敲击杯子的实验,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发散学生的思维,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基。首先,教师可以将已经准备好的七个杯子放在讲台,并往杯中倒入不等量的水,调好音阶,然后用竹棍敲击杯子,就会出现美妙的音乐,针对这一现象,学生难免有疑惑。这时,教师可以充当传道授业解惑者,为学生解释其中的奥秘。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你们有没有什么比较大胆的猜想?鼓励学生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无论对错。学生交流了多种设想:杯子是否能用其他的东西代替,如锅碗瓢盆是不是可以组成一个“厨房交响乐队”?还有,上述实验中,是用竹棍敲打杯子后发出不同的声音,如果用其他的工具进行敲击,或者不用棍敲击,改为用手指在相应容器的圆圈上摩擦,是否会发出其他不同的声音,发出的声音与之前敲击声音是否相同?更有较为大胆的学生设想:如果利用酒瓶来替换杯子,并在瓶中灌入不等量的水,再向瓶口吹气,是否也能够发出不同的声音?搭建这样的平台,有利于学生在各抒己见中学习、完善、提升。
二、创设情境。促进学生探究
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好奇心,激起学生的学习探究欲望,促使学生敢于猜想,勇于创新。例如,在进行“噪声的来源”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询问学生:知道什么是噪声吗?如果各位同学在认真写作业时,有人在旁边大笑,这个是否属于噪声?然后留出1~2分钟给学生思考,待学生思考结束后,教师可再次提出“令人心烦的声音通常来自哪些地方?”“为什么会有这些噪音?”“各位同学生活中遇到过噪声吗?”等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饶有兴趣地进行了一番探究。经过讨论交流,学生对噪声就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学生的演示有用铁制品与水泥地板摩擦、两块玻璃片摩擦等。这样的情境创设,学生能主动探究,从而对噪声的来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三、实验猜想。激发创新思维
实验是初中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实践意识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但在进行实验教学前,教师应关注实验的趣味性与探究性,使学生可以在实验中具体感受物理的魅力。
例如,在进行“碘的升华与凝华”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出示烧瓶中的碘晶体,让学生观察碘的颜色和物理特征,然后将盛有碘的烧瓶置于煤油灯上,再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老师给碘加热,碘会变成什么颜色?状态也会发生改变吗?这时学生看到有紫色气体生成,学生通过直观感受,产生自己动手试一试的欲望。此时,教师再向学生提问:如果停止加热,碘的颜色会不会改变?碘的状态也会改变吗?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把猜想写下来,并进行实验验证。
四、课外延伸。拓展创新途径
为了让学生更全面地发展,教师应想方设法拓展创新途径,开展丰富的课外教学活动。例如在学习完“光学”的相关知识后,引导学生制作简易的潜望镜;学习完“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后,引导学生对家庭用电情况进行调查,并让学生想出节约能源的方法;组织“鸡蛋碰地球”比赛,引导学生思考:把鸡蛋从六楼扔下,有什么办法让它不破碎?引导制作声控开关、光控窗帘、无尘黑板擦、航模、太阳灶等,还可以安排学生课后自己设计一些小实验,设计制作一些简易的实验装置等。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使学生的动脑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得到锻炼,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意志,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养成创新习惯,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总而言之,教师应该突破传统教学理念,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心位置,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开阔学生的思维,从多个方面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特约编辑 南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