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泽欣
1只普通节能灯含汞量约0.5毫克,渗入地下后可造成180吨水变成“毒水”无法饮用;
您的汽车在维修保养后实现了新生,但留下的废发动机油、废润滑油却是危险的垃圾;
大学化学实验室各种实验成功完成了,一大堆的废物如果随意丢弃就会成为环境杀手。
危险废物,一个稍显专业、枯燥的名词,仿佛离我们很遥远,但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却很近。我们享受着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殊不知背后是大量的生产、生活过程中留下的危险废物,这些垃圾中最敏感而且有毒有害的危险废物如果不安全处置,对我们的水、土、空气造成的将是无可挽回的严重破坏。
那么,这些危险废物都去了哪里呢?它们都是如何处理的?近日,记者随广东省环境保护厅负责人驱车三个小时,走进惠东县的一个偏僻深山,探访广东省危险废物综合处置示范中心(以下简称“示范中心”),揭开危险废物处置的神秘面纱。
示范中心:
广东危废处理领头羊
惠东县梁化石屋寮南坑,这里人烟稀少,四面环山,地处梁化镇西南约4公里处,示范中心就在这里的一处天然山谷中。
为什么偏偏选在这里?看着记者疑惑的眼神,示范中心运营方惠州东江威立雅环境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勇介绍,中心选址在这里的原因是這里没有地质断裂带,山体非常稳定,不会发生滑坡,并且附近没有水库、河流,连接危废中心与外界的只有一条通往209县道的曲折公路,离最近的民居直线距离也有2公里以上。
省环境保护厅固废处负责人介绍说,示范中心是广东建设中海油、中海壳牌等石化基地的重要配套项目,早在2002年就列入全省环保规划,超前规划,按照国际标准建设。示范中心由省环境保护厅负责筹建,其运营方惠州东江威立雅公司由东江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和法国威立雅环境集团于2005年共同组建。高勇表示,这相当于现在的PPP建设模式,结合了国家的资金政策支持优势、民营企业的市场营销优势和外资企业的技术管理优势,优势互补,使得示范中心迅速高标准建成,并以对标国际先进的要求进行规范运营,实现快速发展。
“在危废综合处置领域,我们是第一个吃螃蟹的。”高勇说,他们是全国第一个由环保部验收的综合性危废处置项目,也是广东第一家必须由环保部发证的处理企业,后面类似企业的建设和验收,环保部都以这里为标准进行验收。
“这里不但处理标准高,而且能处理的品种多,可谓‘全能。”省环境保护厅固废处负责人说,示范中心可处理《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08版)49类大类之中的45大类。“也就是说,名录中49种危废,去掉不能跨市运输的医疗废物,和产生量极少的爆炸性危废等,剩下的我这里全部吃得下。”高勇说。
据了解,目前示范中心每年能处理9.3万吨危险废物,为省内的佛山、中山、东莞等十多个地级市,数千家客户提供废物处理服务。处理方式包括焚烧、填埋和物理化学处理等。
专业的处置能力,让示范中心成为政府、环保部门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重要力量。高勇说,企业专门安排了一支全天待命的应急队伍,配备专业的化学、安全的设备、车辆。当接到政府处理环境应急事故的通知,这支小队就会迅速赶往现场,处理好现场的危险废物,遏制污染进一步扩大,防止二次污染的发生。高勇介绍,据不完全统计,公司每年都会出动二十多次,无偿处理400多吨的危险废物。
仓库:
每个危险废物都有“身份证”
生活垃圾提倡分类,工业垃圾更要从源头就进行分类。记者走进示范中心的仓储区,五颜六色的桶井然有序地安放在一个个货格上,仿佛超市的商品区一样。高勇告诉记者:“工业垃圾从源头就要分类,例如我们业务员到客户那里,从客户垃圾现场拍照,了解到垃圾是从哪个车间出来的,他的垃圾是什么特点,进行PH、可燃烧等性状分析,然后我们就给客户做方案检测、包装、运输等一整套服务。当危险废物进了厂,我们就会贴上完整的标签,分到不同的库区。现在这些分类和检测一整套方式都已经整合到废物管理软件中,实现废物管理信息化。”
“我们用色彩让仓库变得缤纷,也用色彩去让仓库里的一切变得井然有序。”仓库主管薛跃龙介绍,仓库每一个蓝色桶子上面都贴有橙色和红色的标签,在橙色标签上写有废物名称、编号、产生单位、库位区域,并进一步说明危险情况,例如有毒品、误食及沾染皮肤对人体有害以及一些安全措施,并附上条形码。
薛跃龙介绍,他们每天严格进行废物分类分区的入库检查,取样检测覆盖率达100%,包括废物包装、标签、外观颜色、做快速定性分析。所有废物检查工作当天完成,没有通过废物入场检查的废物,一律禁止入库。并且通过库位动态图管理,清晰掌握各仓储区域废物暂存情况。薛跃龙告诉记者,下一步他们将为库区建设3D模型,全库区4000多个卡板每一个桶的移动都会显示在3D模型上,这是广东省危险废物管理上的一次重大创新,将有力避免许多安全事故和人员的化学物品伤害。
“在我们这么多年的努力下,无论多毒的烈日、多大的风雨,仓库也依然完好无损。”在介绍库区安全性方面,薛跃龙显得十分兴奋。他介绍,之所以能在各种天气下安全运行,得益于仓储区域全方位无死角的实时监控以及自动温感、烟感自动喷淋系统、自动消防报警系统,这些高科技系统保护着仓库,还有全天24小时热成像仪测试和工作人员不间断的巡检,而且,仓库的地面地下还覆盖了一大片保护膜,就算真的发生地面断裂之类的极端状况,保护膜也可以保证危险废物不会与土壤发生接触,最终才能安全的把它们送到焚烧炉或填埋场进行处置。
焚烧:
1200℃高温分解二噁英
走向焚烧处理区,一只巨型的“钢铁怪兽”出现在视野里,足足七八层楼高,全身布满各种大大小小的管道。被中心员工戏称为“广东第一烧”的焚烧车间主管毛玉杰向记者介绍:“我们这只大怪兽可是一只“大胃王”,一年可以处置超过2万吨的危险废物呢,吃量巨大,但是污染排放完全是按照欧盟标准!”
“焚烧中控室就是这只‘大怪兽的大脑中枢。”在正对着焚烧炉中间的地方,是一个焚烧中控室,硕大的监控屏幕就像焚烧炉的大脑,掌管着他的一切。在焚烧中控室,记者可以很清楚看到焚烧炉正在进行的每个过程,例如工业废物会进入到一个10米长、3.5米直径的回转窑,这块硕大的屏幕上,包含了在线烟气监测系统的重要数据,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等浓度。记者发现,屏幕上显示这些参数的数据均达到国家标准。此外,在“示范中心”山脚门口处设置电子公告牌,还向公众公开实时监测数据。该系统实现了与惠州市环保局24小时联网,便于相关部门的监督管理。
对于焚烧过程产生的烟气,毛玉杰为记者解答了疑惑。她表示,焚烧炉有专门的净化设施对烟气进行处理,即危险废物经过回转窑、二燃室两次充分燃烧,焚烧温度可达1200℃左右。而二噁英在850℃就可被充分燃烧并分解。接着烟气还通过石灰浆急冷塔脱酸、活性炭吸附、布袋除塵,洗涤除雾后再度将烟气加热过滤,保证由高塔排出的气体中不含污染物、粉尘等烟雾。
在焚烧处理区末端有一口水井,深不见底,水井旁竖着一块由惠州市环保局发的监测牌。高勇告诉记者:“这是企业的责任之井,这口水井可以通到地下16米,可用于取出地下水进行重金属等方面的监测,这样的水井全厂区共有五口,可以检测出整个项目地下水的水质状况,时刻接受政府和百姓的监督。”
填埋:
地下8层保护膜防渗漏
“填埋场是危险废物最终的归属地。”记者走进填埋区现场,延绵上百米的薄膜几乎严丝合缝地将填埋区覆盖起来,把填埋物与阳光和雨水隔绝开来,只有作业口的几百平方米向外袒露。高勇介绍,对于部分不适合焚烧处置的危险废物,例如来自电镀、农药、炼化生产的污泥,以及工业电池、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等,则需要填埋处理。
据了解,目前该填埋场已建成占地面积约为15万平方米,总库容约为45万立方米,整个安全填埋场设计库容如果按4万吨/年,可填埋70年。在封闭的填埋区上,覆盖着一层黑色的塑料膜,仿佛一张大网一样将整个填埋区覆盖起来,并且在上面放置了几百个轮胎将塑料膜牢牢地固定住。高勇笑着说:“别小看这层膜,这可是高科技膜,他们保护着土壤和地面的安全,是不可攻破的‘宙斯盾。”据了解,填埋场防渗保护层竟然达1米厚,是由8层防渗复合材料和保护膜组成,像一个大垃圾袋一样将废物包围在中间,能够完全隔绝废物与地面接触。“这项技术目前已经成为国家技术标准,我们公司接下来还将派专家前往各个省份的危废中心传授这项技术。”高勇说。
高勇告诉记者,填埋场面上看到的黑色塑料薄膜只是最上面的一层,用来收集表面雨水,地下还有另外两层膜负责防止水份渗透,包括公众最关心的垃圾中的渗滤液,这两层膜也能将渗滤液捂得严严实实。最终,渗滤液还有包括场区地面冲洗用水和厂区的初期雨水等都将通过特殊处理全部回用厂区,实行污水零排放。高勇告诉记者说:“这个危废填埋场位于群山之间,还必须是不能位于任何地质断裂带上,我们为了保证安全,还专门对地下水进行抽取、雨水进行拦截。”记者获悉,该填埋场已有部分填埋完毕,地面开始复绿,未来填埋场的土地将不再另作其他开发,而是永远封存。
尽管如此,仍然有群众对填埋是否会对土壤造成损害表示怀疑,对此高勇表示,公司很早就在厂区选出一些点,每年定期对土壤进行重金属、二噁英等数据的检测,并且对土壤状况持续跟踪了十年,将逐年累计的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十年运行下来没有对土壤造成伤害。除土壤外,公司也会定期对厂区周围的一些植物取样进行重金属检测,这些都是公司严格自律,践行环保的社会责任,确保项目运营不造成环境的影响来进行的跟踪和检测的,国家对这方面并没有作要求。
2013年两高司法解释出台,明确定义对于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达三吨以上行为即构成严重污染环境罪,两高司法解释的出台推动全国的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需求暴增,广东省的情况更为突出。日益增长的危废处理需求和相对滞后的危废处置能力之间的矛盾不断深化,广东省危险废物处置示范中心作为危废处理的领头羊,未来如何在产业化、市场化以及公益性、社会性中扛好大旗、当好示范,可谓重任在肩,任重道远。